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哲学是以反思现代化的形式出现的 ,它的发展也是与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密不可分的。本文概括分析了文化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思想倾向 ,即文化进化论、文化相对论和文化进步论 ,并对在它们指导下出现的不同的现代化模式进行了剖析 ,以期揭示以往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前,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有多种范式和思潮,其中之一的文化论音乐教育哲学思潮,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特定原因,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对音乐教育的一种哲学诉求.文化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潮,实际上是信息化时代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一种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王夫之的民族思想中种族认同的成分很薄弱。而且他的民族思想是带有相对性的,是超越种族的文明论。在气论的哲学基础上,王夫之主张民族间应该互相包容,尊重各自文化之特质与独立性。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王夫之的民族观,希望借此论述来突显王夫之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荣贵 《船山学刊》2013,(1):31-34,79
本文认为王夫之的民族思想中种族认同的成分很薄弱。而且他的民族思想是带有相对性的,是超越种族的文明论。在气论的哲学基础上,王夫之主张民族间应该互相包容,尊重各自文化之特质与独立性。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王夫之的民族观,希望借此论述来突显王夫之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简论儒学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企业精神四个方面具体论析了儒学传统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认为充分吸纳儒学优良传统的资源,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大有裨益,而且能通过与现实社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促成儒学的现代转化,开出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6.
天道论、人道论和哲学思维方式构成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的主要哲学基础,对传统证据文化的内容、价值和特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天道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司法官吏在证据实践中注重政治性考量;德威并用,以德为主以威为辅是传统证据文化的思想基础.人道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证据文化以"和谐"秩序与"无讼"理想为根本价值取向,具有严酷性、等级特权性和伦理性的特质.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证据文化具有经验性、非逻辑性和推理的类比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文化哲学视域下,本文将罗蒂科学观溯源至实用主义真理理论和整体主义文化观,考察罗蒂拆解传统哲学中与实在相符合的真理观念,颠覆科学作为理性事业的根基,以科学与人文文化共筑信念之网,去除科学作为文化之王神性的路径。以此为基础,本文阐释了罗蒂科学观的三个维度———科学作为协同性、科学作为话语以及科学作为文学,通过分析进一步指出,罗蒂的科学观兼具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倾向,是建设性的、另类的科学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所具有的独特性,绝不仅仅表现为一系列新颖的理论观点,方法论革新与进化也是其所追求的重要理论主旨。虽然文化哲学的样态多样,但其方法论原理清晰可辨,主要体现为"从人与文化的关系切入"、"凸显历时意识"、"追求整体取向"和"强调价值诉求"。这一方法论原理具有深刻的实践应用意义,可以作为理论框架分析多种具体对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马恩思想发展的历史 ,结合马恩有关的原著 ,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本体论意义 ,指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近年来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哲学讨论中出现的经济决定论和文化论提出了批评。对于中国哲学今后的发展 ,本文提出了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科学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文化哲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范式转变。这种范式转变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从知识论到文化论。科学文化哲学将彻底突破传统的科学哲学的知识论的框架,转向对科学做文化论的研究;从“小哲学”到“大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局限于就科学而研究科学,而主张不仅要在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科学,而且更要从人(创造者)和人性的高度来研究科学;让学院哲学面向社会现实。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满足于自我封闭的学院哲学的逻辑体系,而强调面向社会现实,以新的科学观、文化观及其教育观引领科学、文化及其教育事业,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使科学哲学中国化。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沿袭西方科学哲学的老路,而倡导在借鉴和吸取西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致力于走中国自己的科学哲学道路。科学文化哲学的开辟,不仅是使科学哲学中国化的一个契机,而且更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其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盘西化的理论,即“通盘受用西方化”或“全盘承受”西方化的理论。这个西化方案秉承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追求,包括两个方面:学术的西化(科学化)、社会政治的西化(民主化)。后者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主张自由与平等、民主与共和等现代文明价值。这个西化方案的哲学基础是梁先生的三段式的历史哲学,即关于中、西、印的文化“三路向”的理论;这种历史哲学的形上学根据是其意志论的人性理论。梁先生的全盘西化论不乏洞见与启示,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定义、根据、目标和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中、印、西三大哲学比较研究的一些基础性理论问题。作者从反对文化一无论和相对论角度,论证了比较哲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阐述了其目标:一是从哲学理论本身把握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各大文化体系的哲学个性,二是其最终落实于新哲学的创造。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比较哲学将有助于加强各文化的汇通融合,促进世界哲学的形成及哲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方东美的比较文化哲学以他的“生生”存有论为基设,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工具,从整个中西文化理想的背景下,把握世界不同文化之意境并指出其不同的价值根源,智慧与文化立足的不同基础。本文仅就方东美的比较文化哲学,择其要旨,究其意蕴,并作适当的介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文化哲学沉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本文认为,从文化哲学入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文化哲学范式下加以把握,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现代西方先进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任务定位在西方先进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进而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上,则可以克服以往在这个问题上简单化和急于求成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化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中介作用韩民青山东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目前,对文化在哲学层面上的探讨日益深入.其突出的标志是把文化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这个终极性的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揭示文化的蕴涵。在本文中,我试图在"人类与文化"之中再加上一个"自然"的因...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内在思维理路是以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理论为核心而抉发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并展望其价值、意义与前景,因此,也可以说,梁氏是藉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反省设定了中国文化的问题性,这一问题性涉及着“直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分析的层次———文化哲学、历史、情境。如斯理解,我们自然称梁氏的文化理论为“文化问题论”。  相似文献   

17.
王珍喜 《兰州学刊》2006,(4):12-13,141
陈序经是“全盘西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全盘西化”主张最坚决、最彻底、最系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独特的位置。本文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对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作一概要的评介,以期对“全盘西化”论的真义和得失有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并对当前的文化实践活动有所回应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程波 《船山学刊》2013,(1):39-46
在技术时代下,人与时间的关系异常紧张,人面临着沦为时间之奴隶的危险。、明末大儒王船山,对时间有深入的思考。本文试从天道论与人道论两方面述论船山哲学之时间观,指出其“时间由气化而起”、循环不已、“备三际”、由“克念”把握时间、流通之时间等观点。而后通过比较哲学与文化的方法,归结出:儒家哲学对时间之重视(“时间人”),而船山则予以明确的揭示与强调,有功于儒家哲学与文化之自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学人     
王永云,1942年生,山东梁山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已出版专著《未来家庭形态》、《爱的历程》、《文化论》三部,发表论文《论初始概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论直觉》、《道义别解》、《哲学论》、《未来哲学将是心灵哲学》等四十余篇。多年来一直从事人学研究,其方向是哲学学、文化哲学、心灵学,目前正从事《心灵论》一书的写作。在本刊发表《黑龙江的经济态势与黑土文化》(1996.4)等4篇论文。郭蕴深,1942年生,196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卡西尔、怀特的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评析,提出了文化哲学人学研究应予重视的理论问题。文章认为,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研究人,首先须面对“人之文化存在”命题固有的矛盾性,如何解答这些矛盾,将决定文化哲学人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其次,文化哲学的人学研究应始终把文化与人的存在和发展这一终极问题联系起来,以突出其人学个性。文化哲学关注人与理想世界的关系,它借助文化诸形式,深刻揭示了人如何超越时间、空间局限,以展示人自身生命意义的延续进程。再次,人之文化存在的矛盾根源于人的活动与对象之间的矛盾,因此,从人——文化系统中拓展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大系统,将开辟出文化哲学人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