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名片东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校史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1950年8月,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合组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8日,复名为东北大学。  相似文献   

2.
辽宁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张学良先生的故乡. 张学良先生辞世后,辽宁各界群众按东北家乡的风俗,相约在张学良先生的旧居沈阳张氏帅府、在先生担任名誉校长的东北大学、在先生的出生地台安县、在先生的故里盘锦、海城,隆重集会,分别举行悼念活动,深切缅怀张学良先生的历史功绩,表达家乡父老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东北大学重金征集校徽,林徽因设计的“狼熊觊觎白山黑水”校徽为张学良选中.此校徽后来历经变化,但至今保持了最初的设计思路. 1928年,少帅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为打造一流学府招贤纳士,其得意手笔之一,即为重金礼聘在美欧学习考察归国的粱思成、林徽因夫妇,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粱思成本拟回清华任教,适逢清华外争内斗激烈,群龙无首,梁启超受托暂代校务.梁思成若当时进清华,有蒙父荫之嫌,东大因此捷足先登.东大给梁林待遇优厚,建筑系主任粱思成月薪800银元,教员林徽因月薪400银元,为清华同级别教员三倍左右,当时东北1400银元购买力相当于现在12万元上下.  相似文献   

4.
1928年张学良作为东北最高负责人,在处理"皇姑屯事件"与"中村事件"中,遵循"力避冲突"的主要原则,斗智斗勇地与日周旋,成功地化解了张作霖被害后被动的东北政局,维护了地区稳定,同时排除日本势力干扰实现东北易帜和国家统一,取得对日外交战略上的成功。然而张学良在对日外交中也确有一定失策,其表现为:没有利用新闻媒体制造舆论向日本施压;其难以克服的恐日症思维在与日本交涉中难有进一步的作为;不善于打外交牌错失交涉资本,因此造成对日外交的诸多困难。张学良"隐忍"的外交方针造成日本方面对张学良政府软弱的判断,为此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0,(6)
口述历史,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记述历史的方法,是一种可以更真实、更深刻、更具体地反映历史的方法。特别是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口述的历史,更让人重视、更引人关注,更是了解历史、解读历史的一扇窗口。张学良就是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在"张学良口述"中对于"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都有述及,而如何认识这些内容,学术界认识不一。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31日,国民党军事法庭会审结果出炉,由军统负责管束张学良的命令下达.张学良与至友宋子文在宋的官邸——鸡呜寺公馆门前握别。从此,这对有着数十年交情的朋友天各一方。“相见无限凄然”,张学良用这六个字来形容27年后他们的阔别重逢。其中曲折与悲凛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一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结识交往,与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有密切的关系。其间经历了一个由敌对到团结,进而风雨同舟、共挽国难的过程。周恩来与张学良会见之前,中国共产党曾一度把张学良作为主要敌人进行谴责和反对。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名义发布的《为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8.
张天社 《唐都学刊》2003,19(3):135-138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释蒋送蒋看似突兀,然而深入历史的表面背后可以看出,全国舆论的压力,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反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和内战危机空前严重的综合影响,才是张学良释蒋送蒋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期间,面对强敌环伺,内战一触即发的严重局面,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中央坚持"三位一体"军事格局,厉兵秣马,积极防御,以军事斗争配合政治谈判,以坚定态度促进和平实现;事变甫发,身为军人的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领导人立即进行了针锋相对、果敢应变的战略部署;事变中期,面对南京"主战派"步步进逼,先是提出转入外线,灵活制胜的大胆设想,继而又构思了诱敌深入,智勇取胜的军事计划;事变后期,针对蒋介石回南京后所谓"善后处理",展开了严阵以待,决而自卫的奋力抗争。灵活有力的军事斗争,显示了"三位一体"制止内战、逼蒋抗日的坚强决心和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有力地控制了局势,稳住了阵脚,迫使蒋介石和南京政府不得不顺应潮流,接受张杨提出的抗日救国主张,促使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0.
也是金秋季节,世界兰蕙交流协会会长张学良将军的亲密兰友黄秀球先生,曾情不自禁地对我谈起张学良将军和赵四小姐与兰花结缘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已经永载史册了,但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以下简称《回忆》)中却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肆无忌惮的篡改。他说:西安事变前,毛泽东给张学良电报“推动张学良反蒋抗日”,“西安事变是由于中共‘抗日反蒋’之宣传主张而来”。西安事变发生的电报一到,“我们这些中共中央负责人,没有一个想到可以和平解决”,“幸好莫斯科的回电于13日晚间到达了”。“斯大林对西安事变发出的那个有名的和平解决指示”,要“毛泽东抛弃张学良”。这个  相似文献   

