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传承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分析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揭示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提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基于此,论述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从在思政课程设计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传统文化的渗透、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相应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3.
喻念念 《职业》2017,(8):35-36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一直有重技能、轻人文的特点,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违背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初衷.本文就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进行探究,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对策,认为将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融合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教化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与课程实践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本文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教育实践中应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资源,立足作品品味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借助古诗词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廖然 《公关世界》2022,(12):88-89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历程积淀下来的,是中国梦的筑梦之魂,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内涵充分渗透到思政教育内容中。文章首先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然后指出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最后提出高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旨在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背景,创新传统的思维方式,把高校"文化自信"培育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理性向度。新旧动能转换对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应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对教育内容结构优化问题,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环境,搭建文化自信培育纳入社会教育新平台,最终形成以高校"文化自信"为载体的城市文化发展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饱含历史的气韵和民族的记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高中政治课堂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基于传统文化的视域挖掘现代社会热点话题,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符合高中学生对时代信息的敏感和关注。本文分析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和热点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高中政治基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热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廉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廉政教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思想,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校园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共存日益明显,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传统美育理念,深入分析中国传统美学的实践价值,在批判借鉴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创设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素养教育相融合的 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五大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明确要求不断持续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和转化,提出了关于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的著名论断。高校学生党建在以新载体为依托的基础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可操作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创新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在明确指导意义的情况下,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的渗透,更好地推动学生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本文通过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作用,提出如何结合二者的共同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汉字及其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的书写教育是传承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书写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了书写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汉字书写教育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从重视书写教育和深化书写教学入手,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板,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爱国精神、端正其人生价值观等均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正因如此,高校需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多角度、多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融合,要借助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唐伟宸 《公关世界》2023,(12):104-106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大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塑造有重要促进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中,能为高校的大学生教育提供有力支持,能依托创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创大学生教育的新局面,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先分析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再陈述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意义,最后总结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薛凯文 《现代交际》2014,(8):227-228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该从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等方面入手,增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群体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影响,造成当今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理想信念缺失。因此,在高校中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道德教育方面。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责任意识的内涵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阐述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借鉴的可能性,最后提出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方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自己的一隅之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沉淀的精髓,其中所蕴涵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将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到现今,我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发展完全,要做的是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再发展、创新。文化的传承要从小开始培养文化传承意识,例如,把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当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再发展和创新以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探索学习,都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围绕这个主题,探讨有关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自身能够兴盛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较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若想强化我国的发展实力,就必须发展传统文化。对于当代高校学生来说,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是他们必须肩负起的一个责任。基于此,对如何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