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笔译教学的现状,拟建构多模态环境下以笔译为主、口译为辅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旨在加大各项技能之间的联系和互补的基础上培养学习者笔译能力。此外,笔者希望通过教学结构的整合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种模态的优势有机且有效地结合,更好地实现笔译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更好地推动翻译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会议活动这一氛围当中,人们交流的语速、内容和紧张程度往往都是日常生活当中无法比拟的。对于翻译工作者,尤其是口译员而言,在会议过程中的翻译工作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对于口译工作者在会议口译中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扎实的中英语知识和熟练的口译技能了,更重要的是在会议当中,由于有很多内容是现场发挥,为了促进会议的气氛而使用的,因此口译工作者更需要有广博的非语言知识、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等。换句话说,口译工作者在会议中的翻译技巧的灵活使用,能够促进会议更为有效和融洽地进行,也就相对地决定了会议和翻译的质量。本文试通过分析研究分析会议口译中常用的几种翻译技巧,试对会议口译工作人员和英语口译学习者的提高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开始培养翻译专业硕士.翻译专业硕士又分为口译和笔译两个方向.口译和笔译做为翻译的两个类别,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口译与笔译不同,在听力和表达方面需要着重训练.本文作者从口译训练的实践出发,提出口译技能训练应遵循的原则并具体探讨了口译听说技能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外交变化在发生,这一现象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对于口译工作者的需求方向,口译活动因此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我国口译工作者还是以中国人居多,由于常年深受传统中华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口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总是表达出一些"中国式英语"。中式英文对于外国人来说不能够被很好地理解。尽管关于中式英语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数量,但它们还是基于中式英文本身,很少会从中国思维模式的角度来探寻汉英口译活动当中的中式英语的形成因素。本文以理论为主导一线,结合在口译过程中出现的实际例子,试图分析并提出中国式英语问题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英文的口译活动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如今一项十分常见且重要的外事活动之一。在传统的中英文口译活动中,译者的语言能力和翻译策略与技巧的训练是被广大翻译工作者所看重且关注的。然而,口译活动中的跨学科研究,例如将语言学同语用学或者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相对不是十分被外人所关注,属于研究比较少的范畴。因此,笔者试图通过语用学的视角来研究中英文口译活动中的语用失误。口译和语用失误的基本概念和语用失误出现的原因会先后在本文提出,最后如何尽可能地减少中英文口译活动中的语用失误,将作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进行分析描述。  相似文献   

6.
由于阿拉伯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不同,表达方式、词法、修辞、词意对照上的差异较大,两个民族拥有的成语、谚语也存在词异意同的特点。因此,如何做好阿汉口译工作是一个大题目,本文想谈谈口译中的一些技巧问题,主要是自己的一些感性认识,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搞笔译首先要理解原文,从事口译也要先理解原话,但二者是同中有异,各有侧重,完成这一工作的程序也不尽相同。笔译是通过文句的形式来表达原意,在笔译过程中,允许译者查阅词典和参考书,与人商讨,不断修改,精心推敲。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对高素质的同传口译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这也大大推动了学者对同传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研究。笔者早先做了关于英汉同传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关系的实验研究,从数据中得出,大多数同传初学者存在语速过快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翻译质量。基于这一结论和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视译和同传在工作原理和教学培训的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很多高校课堂对视译课程不太重视,因此,笔者希望能通过实验证明视译对同传初学者语速的控制和翻译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并期望利用视译技巧解决同传初学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李园园 《现代妇女》2014,(3):131-131
《文化翻译——笔译、口译及中介入门》是意大利学者大卫·卡坦(David Katan)1999年的一部力作,为口、笔译者及其他文化中介者提供了文化传授的范式。作者借助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人们在文化语境这个框架中的交际过程,并提出,翻译脱离不了文化语境的框架而存在,翻译实质上就是对文化框架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产生了更为浓重的好奇和兴趣。与此同时,中国网民也创造出了很多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犹如野火一般迅速地在网络上走红,并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然而,为了了解中国的文化,对于这些网络用语的翻译就有着很迫切的要求。就汉语的网络流行用语的翻译现状而言,诸如此类的翻译工作还有待更多的笔译工作者进行并发展。本文通过介绍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使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支持和解释网络流行用语流行的原因,试找寻在笔译过程中翻译的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翻译方式,为汉语网络流行用语的笔译翻译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口译活动是跨文化交际当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作为一个跨文化发展的新兴课题,口译活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的注意。