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诸如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等实质上就是人的危机。反思人的危机的现象和根源 ,必须以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作为切入点。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 ,是顺应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 ,是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科学发展观对人类走出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文艺学学科危机、文艺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把文学当成学科危机的主要根源,要求改造文学,取消既有的文学“本质”;把文艺学学科的重建寄希望于文学研究方法的改进,把文化研究当成了解决文艺学学科危机的救星;在促使文学研究直面现实的过程中丧失了理论对现象的批判意识。本文认为,要解除文艺学危机,重建文艺学,就必须扩大文艺学的学科范围,把文学和大众文化作为并置的相对独立的文学研究对象,并根据对象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研究现实文艺现象的过程中,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客观地阐发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作为一种学科创制的哲学。对马克思来说 ,哲学从来就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思辨 ,不是什么重建本体论的努力 ,而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现代西方哲学主张“哲学的终结” ,但却始终未能超越哲学。“哲学的终结”反映了哲学的危机 ,更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危机。维特根斯坦否定哲学是因为哲学没有正确地使用语言而造成许多伪问题 ;海德格尔宣布哲学终结是因为哲学无法思考存在的前提 ;罗蒂提出后哲学文化是为了反对实证论的本质主义 ,去除哲学的真理垄断地位。刺激他们思考的科学主义、虚无主义和本质主义正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在人的思想中、更在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中有其根源。马克思把哲学危机看作一定时代危机的表现 ,批判哲学 ,必须批判哲学生存的现实 ;消灭哲学 ,必须消灭哲学依附的制度。马克思真正使哲学变成了社会改造实践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高风险社会.从国际环境来看,伴随着全球化开放社会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金融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政治危机;就国内情况而言,我们正处在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成为危机产生的温床和土壤,各种类型危机事件的发生,给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的危害,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利奥塔关于后现代知识的报告开启了崭新的、洞察未来的视窗.他通过对后现代知识的考祭,发现了现代性知识巨大的内在危机,这种危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祛魅与思想衰竭的根源.通过分析知识世俗化的成因,寻找"共识"理论瓦解的依据,并通过对历史性批判的再批判,利奥塔提出对元叙事合法性的质疑,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现代性批判逻辑.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三个维度展开了技术理性批判,揭示了技术理性不仅是当代西方社会异化和生态危机的根源,而且执行着政治统治的职能。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别从哲学世界观的变革、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及价值观的变革三个方面探讨了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性危机的深层根源即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提倡建立"返魅"有机论的后现代生态主义,是解决现代性危机的途径,从而消除现代性的危机,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地方的关系。后现代主义主张在保留现代性特别是现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扬弃"现代概念中的消极因素和破坏因素",在更高层次上向传统有机主义的世界观回归。这对处于"现代化危机"和"现代性危机"中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8.
瑙鲁资源环境危机成因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瑙鲁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出口国之一,但近年来在储量告竭的同时,全国亦遭遇了严重的环境与社会危机.学界在探究危机成因时或强调殖民主义的破坏,或指摘瑙鲁人自身的"衰败".都有失偏颇.本文通过一种历史性的分析,认为危机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二战后瑙鲁环境的巨变引起了瑙鲁人生活的变化,促使全球市场文化渗入当地文化,形成一种不利于环保的混合文化.其后瑙鲁在独立及国家建设过程中又无视环境破坏,最终酿成了资源环境危机.通过对瑙鲁资源环境危机成因的分析,本文也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文化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其过程与结果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网络危机的文化拯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生活是人类不可逆转的生存境遇,同时网络的巨大利益和危机,也将人类推到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网络危机的本质就是网络文化的危机,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文化是我们网络生活的依托,网络生活必须依赖文化获得意义,重建网络文化是走出网络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西方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科技进步及其广泛应用,由于过分的功利目的,将其自身限定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层面,忽视了技术社会中人的存在与发展,从而最终变为一种工具的或技术的理性。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技术批判理论从关怀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此做了深刻剖析。这种剖析的实质是对科技异化、理性异化的批判。在现代人类文明进步中,技术理性危机的出现不仅有科学技术自身的原因,而且有深刻的历史的、哲学的与社会心理的根源。西方技术批判理论尽管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但它所提出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启示。我国在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必须汲取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经验教训,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精华整合起来,开创一条全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他认为造成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原因甚至根源就是技术的发展,因此马尔库塞通过对技术的批判来分析和批判当今发达工业社会.他认为,在利用技术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人的真实需要,这对传统的单一追求经济发展的发展观是一个挑战.但他认为,要彻底解放人类,建立自由社会,还是要依靠技术的发展.这一思想有其合理性,当代的一些思想家也认为,在发展经济时,不能离开对文化因素的探讨,而文化关注的正是人自身.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是不同的,它们不可能采取相同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 ,科学技术实践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之一。但是 ,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也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许多始料不及的负面后果。法兰克福学派从人与人关系的角度展开了对科学技术统治的批判。他们认为 ,在当代社会 ,技术理性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一种新的统治形式 ;科学技术也即意识形态 ,是人同社会、同他人、同自己的工作相异化的根源 ;并且还引发了生存方式的深度危机  相似文献   

13.
施特劳斯对西方现代性的激烈批判把他和马克思联系在一起.但施特劳斯对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本质和根源有着完全不同于马克思的理解,他认为,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本质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拯救危机的出路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由此出发,导致了施特劳斯对马克思学说的批判的否定性理解,即:在其对现代性危机之最深根源的复杂反思中,施特劳斯实际上把马克思看成是现代政治哲学的顶点,他隐微地始终在同马克思进行论战,具体体现在历史、自由和哲学这三个概念上.  相似文献   

14.
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它包括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四个主题。作者通过将其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现代人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比较,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作了价值学分析,指出新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关于人和实践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对现代人和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层文化异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在这一批判中,他们没有走向极端,而是得出了关于人之主体性的积极和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兆雷  张继延 《江淮论坛》2013,(6):21-24,31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揭示了自然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提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所引起的利益冲突。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从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四个维度构建公正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这种将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科学认识当代生态危机、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基本出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价值危机及其发展趋向是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后现代思想家对传统哲学观批判、尤其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的得与失,在揭示哲学危机的内在根源与外在根源的基础上,结合哲学的功能阐述了哲学的价值及其为克服现存的价值危机在未来世纪所应作出的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天人二分”的哲学思想使人获得研究客体的主体地位。随着主体对客体认识的深入,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消解。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文化的同质化成为必然趋势,人类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面临严峻的考验;而由全球化引发的宗教、民族文化方面的冲突不断升级,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这一切的根源之一在于没有处理好“距离”问题。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可以为疗治西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副作用、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提供有益的启发;儒家所倡导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则为解决文化全球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各民族文化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在和平共处中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从而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杨博文 《学术界》2006,(4):87-92
本文分析了创建和谐社会遇到的社会组织复杂性表现及内在根源,其复杂性在于内部大量的具有思想、情感、心理活动、社会需要和利益追求的行为主体(智能元)——人所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系统网络,提出了构建于组织行为主体之间自主学习机制基础上优良的组织文化和学习氛围,是促进社会公共组织发展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在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展开了对人的发展的种种诉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对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也颇有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合、和谐与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冲突,概而言之,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并由此而引发了五大危机,如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它关系着人类的生命存在和利益.为了求索化解此五大冲突之道,追求人类文化的出路和前景,东西方学者从各个层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和设想,组织了各种机构,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效果与价值理想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