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力求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十八大以后提出的"文化自信"正有利于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关于文化交流融合的要求。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理念,输送鲜明独特的民族精神,使"一带一路"在文化传播方面更加具有影响力,通过文化拉近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增强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展现我国更加强大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2.
汪海娟 《职业》2011,(24):153-154
今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首次用一个大观点来陈述文化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职业教育担负着全民族新兴产业工人和高级蓝领的教育责任,也应该担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随着国家对国学文化的大力弘扬,国学经典教育担负着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任。国学经典教育蕴含着"为国为家,为人为学"的时代精神,为公民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保证。因此,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在现行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展开对邯郸市幼儿园国学经典开展情况的现状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分析邯郸市幼儿园国学经典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优化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在不断深化。很多外来文化思潮传入国内,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威胁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长远生存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凝聚了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新时期加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在文化碰撞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引导更多群众去挖掘和传承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精神、孝道文化。当代大学生存在对传统节日文化认知程度不高,对民族文化认同弱化的现象,亟需从高校、社会、政府三个层面同向发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黎震 《职业》2014,(24):79-80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进校园,是一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开创性举措,是培育职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乡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泥金彩漆工艺走进校园、培养传承人的教育教学研究,引导学生站在本土文化之上,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大众的文化.是我们先进文化建设上的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文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的分析,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继承、弘扬、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广大青年一带的民族音乐素质,在基础教育视野下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改革中就明确提出:"要通过民族艺术的学习,了解本民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制度、经验、生活等情况,懂得尊重地方的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相似文献   

9.
于蕾 《现代交际》2022,(11):115-120+124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弘扬中国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彰显新时代学术期刊的价值追求。为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学术期刊应从增强思想引领力、设置学术研究议程、新兴技术赋能、助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加强“特色化”建设等方面着手,让中国学术走出去,传开来。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凸显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的现状正呈弱化趋势。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应注重在大学校园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强大学生利用文化信息资源时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网络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重视培育大学生文化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民族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凝聚息息相关,而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公共精神"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实现公民社会,提高公民意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公民的公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文明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切实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本文从公共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是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真正地把语文教学从以"应试"为中心,转移到以"文化"教育为中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3.
张冉 《现代妇女》2014,(12):386-386
当代中国雕塑发展迅速,雕塑的精神是雕塑的灵魂,目前我国雕塑精神正处于转折时期,雕塑文化、精神的发展处于转变时期,是由西方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变,是由浅层文化向深层文化的转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民文化精神意识的不断增强,雕塑中在政治、经济的精神文化影响了中国雕塑家对传统的认识,是其民族自信心和时代责任感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重要讲话中,概括了文化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那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导引,它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动力,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相辉映,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体现,在当代具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文达 《现代交际》2014,(12):69-70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委在九届三次全会中提出:"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我们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升级,提升贵阳文化软实力,传播贵阳声音,树立贵阳形象,弘扬贵阳精神。为达到此目的,本文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义,厘清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弘扬城市精神的逻辑联系,最后探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布依族作家罗国凡的小说再现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婚恋仪式,如体现自由恋爱的"玩表"仪式,代表旧婚俗的"坐家"仪式,张扬民族品性的嫁娶仪式等。作品中布依族仪式的再现不仅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了文本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升华。从仪式角度切入研究,拓展了罗国凡小说探讨的视角,也有助于揭示布依族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口头传承叙事和社会文化记忆,是人类对其生活世界及自然世界的最初认知与构建。时间、空间以及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相互阐释,相互体现,生发出口传文化的民族记忆及相关族群的精神内核。满族说部是深藏于族众内心的独特的精神记忆,再现了民族交流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方式。探寻满族说部背后的口传文化意义及其内涵,有助于还原这种原始的历史记忆,使这种"口传心授"的文化得以传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幸福侠     
<正>幸福侠是"幸福文化"人物化的一个吉祥物。人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和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内心里集合着一种超思维想象的力量来强大自我。以侠客精神弘扬正义、驱除鞑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富有创造精神和正义力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