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英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那么作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怎样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呢?笔者结合二十几年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郭胜平 《职业》2011,(30):130-13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体现了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要求作文教学要淡化文体,降低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重视兴趣情感对写作的影响。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理念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作文教学要面向儿童,面向儿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缺乏个性,有些学生甚至敷衍了事。我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打破陈规,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充当引导者、设计者。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学生学会习作,并乐于写作,一直是困扰所有教师的一个难题。要让学生学会习作,并乐于写作,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思、思想,就要考虑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一道风景,这道风景能引发学生欣赏的兴趣。我想,只有让学生感到课堂和生活是学习的乐园,激活学生热爱习作的"本能",让学生面对习作时感到充实、愉快,并乐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才能达到这个效果。针对这点,我把我的作文教学融入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张琪 《职业》2015,(9):38-41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的"文根"之一。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入手,让学生亲近汉字,乐于动笔,并通过竞赛、展览等形式获得普遍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西红 《职业》2014,(3):109-109
笔者所在的职业学校近年来在教学中大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013年入秋以来更是广泛开展教学研讨、课堂实践活动。此文将按"活力课堂"要求,为达"高效课堂"目标中的一项设想和实践成果进行总结,主要做法是,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乐于思考、积极实习、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一直都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汉字从字形结构以及读音方面就有着很多差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天都要认读将近十个左右的生字,的确存在着困难。语文课程标准又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依托我们学校"低年级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养成教育和多渠道扩大孩子的识字量,让孩子早阅读"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开展的识字比赛活动(前两关是课本上的字词,第三关是生活识字)及绘本故事比赛。确定低年级识字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生字的有效途径。怎样利用教材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识字呢?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后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作习惯差,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更让老师头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义务教育);“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普通高中)。可目前学生的作文现状不容乐观,这个本应激情涌动、诗意盎然、馨香怡人的“世界”并不如人意,许多学生的精神世界出现沙化和缺失,他们阳光不在,真诚不在,美感不在,作文中出现的是一个个清冷淡薄的模样。如何运用作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可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一步.除素材外,作文语言和写作方法的积累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落实新课标理念和目标.若要让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的理念和目标落到实处,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点点滴滴的积累.学生的作文积累包括三方面:习作素材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写作方法的积累.那么,如何通过我们的指导,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和生活实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孩子乐于写作,注意情趣引导,积累素材,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孩子的情感,写出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07,(24)
作文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要想写出好文章,三分靠发挥,七分靠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分析,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引导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没有做到充分的"准备",一味地强调如何去写作,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写作知识、方法和技巧,被动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技校学生生源质量偏低,许多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差,难以表达出他们内心所想。每次批改作文时,笔者都发现,虽然有个别学生的作文写得不错,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缺乏文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如何提高技校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作文教学除了重视一些写作知识、方法和技巧的教学外,还应结合理论的讲解与分析进行系统的有步骤的训练,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感觉"。具体的训练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明确要求:老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根据大纲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我常按以下做法进行。 一、创设写作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认识"探究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一些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发现规律、发现真理。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实验探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方式之一。针对职业高中写作教学,本文首先简述了职高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然后结合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提出了从巩固语文学习基础、激发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主题、改进写作评价方式五个方面改善职高语文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朱老教导我们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观察生活,积累体验;二是多阅读书刊,学会表达。接下来才是动笔作文。大家都有切身体会,要想写好作文,单是靠每学期写的那几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学写作。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伴随阅读动笔写作。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课程标准》在关于"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部分中要求:"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根据课文写摘要;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恰恰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存在严重的英语表述上的困难。所以加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生中考前未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这源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问题,但更源于英语教师的教学问题。完整的写作教学的应该是:学生准备资料、教师布置题目、教师做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学生修改。有效的写作教学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与其它听说读写的教学水乳相容、相互促进的。三年的教学中,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应注重写作前写作技巧的指导、写作素材的积累;应规范写作训练的过程;应注重中考前的写作指导。英语教师,应该规范写作教学环节,规范学生的写作过程,将写作教学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笔者经过几年来的摸索、钻研、探讨,总结出一些方法技巧.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创作激情 这是提高写作效果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写作永恒的动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