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曦  张冀 《现代妇女》2014,(4):236-238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在结构方面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为:英语句法结构呈现为"树形",汉语句法结构呈现为"竹节"。在翻译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习者要准确把握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规律,用符合英汉民族的不同思维逻辑来解决英汉互译中涉及句子结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俊 《现代交际》2014,(5):202-203
通过课堂观察获取的录音材料和访谈,分析一名英语专业教师在研究生英语专业课堂上使用语码转换的特点及使用语码转换的原因。研究发现,这名教师使用汉语语码的时间较长,特别在第二节小课中,同时在第二节小课中语码转换的频率比第一节小课多。结合研究生英语课堂特点,总结在英语专业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认知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Spolsky的公共语言选择理论为基础,结合Fairclough的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考察了义乌"异域风情街"和宾王商贸区的语言景观现状。当地语码标牌的语言选择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汉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英语与阿拉伯语紧随其后。分析当地语言景观所呈现的特点和不足,并尝试为国际化进程中的城市语言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具备恰当使用英汉语码转换的能力,以促进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课堂上适当的语码转换拥有多项突出功能,但很多教师还欠缺正确使用转码的能力,这就需要提出有效的语码转换实施策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交际的媒介,文化是交际的内涵。英汉两种语言因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环境不同而各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两种语言的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以英语的抽象表达法和汉语的具体表达法为例,分析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和汉语多用具体表达法的原因,以及英语"化实为虚"和汉语"化虚为实"的方式,探讨英汉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英汉对比语法作为一门学科已逐步引起我国语言学界和教育界的重视。英汉语法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规律和研究传统,本文从语法对比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英汉语法构词、词形变化及词序异同之处,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两种语言的差异,要把对语言间"异"的研究同语言间"同"的研究结合起来,并把这种研究放到实际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与重视,在语言学领域,分别有学者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语法学及会话分析等多维视角来对语码转换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依据,对医务人员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剖析,认为在医务人员的语码转换的运用中,语码转换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属于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在医务人员在与病人交往的过程中,正确地对待语码转换现象,注意选择正确的语言形式及语言策略,对于医务人员加强医患沟通、和谐医患交流、提高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慧 《现代交际》2011,(3):27+26-27,26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在被动结构上的特点与差异,结合翻译中具体的译例来分析英汉互译中被动、主动结构的转换,旨在通过对英汉语被动结构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促进翻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言现象,长期以来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近年来,不少中国学者尝试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基于前人对语码转换的语用研究,本文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语码转换现象的形成原因,并通过举例具体阐明语码转换的顺应观。  相似文献   

10.
世界本无色彩,只是人类语言赋予其以不同的颜色。但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表征世界色彩的方式和手段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展现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无不印刻着本民族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的痕迹。本文依据语言文化学的相关学理,对俄英汉语中"黑""白"颜色词所表征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进行成因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是指在双语或多语社会中,说话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交流。本文试分析影响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2.
龚婕妤 《职业》2011,(12):140-142
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过程中,由一种语言或变体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的语言现象。最近三十多年来,语码转换在西方语言学界受到了多方关注,研究者们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学、语篇分析和心理语言学等学科领域,探讨双语社会自然语言交际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或标准语和方言之间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语用功能、句法结构、语篇模式、心理过程等。笔者以大学生日常口语交流为研究目标,通过三个月的观察,记录,以采访和录音等方式,在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下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旨在揭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语码转换动机。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被概括为翻译方法中的"三维转换"。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广义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同样适用于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本文以吉林雾凇导游词英译文本为例,结合吉林市旅游文化特色,分析"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在旅游外宣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是指言语者在同一段话或语篇中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的现象,它在语言接触的使用中非常普遍.本文主要从Jef Verchueren的顺应理论和语用学角度来分析电视剧《小留学生》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分析发现此剧中语码转换分别体现了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这项研究揭示了现代生活对人们日常英语交流的渗透,作者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提高人们对语码转换的现象的理解,并实现更好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英汉语中分句做定语的现象从句法层面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英汉语中都存在分句做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现象,汉语语法往往将其划分为主谓短语或述宾短语+"的"字结构。但英汉语中修饰语与中心词的位置关系在句法结构上表现不同,英语为中心词前置,汉语为后置。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一语言现象,并应用于英语写作与英汉互译中去,进而减少错误,提高语言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今大学校园中学生使用语码转换可以说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由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一般都会在已储备的语言基础上再掌握一种以上的外语,由此很容易发生语码转换.那么,对大学生宿舍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就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从而对我们今后的会话交际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周列国志》翻译实践中,作者注意到汉语文言文和英语语言就形合和意合而言差异显著。参照转换生成语法和奈达提出的"逆转换"翻译路径,作者建立一个从意合语言向形合语言转化的模型,且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探讨了汉语文言文的英译转换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沈群英 《现代交际》2014,(10):20-21
本文立足中国语境中语码夹杂的OK现象,以英语单词"OK"为研究对象,探寻其出处、原意、发展与流变,考察字母词OK在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化诠释,着重探讨OK在英、汉语中的语义异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一篇典型的汉语景点介绍的英译为例,论证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汉语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码转换是语言使用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指人们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或者语言变体中做出选择的一种语言行为。中文流行歌曲中的中英语码转换是中英文化交流中语言接触的自然产物。文章运用于国栋的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旨在探讨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与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