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远传 《江汉论坛》2007,1(12):37-39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的真正的人类终极关怀的人文情结是最伟大而现实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个终极目的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本体论基础.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的具体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科学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基础,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袁吉富 《学术界》2002,(2):230-236
对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 ,仅仅从其原初涵义上把握是不够的 ,应该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高度来予以把握。可以说 ,这一命题的意义 ,在于它揭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发展方式及客观基础 ,说明了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但是 ,我们却不能从该命题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不加限制地理解为实践本体论。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是以自在自然为前提的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也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弘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马克思群众史观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实现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阐释.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人、实践、社会和历史四位一体的本体论"现实的个人"是核心概念,是个人能力、个人需要和个性意识以及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的统一体;实践是个人能力的形成和发挥、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人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彰显;社会和历史分别表现为其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5.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它掀开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篇章,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在新的条件下的继续。以人为本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基础,而构建和谐社会则为辩证法的存在形态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为新时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根本的致思理路。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杨瑞勇 《中州学刊》2005,1(3):170-172
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事社会历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实践性和能动性,充分肯定人创造历史的作用,并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哲学语境中,"本"即根据和终极本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据和终极本质."以人为本"之"本"既是本体论意义之"本",也是历史观意义和价值论意义之"本".现实的人及其创造性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深刻根据."以人为本"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的关键和科学处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关系 ,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从而使哲学本体论与社会历史观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和性质的讨论中,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一个重要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本体论?如果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我认为这一问题的讨论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立足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谈几点认识,就教于大家。我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虽然马克思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自然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实践”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和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现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统一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发展包括物的不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大方面内容,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历史主体论的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 ,始于重建教科书体系探索中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近来则有融入现代哲学范式的“存在论转向”和“生存本体论”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 ,侧重剖析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之分歧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主要不在于从近代认识论走向现代本体论 ,也不在于以一种新型的本体论体系取代了西方传统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在于 :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 ,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考察和反思批判 ,它是面向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人类文明史上全新的发展观,它对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关系作出了全面、整体的把握,蕴含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的坚持和运用;“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的最新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从管理伦理学的视角来看,对“以人为本”的正确阐释是管理伦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本体论承诺。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当前管理伦理学学科建构的基本原则、价值追求和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体论问题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据和哲学思维根据 ,是任何真正哲学都难以回避的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传统本体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但它终究只是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历史性解答方式。批判和超越传统本体论 ,是马克思哲学实现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重要基础。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显著特点在于 ,他坚持实践论思维方式 ,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 ,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本体问题 ,强调以社会存在和人的生存发展来统摄自然本体 ,并把合理性追求融入本体问题的探索之中 ,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探索根本置换了本体论研究的问题域 ,鲜明地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人道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定。深入理解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 ,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3):30-35
方法论个人主义是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重释与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理论上预设了"社会现象是个体理性的加和"的观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科学的历史观,也是科学的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只有从人所生活的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这是马克思历史主义方法论的应有之义,其实质是以实践思维为基础的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以埃尔斯特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崇尚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解释框架,实质上混淆了本体论和方法论,在本体论上陷入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陷入一系列技术困境,并最终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与歪曲。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孜孜以求的课题.马克思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建立的唯物史观蕴含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思想的精髓.它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彰显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向度.科学发展观,作为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不仅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由此,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大 ,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越来越严重 ,以人为本的人本哲学历史地成为时代的主题。与之相应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理性的直觉———受到越来普遍的重视和认同 ,哲学的表述方式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扼要论述了由于哲学的整体性特征,现代哲学不是本体论的消解而是本体论范式的转换.关注社会和人并确定实践概念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本体的意义.在当代,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具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现代哲学本体论研究的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冲击下,世界哲学开始了本体论复归.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也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进行了较深入地探索,各持己见.文章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各种本体论进行系统整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观点,建构和阐述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际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