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自杀现象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自杀意念率较高、明显的性别与地域差异、低龄化趋向、易受感染性、冲动性、原因的阶段性是其特点。导致青少年自杀有认知偏差、青春期内在冲突、不良个性特征与心理疾病等个体原因,有家庭结构残缺、关系不融洽及教养方式不当等家庭因素,有学业压力、教师素质、同伴影响的学校因素,同时与社会文化、现代传媒不良影响有关。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包括:倡导生命教育及形成预防机制以预防,采用区分对待、安抚陪伴、初次评估及支持系统的建构以干预。  相似文献   

2.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从单向上分为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两种表现形式。为了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避免悲剧事件的发生,为青少年未来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社会交往基础,查阅以往研究成果浅析影响同伴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因素,以及青少年在不同形式的同伴关系中可能产生的心理及行为的变化,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后,儿童孤独症日趋严峻,正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研究表明,良好的儿童同伴关系有助于预防孤独症发生,且同伴交往对于塑造同伴关系极其重要.通过空间环境提升促进儿童同伴交往活动的发生是城乡规划学科遏制精神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同伴关系的三类同伴交往行为,包括亲社会、攻击和退缩行为;其次提出...  相似文献   

4.
对高校中同伴影响力的现状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出复合性。使用来自中国大学的数据,我们没有发现证据证明同伴之间有较强的影响力。使用同样的数据我们发现女性会受同伴的影响,而男性不会,这一研究结果与社会心理学中女性更容易受同伴的影响的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六所高校的3832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调查个体在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同时涉及个体的就业压力、应对压力的方式、对就业压力的归因,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定,以对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说明,构建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心理测量学的研究思路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本文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揭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我悲悯(self pity)是人面对压力事件时一种普遍的、初期的情绪反应,但由于其隐蔽性,对于自我悲悯的研究一再被众多学者所忽略。自我悲悯是指个体由于自己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引起的对自己的同情和由衷的悲伤。嫉妒、抱怨乃至攻击他人都是自我悲悯人群的常见行为表现。自我悲悯被认为是一种无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它的未来研究须进一步考察自我悲悯对个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自我悲悯产生的特殊家庭因素,加强样本多元化、本土化研究,重视自我悲悯情绪的调整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胡青玲 《职业》2020,(10):69-70
学习投入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培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态度"三维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本文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出发,结合教师因素、同伴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升中职学生课堂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青少年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发展经验在运动中。取样的青少年竞技游泳运动员参加了半结构式访谈的定性。建议他们的体育运动员参与促进了许多积极的发展经验(即,相关的挑战,有意义的成人和同伴关系,一种社区的感觉,和其他的生活经历)和一些消极的发展经验(即,不良相关教练关系,消极的同伴的影响,家长的压力,和具有挑战性的心理环境的竞争运动)。发现凸显了重要角色运动的程序员、俱乐部、教练,和父母在促进青年的积极发展经验,同时运动突出了很多重要的未来研究方向。对影响教练的训练和实践进行了概述,培养青少年在运动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同伴侵害是青少年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对青少年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危害,因此,对其重要后果机制进行研究对于同伴侵害干预工作非常重要。对764名初中生的外显侵害、关系侵害、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及学校参与情况的调查发现,有约一半的初中生报告曾经受到同伴的关系攻击和外显攻击;在控制了性别及外显侵害的影响之后,关系侵害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内化问题,进而影响其学校参与情况;在控制了性别与关系侵害的影响之后,外显侵害正向预测了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进而影响其学校参与情况;初中男生比女生显著受到同伴更多的外显攻击;但男生与女生在受到同伴关系攻击的频率上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10.
魏惠琳  陈杰 《现代交际》2016,(4):201-202
"Peer-Instruction"(同伴互助)是合作学习的一次创新性尝试,不同于传统课堂讲授,"同伴互助"模式多为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本研究以北京一所高校2014级的两个英语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同伴互助式"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下,大学生在课堂参与程度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同伴互助"教学模式尚未对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程度产生明显的影响,原因可能在于"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有待完善,并且学生尚需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同伴群体研究的现状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的提出使得同伴群体研究成为同伴关系研究中的新热点。文章从同伴群体的定义和功能、同伴群体的形成过程、同伴群体规范与组织以及同伴群体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同伴群体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目前同伴群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同伴接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接纳在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近20年来国内外青少年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家庭、情绪等不同层面探讨了影响青少年同伴接纳的因素,指出了从考察单一因素到探讨多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效应的静态到动态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月圆 《职业时空》2013,(2):137-139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是广大青年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和中坚力量,他们的自我教育水平,将影响到整个党员队伍和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开展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模式探究,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模式主要有:个体自我教育模式、集体自我教育模式、同伴自我教育模式。三种模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能够共同推进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意义工作压力指工作相关因素包括各种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引起的员工个体心理和生理的紧张反应与体验。工作压力具有双重性和不可避免性,适度的工作压力能够提高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过度压力必将导致个体心理、生理、情绪及行为异常变化,引起焦虑、生理疾病、情绪不稳定和日常行为的变迁。有关研究表明,工作压力不仅导致人们生理、心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对组织的工作效果也能够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应使企业组织采取多种渠道和策略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水平。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信息革命的发展,工作压力研究业已成为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5.
离异家庭小学生因为受到父母离异的打击,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影响,使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相对不良,直接影响了他们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离异家庭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离异家庭儿童和完整家庭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人际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前者的状况要差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同伴支架是由维果斯基的支架理论发展出来的一种课堂教学手段。通过探究生生互动和同伴支架的相关概念,进一步分析同伴支架在二语课堂生生互动中的作用,以期增加教师对"同伴支架"的关注和思考,使教师今后在二语课堂中能够有意识、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搭建同伴支架,适时使用同伴支架,从而促进二语课堂生生互动活动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郑芳  侯冉冉  施俊琦 《职业》2011,(22):35-35
企业员工面临着来自生活和工作方方面面的压力,如复杂的人际冲突、繁重的工作负荷、变化的工作环境、更新的技能要求等等。面对这些压力,有些个体适应良好,维持着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绩效;而有些个体却适应不良,出现种种心理障碍,工作绩效低下。  相似文献   

18.
同伴关系在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之一,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首先,根据庞丽娟的"同伴现场提名法"的研究结果,简要介绍了同伴关系的类型在交流方式方面的表现并做出成因分析。其次,根据表现和成因,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培养策略。最后,总结幼儿同伴类型与交流方式之间的联系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回顾以往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来探讨同伴反馈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同伴反馈能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大有帮助。同时,也改善了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充分发挥同伴反馈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积极作用可以减轻教师的批阅负担,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整体写作水平。因此,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应该互为补充,在写作教学中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艳萍 《职业时空》2008,4(3):117-117
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个体的要求。这意味着个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要有对学习的自我调控技能。但是,个体拥有自我调控学习的技能是一回事,在困难、压力和竞争中能否坚持运用又是一回事。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就认为,有效的智慧活动要求的决不仅仅是简单地理解实际的知识和推理性操作,还需要个体有强烈的自我调控的效能信念。如果个体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坚持运用调控技能,那么调控技能就不能发挥作用,而调控技能的效能信念则为其提供了所需要的持续力量。因此,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控学习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将着重分析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自我调控学习中各种心理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