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 ,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本观 ,是对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一伟大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必将调动更广大的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刘远传 《江汉论坛》2007,1(12):37-39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的真正的人类终极关怀的人文情结是最伟大而现实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个终极目的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本体论基础.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的具体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科学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基础,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成 《理论界》2006,1(1):11-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它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对中国国情的再度确认、对现实挑战的积极应对、对未来前景的前瞻性筹划。科学观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我党的一贯宗旨,也是顺应我国当前发展形式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包括三层含义,正确理解人以为本必须注意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 ,我国基本国情和现实矛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 ,以及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构建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美国著名学者古尔德不但用黑格尔的自在和自为的辩证法激活了马克思“三形态”学说,而且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来激活“现实的人”的实在性,进而构建出一种以对象化活动为基底的社会本体论,并以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对这种社会本体论进行了阐释,从而将与之相关的自由问题推进到自我实现的高度。但是,古尔德由于过于强调对象化活动在生成社会关系中的功能性,使她的构建陷入了功能主义,没有实现黑格尔式的关系论和亚里士多德式的实体论的真正融合。为此,我们试图以社会定在取代对象化活动,以此融合社会实体和社会关系,构建一种契合马克思思想的本体论。此种社会本体论给出的社会关系理论不但强调主体在历史中不断扬弃和运动,而且肯定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所有制问题,为马克思社会本体论的建构提供一种整体性的建构方案。  相似文献   

8.
杨志平 《理论界》2004,(6):52-53
本文主要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过程、思想渊源、基本内涵和实施的思路等,并结合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进行一点探索,以便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对于科学发展观内涵,曾培炎认为应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刚 《江汉论坛》2005,40(6):45-49
本文首先从思想史角度梳理以人为本思想的三种形态,进而指出马克思人本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价值观的根本原则,但它不单纯是理论,同时还是实践的原则,并与科学观点融合在一起。当前之所以强调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乃是因为与之相悖的物本思想泛滥。本文分析了当代物本主义的表现、根源与危害,进而从三个层面揭示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并指出对市场经济要扬其利而避其弊。  相似文献   

11.
田越 《南方论刊》2010,(5):35-36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执政理念上的最新认识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解决党执政合法性问题和对权力形成有效制约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解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力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标准具有片面性.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曾经表现出牺牲社会公平、牺牲环境等异化.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层理论基础是信息与序相互转化的原理,即人与自然资源相互作用形成生产序,生产序再反作用于人和自然;关于它的认识、实践则随历史进程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俞吾金 《学术研究》2001,1(10):5-12
论文针对当前马克思哲学存在的困扰研究者们思想的几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包括如何看待马克思哲学?如何认识青年马克思和中、老年马克思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如何领悟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当中存在的意见和分歧进行分析和评判,同时阐明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指出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宁 《学术探索》2005,(3):15-17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和目标。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渗透于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人,一切依靠人,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魁 《理论界》2004,(4):35-3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发展。在党的文献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表述上,以人为本是打头的,是第一位的,是起核心作用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人民答应不答应”,“三个代表”的“执政为民”的思想,使我党的执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法制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同时 ,法制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有力保障。建立公益诉讼制度能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在法学理论界 ,早有学者对公益诉讼制度进行研究 ,并呼吁建立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制度凸现了以人为本 ,能保障我国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构主义从社会建构性的角度思考人的问题 ,把人的问题区分为个体系统与社会系统 ,凸现了建构者与建构物之间的辩证法。社会建构主义对建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具有重大启示 :技术以及生产范畴并不具有终极意义 ,因而不可能是社会本体 ,技术或生产的社会本体是人及其社会建构 ,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的人”才是技术和生产活动的社会本体。马克思哲学的本体不是社会存在 (因为社会存在是人的社会建构 ) ,而是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现实的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体的人—社会的互动模式 ,它兼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了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 ,人不断地建构、超越并重建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