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尚全 《学术界》2012,(8):243-245
不能把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用"中国模式"固定下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在全球率先使经济走出了困境,2009年实现了9.2%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这种背景下,引发了"中国模式"的争论。有人认为,应该充分肯定"中国模式",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模式和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会在基本面上决定一国的金融市场风险构成,不同的市场风险构成会引导政府对金融危机有不同的应对措施.针对有可能再次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在理论上概要地梳理出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构成,如何依据这些构成来解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发生的冲击及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些问题的研究,要求我们在理论上考察中国现存的各种制度安排与现实的关联,要求我们结合体制模式或制度安排来寻找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和途径.国际金融危机在许多领域对中国产生冲击的事实,在规定着政府必须依据现实做出战略决策和手段选择的同时,也对经济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的分析可视为对这些任务和要求的一种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探索新思路,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与<学术论坛>杂志社共同主办了"解决金融危机新思路研讨会",研讨的主要内容有如何运用宏观价值调控新理论解决金融危机问题、货币能否将金融危机解决在源头,等等.与会者认为,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化的措施是正确的.广西社会科学院罗运贵研究员提出的运用宏观价值调控新理论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21-22日,由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和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2009中国公共管理高端论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府与市场"主题研讨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浙江省党政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40多人出席会议,17位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学者和政府官员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和学术报告,围绕着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包括政府目标和职能的重新定位,推进政府体制改革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结构转型、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公共管理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对金融危机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和检讨,并就这些议题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学理分析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栗明辉 《理论界》2010,(9):35-37
2008年发生影响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在经济学理论上可解释为"市场失灵抑或政府失灵",确切而言,表面上为金融市场失灵,实质上为金融监管失灵。引申到经济法层面,立足于后危机时代,本文重新审视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并就应对策略从法律上提出了三点管见:让金融风险防控成为一种金融监管法律文化植根于金融监管法律的立法理念中;从社会金融治理机制方面妥当地发挥金融治理机制这一"软法"的"软约束力";强化金融领域信用管理立法,将金融领域信用破产落到实处,通过加大信用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有效避免金融领域信用失灵成为社会常态。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中国也不例外.为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许多国家不得不从宏观经济政策上进行选择性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是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冲击和我国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为背景,适时选择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同时,慎重选择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的投资政策、多元贸易结构的外贸政策、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政策、内需为主的消费政策、政府鼓励创业的就业政策等,以便更好地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彰显出以执政党主导,以地方政府政策响应为主力,以中央企业主动作为为重要力量,以行政手段主推的政策工具组合的“四主”政策执行特色.三年多来的执行实际效果说明,政治激励和经济激励并重的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研究发现,由我国现有体制决定,政策执行主体相互关联的政策执行模式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效果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温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着力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胡总书记在年初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连提出了"八个加快"的要求.最近中央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相似文献   

9.
经济危机的新特征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然 《兰州学刊》2006,37(3):135-136,134
自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爆发了数十次经济危机。与以往相比,爆发于20世纪后期的经济危机表现出两个重要的新特征:一方面,这些危机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首先爆发的;另一方面,这些危机带有明显的人为性质。本文认为,产生这些新特征的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国际金融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是现代政府综合实力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中国,融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于一体的各级人民政权是我国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危机的治理主体.此次汶川大地震是对我国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验.在应对汶川大地震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表现出卓越的应急能力,彰显了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政府危机治理的效能.但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基层政府要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我国政府的应急能力和治理本领,把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作为政府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基本目标之一.汶川大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缺陷.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推出的救市措施,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业已存在的经济问题,反而加剧了经济风险,并有可能引发全面的社会、政治风险.中国的经济问题是居民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它源自分配不公,这涉及的是政府、资方和劳方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政府角色调整滞后,造成政府失灵及其导致的市场失效.中国走出危机、避免新危机的根本路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配套推进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完成公共政策的社会转向,尽快构筑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结合学科史演进的历史叙事,分析个体知识世界的因素,威尔逊关于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思想实质上是作者对他在早期著作<国会政体>一书中所遇到困惑的回应.威尔逊在这部著作中指出了行政在"议会主导模式"下的诸多弊病.随后的研究中,作者把上述问题的解决寄托于强化行政执行、集中行政权威和约束政治权力上.进入作者意识世界所获得的新认知启示我们构建一种指向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的研究取向,把握中国行政学研究和政府管理的突出问题,有效回应规范化研究的吁求,以及责任性政府的召唤.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实体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风暴的冲击引发了很多企业全方位的财务危机.外部环境在急剧变化,财务管理也应随之在防范风险方面有新的思考.鉴于此,提出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防范财务危机的策略,即:现金至尊,严控资产负债表中的"杠杆"率,精细化成本控制,以及现金流控制的财务集中制,旨在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这一基本特点要求应对危机的各宏观当局,必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从传统以企业为主体的贸易合作、投资合作或技术合作,提升到政府层面的宏观经济政策合作.同时,由于美元垄断国际货币体系时代的结束,任何单一货币都不能居于垄断地位而形成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局面,这就要求未来一段时期内,必须加快美元主导下的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何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是当前中央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因此,2008年12月8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确定为2009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再次强调"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明确了"保增长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我国,给河北省的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选取了GDP、PI、失业率和出口总额增长率四项经济指标作为代表,通过对比方式具体分析了河北省宏观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波及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种影响程度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宏观经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金融创新过度和金融监管不力,而其深层的根源是全球经济失衡和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通过政府间政策博弈模型分析显示,在危机治理上,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不是最优的,唯有国际间的合作才是是次贷危机治理的最优途径.而在长期,为了从根源上杜绝类似危机再次爆发,只能谋求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和重构.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的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并没能够有效遏制危机的蔓延。作为与中国经济密不可分的中国银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影响,我国银行自身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针对当前我国银行存在薄弱环节,提出银行改进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最后面对挑战与机遇,银行作为联接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行为的纽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控制银行风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和谐发展,提高我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银行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危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前危机进行分析,可以科学地揭示出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所导致的相对生产过剩。这一论断为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具体来讲,中国需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兼顾公平与效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抑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降低实体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培育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财政体制上属行政集权下的财政联邦主义,在政绩合法性建设环境中,形成了强激励机制与软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是这一制度安排下财政机会主义的产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政府的系列应对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原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致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机会主义泛滥,并在融资平台的建设上出现"井喷",融资平台风险凸现;因此,化解融资平台风险的根本性措施应是改善制度环境、扭转现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