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商务活动中的口译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关于口译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被限定在语言层面的研究和翻译技巧的使用方面,在文化和语用方面的影响口译的因素却时常被人们所忽略。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其领域内的语用失误是一块鲜少被人们研究的领域。在商务领域的口译活动当中,口译工作者通常会由于缺少文化层面上的知识断裂造成语用失误,因此,研究商务活动中的语用失误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商务英语的口译活动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例子,试着提出减少商务英语口译活动中提高其水平的相关方法,总结出语用失误现象由于跨文化交际方面可能产生的原因,为他人提高口译在商务活动中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口译的定义和特点,总结出口译具有即时性、动态性、现场性、高压性和个体操作性五大特点,进而提出有别于笔译标准的口译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葛南  温泉 《现代交际》2013,(11):41-41
本文的内容是探讨翻译理论中的"关联理论"对旅游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关联理论"运用于旅游翻译的问题。研究结论认为:"关联理论"对旅游翻译具有指导作用,能够有效地解决旅游翻译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大大地提高旅游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交替传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维和认知过程,解析这一复杂过程有利于口译学者更好地把握语言转换实质,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本文阐述了在交替传译过程,影响思维的思维元素,对比了英美人和汉民族的思维模式,解析了思维和认知过程意义产生的过程,并用实例加以说明。明确交替传译中概念整合的过程和意义在于提高对口译理论的理解,并能够据此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口译实训方案,有利于口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中先 《职业》2006,(9):44-45
李小姐在位于雅宝路附近的一家翻译公司工作,她每天的任务,就是为在雅宝路倒服装的俄罗斯人翻译各种买卖合同,笔译千字,能收入150元左右。有时,李小姐也应俄罗斯客人的要求,为他们做口译。市场需求大量翻译  相似文献   

15.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以及修辞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可想而知在进行英语笔译时,势必会遇到诸多问题,这时就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而增译法与省译法作为常见的翻译手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英语笔译中。本文就从增译法与省译法在英语笔译中的运用原因及其重要性着手分析,进而对其实践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笔译是英汉互译中重要的一种翻译形式,翻译是文化的映射,对文化的了解程度决定着翻译效果的高低,所以说,某种意义上来讲,翻译是对文化的理解和阐释,是文化内涵的语言外化。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根据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来决定选择何种翻译方法,是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来探讨如何进行英汉笔译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外宣新闻翻译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支撑,通过《今晚报》海外版上一些汉英新闻翻译的实例来简要分析外宣新闻翻译中"释+译"策略的应用和"再创造"现象的出现,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外宣新闻翻译这一工作过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针对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的研究推动了我国翻译教学及翻译评估的发展。但目前将CATTI口译考试作为对象而进行的研究,尤其是对比研究还比较少。通过对比中澳两国翻译资格口译考试,即中国的CATTI口译考试与澳大利亚翻译资格认证(NAATI)口译考试,从考试大纲、试题内容及认证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CATTI口译考试提供建议及参考。研究认为,CATTI考试可以提升口译考试的职业性,增加试题内容的多样性,丰富认证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的交往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作为全球性通用语言的英语也在这样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扮演着一个不容或缺的角色,同时,语言上的无障碍交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译已成为各个不同语言文化尤其是中西方国家之间交流的桥梁,对口译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就时下口译形式的探究,不论是教学上还是实践中,口译中的视阅能力的培养对口译实践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本文力图从对口译学中视阅口译的定义,视阅口译技巧,以及视阅口译在口译实践中的地位出发,通过分析释意学理论在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力求证明口译视阅技巧的培养有助于解决口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助于突破时下口译研究中的瓶颈,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董淑新  张瑾 《现代交际》2012,(10):51-52
有"学者小说"之称的《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引起了很多国外学者的兴趣和关注。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运用了大量的幽默语言,让读者在为幽默捧腹大笑的同时,能够深刻领会到作者的用意。但是,这些幽默语言的运用却为《围城》这部作品的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同时保留原文中幽默的效果并且传达出作者的深意是译者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围城》及其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观,在跨语言、跨文化和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活动中,再现各种幽默线索,以保证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的方式将交际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使译文具有同原文一样的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