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技期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应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中有所作为,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对于编辑而言,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德"与"能","德"是编辑人员防范和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动力和主观条件,"能"是编辑人员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客观条件和必要条件;二是对于编辑部而言,应健全编辑部内部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审稿制度,建立针对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机制;三是科学运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各大媒体旋即刮起了一股关于学术抄袭事件的报道及评论之飓风,社会各界对屡屡曝光的学术抄袭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也呈增温趋势。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作为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进入社会并取得社会反馈重要渠道的学术期刊应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笔者从学术不端是不是学术期刊版面费惹的祸;学术不端是不是学术期刊阵营分化所致;学术期刊能否承担起遏制学术不端的重任;面对学术不端,学术期刊何去何从等四个方面对学术期刊面对学术不端如何作为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术期刊界乃至社会各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术期刊编辑实践活动关系的角度看,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以学术性为基质,包括学术自觉性、学术自主性和学术创新性.学术期刊市场化虽在某些方面有强化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作用,但它也会导致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弱化和异化,并成为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和升级的原因之一.为应对市场化给编辑主体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重塑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这对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重塑需要从强化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意识、优化编辑主体能力结构以及完善学术期刊市场化模式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云梦学刊》2010,31(5):F0003-F0003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系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2007年9月创刊,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哲学家李德顺教授担任主编。该刊以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为编辑取向,坚持原创、首发,鼓励独立思考、研究和署名.提倡学术规范,坚决反对抄袭、剽窃以及伪注等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5.
谭清洋在《一篇学风不端的博士论文》中指出刘方博士论文《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生产》中有诸多抄袭和不合学术规范之处,刘方的回应文章《尊重学术事实是维护学风的基础》全盘否认,认为谭文为"误读"和"误解"。本文回应刘文,指出刘文的辩难策略在于避重就轻,具有鲜明的误导性和武断性,其学理之辩则概念混乱、漏洞百出。本文最后一一胪列刘方博士论文的抄袭事实。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界存在着学术论文抄袭、剽窃等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已引起世界关注。认清学术不端的危害,探讨治理学术不端的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不端违背学术道德、败坏学风,影响了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学术不端使学术研究失去创新动力、浪费学术资源,违背了法治原则。治理学术不端,学术期刊应当负起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坚持预防和追罚相结合原则,建立学术信用信息制度,以共同遏制这种行为,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学术水准下降,甚至出现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现象,这与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编辑对学术操守的放弃有密切关系。编辑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就成为了期刊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要从提高编辑思想素质,承担社会责任,坚守学术操守;培养编辑创新素质,提高学术锐敏,加强期刊策划;强化编辑专业素质,提高期刊学术水准;提高编辑对外沟通交往能力,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等几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和提升编辑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学术期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有学术,就有抄袭术;有学界,就有抄袭界;有学者,就有抄袭者。抄袭事件不断曝光,文贼学盗陆续亮相,抄袭剽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这些原本很少登场的术语,渐入人们的视野,一时间变成了频繁露面的热词。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行为是近年被各界普遍关注的行为,它主要是指存在于学术界和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弄虚作假、剽窃抄袭或者其他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笔者在评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教授<经济社会学>涉嫌抄袭问题时,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治理学术不端刻不容缓"这一命题.这是笔者有感于学界抄袭剽窃之风日甚一日而发出的无奈的呼吁.无独有偶,周长城教授的同事--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教授,以其学术剽窃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笔者的上述呼吁,并非无病呻吟,更非杞人忧天,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