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给出了有单位元的环上的余平坦模和余平坦分解概念,得到了一系列结果。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M-余平坦模和余平坦模的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模论的方法得出有关余平坦模与凝聚环的关系.推出R是IF环的充要条件:R是凝聚环,且RR和RR是余平坦模.  相似文献   

4.
极大平坦模与极大平坦维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极大平坦模的定义,研究极大平坦模的性质,得到极大平坦模与平坦模、极大内射模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极大平坦维数刻画环。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了FCG-M-内射模和FCG-平坦模的概念,由此构造了四种新环:左V-环,左FCG-遗传环,FCG-IF环,FCG-正则环,并且证明出IF环、FCG-IF环和正则环、FCG-正则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极小子模定义了极小平坦模,进而定义了极小平坦维数,并且利用它们分别刻画了极小IF环、极小半遗传环.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了A-内射模,A-平坦模的定义,由此构造了两种新环:A-正则环,A-IF环,并证明了正则环,A-正则环和IF环,A-IF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定义了一类可逆的Hom-余代数(C,△αc),并给出了其上的有理模的定义.建立了C-Hom-余模和有理C*-Hom-模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给出了有理C*-Hom-模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余平坦模的Precover和强Precover的概念,并给出相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有限生成模与内射模的子模闭的充要条件,即:每一有限生成R—模的子模仍为有限生成模的充要条件是:R的每一左理想均为有限生成R—模。每一内射R—模的子模仍为内射模的充要条件是:R的每一左理想均为内射R—模。  相似文献   

11.
儒道互补格局的形成,既与人性结构模式中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统一密切相关,也有学说思想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通过制造关于圣人、经典和诗乐的神话,儒家在与君权建立神圣同盟时,早已使对语言文字、圣人经典的信仰敬畏变成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而百家之中,惟有道家通过彻底否定语言文字、圣人经典、君权政治等,对儒家的地位发起了挑战.儒家谋取和维护话语霸权,与道家消解和挑战其地位的努力相生相伴、相反相成,深刻影响了士人心性和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浅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论述了高校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和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1)实验室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仪器设备采购不规范:(2)实验人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数量不足,知识老化,素质偏低,结构失衡;(3)实验室管理滞后、利用率低。根据多年实验室管理经验和广泛调研,结合实例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内化与外化运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是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激励要素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统一。它需要经过两个飞跃:一是外在的社会意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从而实现从社会意识到个体意识的飞跃;二是实现从个体意识到道德行为实践的飞跃。实现这两个飞跃的桥梁和纽带是道德品质形成发展内化和外化的运行机制,只有在该运行机制的作用下经过上述两个飞跃,才能够形成个体人道德行为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和倾向。  相似文献   

14.
论管理的道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伦理是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管理和伦理都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人们对管理和伦理关系的认识早已随同两者的产生而产生。近现代以来,由于管理对象不断扩大的普遍化趋势、人在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作用的主体化趋势、管理的人文化趋势和企业竞争加剧与社会压力的扩大化趋势,更加强化了管理与伦理的内在联系。管理与伦理的结合不是人们人为的外在强加,而是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在要求所决定的,其内在根据在于管理的道德性。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哲学对传统理性概念的批判 ,以及后现代哲学的社会基础和科学背景 ,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揭示。西方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是 :一方面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又渴望确定性 ;另一方面是人们在获得了一些东西的同时又失去了一些甚为珍贵的东西。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事物的相对性、非确定性、不完全性破坏了人们旧有的确定性世界观。因此 ,超越传统理性的概念框架 ,构建当代的理性形式 ,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呼唤。理性结构的当代内涵在于 :理性是规定与超越、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理性是逻辑与非逻辑 (隐喻、直觉 )的统一 ;理性是基础 (中心 )与非基础 (边缘 )的统一 ;理性是认识 (真 )与价值 (善美 )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人的需要是主体一切活动的源泉、动力和出发点,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形成的前提,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是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价值的基础,其在价值关系中的作用表现为促使主、客体发生关系,并导致价值的产生和创造出新的价值.价值是实践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它规定了实践的目的性,丰富了实践的选择性.需要、价值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日本企业集团的董事会制度、层级制度、事业本部制度等组织机构及其经营特点 ,并在分析我国企业集团现状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研究 ,从组织结构、规模、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业务指导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配置等方面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集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编目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单介绍了图书编目工作的内容和作用 ,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指出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同时文章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编目工作实际 ,阐明了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性 ,并根据实际工作体会提出提高编目数据质量的一些设想及几点措施 ,扼要论述了编目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与实践、文化的三位一体本然关系日渐突出。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存在的论述不难发现 :马克思确立了理解人的本质的新视域 ,即马克思从科学实践观出发 ,揭示了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马克思把实践视为人的本质形成的最终根源 ,而实践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人化、文化世界的生成才展现了人的本质存在及其过程 ,人通过实践的力量获得了文化的存在方式。从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 ,可充分展现出人的需要与满足、创造与超越的具体特性。  相似文献   

20.
道教和道士思想是中国的国粹,陈独秀和鲁迅都洞明其弊,在文章书信中屡有针砭,且带有各自的特色。陈独秀分析造成义和拳的五种原因,把道教排在第一,认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道士所造的迷信邪说的结晶;但这一思想在建党以后发生了变化。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要比陈更加深广,对道教和道士思想的批判更加坚持不懈,他关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真正抓住了中国文化和宗教问题的要害。以科学代宗教是他们共同的主张和遥远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