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福龙 《现代交际》2023,(4):73-80+123
人性论的形而上学构建和儒学政治化实践是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的重要发展。董仲舒在统合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论思想体系。董仲舒整合了形而上之“性”和形而下之“质”,弥补了先秦儒家单论“性”或独论“质”的弊端。董仲舒的人性论思想具有较强的政治实践性,在推动政治稳定的同时,也使仁学思想在政治实践中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人性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对人的关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在自然属性并无差别,但人性是可塑的。孟子从自然属性出发,提出人性善;荀子从社会属性出发,提出性恶论,对人性论展开了系统的论述。先秦儒家人性论产生,既与提出者的家庭背景有关,也与社会背景有关,分析先秦人性论理论,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胡琳玉  万成龙 《现代交际》2023,(8):80-87+123
人对水的审美,来源于最直接、最真实的情感。审美与道德都发自于人们的内心,而审美与德性的链接也是自然而直接的一个过程。本文以先秦儒家对水的德性的学术考察为分析视角,在对水的“德”“义”“道”“勇”“法”“正”“智”“察”“善化“”志”等德性的论述过程中建立水之德与人之德的联系,在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本主义的实现过程中达到人与自然界的真正的合一。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着重强调敬亲。在敬亲的基础上,更有谏止的义务。在事死方面,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在孝道观上和先秦儒家是有差异的,他认为威严有慈是子孝的前提条件;在事亲方面,更加重视物质事亲,且提倡薄葬。在分析比较二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道德水平的发展现状,分析物质事亲和精神事亲在现代的重要性,从而得出孝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廖建梅 《职业时空》2009,5(3):126-127
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现实意蕴及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的内涵切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的现状,探讨了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的意义以及实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党性修养"一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与弘扬者,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党性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先秦儒家道德修养思想,需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先秦儒家道德修养思想的方法中汲取精华,提升青年干部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7.
陈冲 《现代交际》2014,(4):186-186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就包含有对人本主义教育研究。而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与传播,有其深刻的社会价值,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其先进的德育思想"学为圣贤、仁者爱人、义、礼、德治、信"成为中国人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先儒们在德育领域的智慧之思与理论创造,对于建构当代大学生作为人的意义世界和精神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对于塑造大学生个体品德,提升人、发展人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德育在先秦儒学德育的基础上要继承德育的方法,创新德育的培养途径,发挥德育育人在整个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香花  邱艳萍 《现代交际》2023,(3):67-74+123
儒家伦理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绵延力、接纳性与创新性,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其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在社会稳定期成为巩固政权的手段,在国家动荡时期又成为民族的扭结,在新时代则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石。本文通过梳理与学习儒家伦理思想,探索儒家伦理的当代教育价值,有助于为构建中国特色文化、教育体系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并迅速发展,其重视教育和学习,教育思想内涵也较为丰富,是古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宝贵财富。本文就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儒家道德历经两千多年,发展到今天,其中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在当代青年中,它也不无影响。本文着力探讨了仁爱、正义、诚信在当代青年中的影响及其在新时代的条件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古代哲学体系的奠基学说之一,其哲学理念是我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是我国璀璨文化的精髓之一。其哲学特质,不仅影响了中华文化道德观念与社会行为准则的构建,也对现代企业管理形成了深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一些成功企业身上窥见一斑。但将其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仍然存在局限性,必得"去糟取精"、建立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方能找到其当代进路。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德治国以文化人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源泉。儒家教育思想中所蕴含的仁爱思想、天下为公的理念、言必行的知行观,在当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是新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新时期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儒家教育思想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我们是否真正站立起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们这个伟大古老的民族应该有这样一种抱负,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抱负,我们必须参与全球的集体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向西方学习、向其他民族学习,也要发掘、发扬和创造我们自身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民族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5.
徐佰义 《现代交际》2024,(3):78-88+123-124
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是以天道为形上依据而建构的以“仁”为本的人道本体观。“生”贯通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形上依据与形成理路,体现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思维根系,即“生”贯通了天之“元”德与人之“仁”德,凸显出强烈的哲学特性和伦理品格,成为儒家文化哲学特性的重要标志。孔孟继续深化了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在物质层面,表现为对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正当性的道德权衡,即儒家“见利思义”的德性主义观;在精神层面,表现为以情为本的情本体观,即儒家“仁者爱人”的情感主义伦理观。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理论困境集中表现为人性论的认知困境。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具有一定当代价值。在理论层面,它建构了原始儒家的哲学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家无哲学的质疑之声;在现实层面,它启迪人们对道德理想与人生信念的追求,不忘初心,并且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可以利用的良好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在封建社会产生,为封建社会提供政治文化理论支撑。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包括德治思想、仁政思想和内圣外王思想。提高儒家传统政治文化的理论资质,充分吸收现代政治文明成果,使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为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提供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政治与人的关系是政治学经典问题,也是当今时代面临的国家治理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中国传统智慧中汲取营养,本文通过对先秦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研究中探讨政治与人的关系,分别得出儒家臣民观,法家公民观和道家市民观的结论,并挖掘其中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解释传统从原始儒家形成以来至今,都是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解释历史上的儒家大师们的学与行的。“君子三畏”为儒家提供了理解经典的连贯的基本价值,提供了对于经典的原初态度的基点。这种敬畏之心是儒家能够绵延至今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导向的基础结构。当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转型时期,但是文化道德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个体道德意识薄弱,群体道德滑坡这一表象凸现了人们于道德意识层面所发生的问题。当代社会急需进行伦理道德的重建,尤其需要关注道德敬畏感的重新确立。解构儒家传统道德的积极内涵,从儒家关于道德敬畏的学说之中汲取有益资源,努力承接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指向敬畏道德人格的养成,这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重建来说应该是一种极其有益的探索,也必能发挥出积板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德治的国家,传统友善美德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道德承续的视域出发,对先秦儒家"友善观"及友善美德的基本含义及思想内容加以具体阐述。从道德承续的角度,追溯其演化的轨迹,讨论先秦儒家对前人友善美德的创造性转化,继而结合当今社会中儒家友善观和友善美德所遇到的现实困境,探讨先秦儒家友善美德的现代价值和意义,从承续到转化这一过程的完美飞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光绪皇帝从小接受了十二年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对"三纲五常"、"礼"、"孝"思想深信不疑,儒家的教育使他有做开明君主的责任,有纳谏求贤的认识,但是受儒家思想的毒害,光绪皇帝的维新思想是推行开明君主专制,而并非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