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1,(6):80-80
3月1日,福州万科客户关系中心正式进驻搜房网(福州)万科各社区业主论坛,官方博客同步开启,通过搜房网强大的社区资源平台,共同打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将指引着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行稳致远,成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行动指南。以全球交往视域审思人类文明进程、以传播动能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全球文明视野提升中国形象海外能见度,形塑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多元动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文化自信自强内蕴、追求文化间“重叠共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话语精髓。中国共产党形象正向度建构、话语场域的多维契合性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话语内核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认同的生成要素。多层次的结构性力量、系统性力量、过程性力量相结合,成为有效赋能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动力结构。发掘“复兴中华文化话语权”资源、注重“世界文化共通性”阐释力、回应“中国特色、世界共性议题”的关切,有望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认同建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声誉管理”是近年来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全球传播和社会化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国家、政府、企业和各类组织的声誉在其综合实力的评价当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及其传播理念的发展,可以在国际传播和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媒介事件”进行理论申发——升华为“全球媒介事件”。全球媒介事件是指通过新媒体、电视、报刊等各种技术媒介,在国际主要媒体有持续重要报道的全球性事件。伴随现代媒介的变迁,全球媒介事件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议题充分世界化,各种技术媒介相互联合,与国家形象密切相关等等。全球媒介事件可以分为重大突发事件和提前策划两个类型,其对国家形象一般分别会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在全球化时代,传播的主体、价值观与手段日渐多元化,因此以国家为主体,由政治所规定的国际传播,正逐步被由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跨越国界传递信息、价值观和态度的全球传播所取代。相应地,国际新闻报道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全球治理的目标,培养全球传播人才,以顺应网络社会新闻传播的时代趋势。而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面临的挑战,除了克服专业领域内的视野局限与信息偏颇,更为迫切的是在政治话语体系与公共生活中保障新闻自由与民意畅通,促使国内舆论环境与国际舆论环境的接轨。 相似文献
12.
13.
20年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走过了20年的历程,可喜可贺!不少组织管理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有20年历史的组织的存在本身就是成功标志。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20年的历史足以证明成绩可嘉。无独有偶,我们方圆公关与协会同年而生,因而, 相似文献
14.
去年5月,美铝全球传播总监凯文·罗威访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作为美铝亚太区政府事务及公共关系总监,黄志湘陪同在侧。因此,记者与其也曾有过一面之缘。如果说许多公关人是热情似火的玫瑰,而黄志湘则淡定如兰、清雅如菊。正如她自己所说,不沉溺其中.以超脱的眼光去审视公关,才能直切本质.也许正是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练就了其独特的气质。再次与之交流,时隔已近一年.在黄志湘自认为“并不传奇”的职业生涯中,记者却看到一个舞者数次优美的转身。 相似文献
15.
刘贺青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32-39
2015年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即“全球水目标”,旨在指引各国水治理及国际水合作。涉水国际组织在全球水目标的提出和实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也对我国的涉水国际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参加了40多个涉水国际组织,成功吸引了国际小水电组织等在我国设立秘书处;我国在涉水国际组织的高级职员人数不断增加,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还有提升空间;我国也曾多次利用世界银行等涉水国际组织的资金进行国内水治理或多边水治理,但2010年后我国利用国际组织资金的难度加大。今后,我国要加强涉水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吸引涉水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入驻、充分利用国际组织资金,推动全球水治理。 相似文献
16.
彭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2):77-81
全球治理推动新公共管理及与之相应的行政法律制度国际化,因此国际行政法的出现成为必然。国际行政法在实体法上体现为各国行政法律制度不断趋同与各国接受国际行政法律制度在国内直接适用,在程序上表现为以转致的方式适用外国行政法。针对国际行政法的产生我国应当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可能会使我国行政法在全球化过程中失去参与制定规则的好时机。应对国际行政法潮流的制度基础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但实践应用尚处于"冬眠期",需要我们以更加积极态度来应对。 相似文献
17.
全球秩序的演变是基于恪守传统体系和新事物、新现象、新力量不断涌现这样两条轨道不断发展的。美国学者林恩.米勒的著作《全球秩序:国际政治的价值观和权力》写于国际形势剧烈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之初,它是一部集总结传统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对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因素的预测于一体的优秀作品。本文就其中一些比较独到的观点进行评介,例如,对于核武器的看法、对于多极还是单极格局的理性判断以及对"人权外交"和"环境外交"等趋势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18.
为深化全球教育视野下的中国教育改革,解决中国教育改革当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索未来全球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的领导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西南大学、"全球教育50人论坛"、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研究院及小平故里书院在西南大学举办"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大会以主题报告和分论坛讨论的形式进行。主题报告以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和全球教育创新前沿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全球教育创新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的路径与目标;分论坛以大学治理与全球教育创新、科技革命与全球教育创新为主题,对大学治理、科技革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后巴黎时代"开启的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各国(集团)围绕《巴黎协定》中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核心目标展开的激烈博弈将引发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重新分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中国需要根据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的内涵,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制度性、科学性和道义性三个维度构建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实现从参与者向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气候机制和全球气候治理秩序。中国构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兼顾全人类共同利益,以中国特色语言所表述的话语体系塑造相应的领导创设国际气候谈判议题、国际气候机制及其主要原则的能力,增强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的能力,以及向他国示范和援助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