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经济富裕指数、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指标。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其中五个指数进行调查分析,对四平市建设宜居城市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宜居城市、发展生态建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实践.本文分析了宜居城市发展生态建筑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宜居城市生态建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宜居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框架下时宜居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宜居城市应有的内涵,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在比较可持续发展理念内涵和宜居城市判别标准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共生机制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申办奥运会的成功,尤其是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在四平市的成功举办,四平市的城市外语语言环境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正面临着经济发展重要时期的四平市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努力,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四平市外语语言环境建设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影响了四平市提升国际化水平和经济的发展进程,本研究从公示语的英文翻译、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英语口语的交流能力、英语在各种媒体中的普及力度、学校外语教育等方面对四平市外语语言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过高追求GDP增长忽视城市生活质量等问题。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宜居城市的内涵要求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宜居城市的建设起指导作用。从宜居城市的内涵出发,笔者认为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当对城市的整体性、城市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契合度、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等问题进行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易红  王植  王志章 《城市观察》2014,34(6):97-109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以重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层次分析法、风玫瑰分析法对重庆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重庆市的生态宜居性总体水平较差,虽然其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但是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三项指标存在明显短板。在今后的建设中,重庆应该积极寻求"新常态"下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宜居城市建设之路,坚持五大功能区的定位延续其组团式的城市空间格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以此构建山水城市、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评述国内外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7年通过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莆田市的城市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提出宜居莆田建设的重点在于提升城市的品质,并通过制定宜居莆田建设框架提出了宜居莆田的规划建设途径,包括与总体规划衔接,开展城市总体空间布局规划、推进规划试点项目、制定工作推...  相似文献   

8.
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四平市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对四平市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根据四平市企业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的结果,对四平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的建立、执行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分析,为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群芳 《城市》2007,(10):45-47
一、宜居城市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 近年来,"宜居"概念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目前,尽管国内外还没有一套科学、成熟、公认的宜居城市标准,但各类宜居城市、评估活动层出不穷.就宜居城市的概念及评价标准,诸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由麦肯锡、哥伦比亚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创建的"城市中国计划"4月16日发布《2013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珠海位居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首位。中国社会科学院5月9日发布中国城市宜居程度排名,珠海取代香港成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环境保护部5月16日最新发布全国74个城市4月份空气质量,珠海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三,领先空气质量闻名的拉萨和南宁。珠海自2012年开始连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优质生活城市、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外国人最喜欢十大中国旅游城市"后,再获多项"宜居城市"殊荣。其实,"建设一座居住体验良好,生态和人文各有千秋的宜居城市。"——这一直是珠海三十多年来的城市梦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法,对四平市第三中学、四平市第十七中学、四平市第十四中学、四平市师大附属中学等几所学校的120名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跳远运动损伤下肢关节损伤出现机率最多,踝关节损伤出现机率仅次于下肢关节损伤;产生原因主要有运动量安排不合理、准备活动不正确、热身不彻底等。根据损伤产生规律,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几条建议,为保证科学的训练以及训练方法的正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四平市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起步比较早,但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相对沿海城市城市化动力明显不足,因此,通过研究四平市城市化动力机制,从基础动力、核心动力、微观动力等三方面重点研究中,来解决四平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而为提高四平市的城市化水平,促进四平市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红 《现代交际》2014,(3):145-145
企业体育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企业科学管理为基础,在一定的企业理念和精神指导下,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使企业对内形成亲和力和凝聚力,对外形成竞争力和抗争力,以提高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本选题以四平市的六家企业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平市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提供策略,推动企业体育文化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城市滨水区文化空间设计——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珂慧  甄峰 《城市》2009,(12):57-63
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的成立和将城市宜居性定为城市发展的主题.全球人居环境和宜居城市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发重视居住环境等城市软实力的提高.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追求的主要人居目标.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董俊 《现代交际》2013,(10):106-106
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四平市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设施经营的现状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体育设施经营现状、经营方式、经营项目、经营时间等。透彻认识四平市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体制及用途,分析四平市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状况,从而在保证普通高等院校正常教学使用场馆设施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四平市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推进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社会共享,以使我市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设施既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又能良好服务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6.
田径是"运动之母",吉林省的田径运动历史悠久,田径项目的开展在吉林省也非常重视,田径项目更是人才辈出。体育锻炼应从娃娃抓起,中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吉林省四平市的中小学田径训练是培养东北青少年在田径运动上取得成就的重要途径。本论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四平市部分中小学的业余田径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四平市中小学田径训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中小学更好地开展田径业余训练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全球城市竞争的背景下,宜居城市既是世界城市发展建设与价值提升的目标,也是我国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落脚点。深圳作为国内高发展强度城市,系统性、结构性地了解居民的宜居满意度对指导深圳未来的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居民宜居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基础,利用地理探测器分别从宜居因子和居民属性两个层面,分析了深圳市宜居满意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居民对深圳宜居性总体感知差异明显,需求层次较低的生存发展因子题项解释力较高,高需求层次的环境适宜因子和服务供给因子题项解释力较低,说明深圳居民在高生活压力下呈现出需求层次倒置的现象;第二,宜居满意度在深圳不同居民群体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来看,非本地户籍、青年、居住年限短、民营企业员工、原特区外辖区、城中村、男性、低学历等居民群体对深圳市宜居满意度较低;第三,生存发展因子与居民的居住辖区、户籍属性交互后解释力增强最为明显。目前空间资源稀缺、人口持续流入和购房及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为深圳的宜居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能有效针对深圳原特区外辖区、非本地户籍居民的生存发展因子,特别是对住房条件方面进行改善,将最大效益提升深圳...  相似文献   

18.
天津肩负着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历史重任,实现滨海新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国家战略,铁路建设发展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整合铁路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加快铁路建设发展进程,对于实现天津城市功能定位,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短短数百字的<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集中描绘了榆林市到2020年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状况以及民生构建的蓝图.在概述城市定位的58个字中,提到"要把榆林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漠宜居城市",寥寥几句,显示了这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对综合发展的宜居型城市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近日公布《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每个城市都可居此打分,然后由该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确认是否为"宜居城市".笔者不知道,当课题组谆谆教诲人们何为"宜居城市",并将之数字化标准化之际,有发言权的居民百姓在哪里?千姿百态的城市被"宜居"一刀切之后,还会有多少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