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不当的菜名翻译会让外国人产生不良的联想,从而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误解。在翻译中式菜名时,要正确认识中西饮食文化和语言运用上的差异,正确处理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根据菜名的类型和翻译的目的,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不能一味地采用直译或意译,而应该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耿立娜 《职业时空》2012,(8):155-156,159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特色菜肴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中国菜名很难与英语的表达方式实现对等,尤其是中国文化菜名,这也是酒店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者在酒店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提出对写实型和写意型菜名的翻译方法并对菜单的设计方式提出想法,以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张冬梅  林红 《职业时空》2009,5(7):139-141
川菜的翻译不应只停留在对该菜肴的原料和烹饪方法相对应的中文名称的原词对应上,还要考虑到菜名就是招牌,它对菜肴品牌的推广和传承起着大众传播的作用。为了同时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川菜的翻译要考虑对外国消费者来说,译名是否好听好记、联想美妙,是否具有异国情调;同时又要尊重本国的饮食风俗,考虑是否具有独创性,便于该品牌不被抢注,提高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与自豪。特色菜肴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然而在实践中,中国特色菜肴名称的英文翻译乱象丛生,毫无规范。本文以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为视角,探讨如何规范中华饮食文化英译方法,使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美味菜肴的同时,还能从菜名中了解中国菜肴的烹调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翻译补偿在译界早已不是新兴名词,其研究主体包罗万象且相关文献亦是不胜枚举。本文现从翻译补偿视角出发,针对《红楼梦》英译本中部分菜名的翻译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菜名英译和文化传播的特点。全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此次分析,即:菜名英译研究及其方法论整合,翻译补偿与《红楼梦》的菜名英译和结语部分。  相似文献   

6.
邝增乾 《现代交际》2010,(11):42-43
把中国的饮食文化翻译为英语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要把饮食文化,尤其是菜谱忠实地传达出来,要兼顾菜名的“形美、音美、意美”,又要考虑到西方人的饮食所讲究的内容和实质,同时还需要关注菜肴本身的材料、烹调方法和人们的饮食文化心理。本文搜集了大量的菜谱英语译名并加以归纳,总结出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菜谱汉译英中的“意译”情况。  相似文献   

7.
李谱军 《职业》2024,(3):47-49
脆皮糊是中式菜肴制作中常用的一种增加菜肴风味和丰富菜肴品种的糊。随着烹饪原材料的日益丰富和菜肴的不断创新,脆皮糊的调制方法也各有不同,本文探索中式菜肴制作中脆皮糊的应用,为不同菜肴的脆皮糊调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非常广,翻译又属于一种跨文化的沟通行为,所以译者们在展开翻译前必须对所其翻译作品的文化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习语翻译必须透过语言的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底蕴。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英汉习语之间的文化因素并加以比较,最后总结出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饮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当前文化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以中国的菜名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林学强 《职业》2016,(33):88-89
在中式烹调中,刀工美化技术非常重要,是专业厨师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之一,而花刀工艺型更是关系到菜肴的视觉和味觉质量,影响着菜肴的口感和形体美.良好规范的花刀工艺型有利于中式烹调艺术化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中式烹调中花刀工艺型的种类,阐述了花刀工艺型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文化与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文化传递的载体,而文化又作为语言的大环境,对语言产生重要影响,当文化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语言的意义同时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文化环境上的差异对语言翻译的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是如何对翻译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成分,却也成为汉译英的重要挑战和难题.翻译的最终目的应是寻求不同文化间的共生与融合.然而,中国文化在汉译英中的传播却始终被归化法所左右,造成许多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为此,我们必须从观念上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自觉,使汉译英发挥其文化交流和桥梁的作用,从而改善并纠正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菜肴翻译是一门学问,怎样解决缺失问题同样需要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和思维上的极大差异,翻译实践与对外交流中屡见不合规范、不知所云的"中式英语"。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就主要探讨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图以这一学说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关于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作者首先按命名方式给菜名分类,然后找出内隐类菜名中内隐内容译与不译的矛盾,并分析了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突破点。之后,通过分析菜单译文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中国特色菜名中特定文化信息的译与不译矛盾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界对于菜单翻译的研究逐渐升温,针对菜单翻译的研究无论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但对东北菜菜单翻译的关注还是不多。在本次探究中,将以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为主,并辅助以音译以及加注等方法来实现东北菜菜名的翻译。得出了以写实性译法、写意性译法以及兼顾文化差异,避免冲突,在翻译中找到平衡点的三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宋毅 《现代交际》2014,(3):30-30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如何让译文尽量做到传真。我们在翻译时要了解两种文化,注意翻译技巧和理论,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和加注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传达出原文的深层意思又保留原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文本外文化因素对张爱玲的自译小说《金锁记》翻译策略的影响,包括赞助人因素和社会文化体系因素。这些因素对张爱玲选用直译翻译策略起了关键作用。所以翻译研究必须扩大视角,重视文本外文化因素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汉语特殊菜名为语料,从比喻、借代、谐音双关三个方面对语料进行分类,力图从修辞学的视角探究存在于汉语特殊菜名中的多种命名方式。在借代方面还探索出部分借代和食材搭配这一新颖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语言学调查,以了解大众对由不同修辞造词方法产生的菜名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9.
笔译是英汉互译中重要的一种翻译形式,翻译是文化的映射,对文化的了解程度决定着翻译效果的高低,所以说,某种意义上来讲,翻译是对文化的理解和阐释,是文化内涵的语言外化。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根据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来决定选择何种翻译方法,是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来探讨如何进行英汉笔译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刘岚 《现代交际》2011,(4):68-68
博物馆在中国旅游业和对外交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在博物馆文化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外显化现象在博物馆解说词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延伸出相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