12.
肖东 《今日辽宁》2001,(5):30-32
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东北大学,有三个支柱学科,被誉为东大的三支花.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RAL),就是其中最靓丽夺目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3.
肖建杰 《唐都学刊》2005,21(1):112-116
日本观既是张学良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又是其政治思想发展的制约因素。张学良一生基本是恨日、抗日 ,但不同时期他对日本的认识又不尽相同 ,正是这种不同直接影响了他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即由激进到退步再到激进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日下午,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长常荫槐相偕来见张学良,要求张立刻批准成立以常荫槐为督办的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张学良表示此事须从长计议,不应草率从事。杨、常则坚持马上决定。张说待饭后再研究决定。趁杨、常暂时离去用饭之机,张学良即向总部警务处长高纪毅等下达了处死杨、常之命令。晚八时左右,杨、常二人再次来到帅府(今辽宁省图书馆)老虎厅会客室,刚刚就座,高纪毅和谭海率六名卫  相似文献   

15.
微笑礼仪,"最美名片"2013年4月21日,作为第十二届全运会最引人注目的志愿者招募活动之一,开闭幕式礼仪引导员选拔活动在东北大学举行。本次选拔活动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累计有1000余人踊跃报名,最终64名女孩获得了十二运开闭幕式礼仪引导员的候选人资格,有机会成为十二运的"最美名片",向全国展示辽宁女孩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小白 《今日辽宁》2016,(4):10-13
正2016年6月,第二届"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辽宁省选拔赛在沈阳师范大学拉开帷幕。来自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22所省内高校、49个国家的176名留学生和44名中国学生踊跃参赛。在"留动中国"的舞台上,各国留学生带来了融合中西文化的精彩才艺展示。随后的一系列比赛中,留学生们燃烧激情与汗水,释放热情与活力的同时,收获了友谊,更体味到这场别开生面的体育活动中的"中国味""传统味"。  相似文献   

17.
公子世无双     
正张伯驹,何许人也?爱国民主人士、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大收藏家,与少帅张学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溥仪的族弟溥侗齐名,为民国"四公子"之一。所谓"公子",必然世无双。张伯驹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神童"长大以后,对戏曲和收藏颇感兴趣,为民国时期知名票友、民间收藏界一号响当当的人物。张伯驹眼光非常老辣,且对文物艺术品爱之入骨。  相似文献   

18.
谷小水 《浙江学刊》2003,(2):113-119
“好人”(“少数人”)问政一直被丁文江持为政治清明社会改良的起点。《独立评论》四年间丁文江作为“好人”的个体努力,及其对张学良、蒋介石的具体建言,构成了“好人”思想在特定条件下的双重实践。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探讨丁对时局的所有关切,仅拟重点检视面对日寇的步步进逼,他向张学良、蒋介石等最高层当局所提出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9.
毕业设计(论文)是考察学生学习成效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升华,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创新,毕业设计(论文)也出现诸多问题,该文以东北大学为例,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分析综合类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必要性,找出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定位培养目标,探求适合发展的学科环境.分析东北大学现状,明确改革目标:符合东北大学多科性综合型目标、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质量目标、以及培育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色性目标,针对东北大学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现存问题提出四方面的改革举措,改革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评判标准、展示方式及标准定位.利用各类有效资源优势全面准确地把握改革对策,以促进综合类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更好发展,为东北大学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不仅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载体,更能为高校与产业融合,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人才和服务贡献力量.该文在分析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介绍基地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建设成效、主要举措和特色经验,并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汇聚创新创业合力、强化"双创"教育育人功能、打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最后一公里的成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