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茶马古道”上长期的纳西族、藏族贸易中,滇西北藏区和纳西族地区产生了一种别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房东伙伴贸易”,它是在滇藏贸易历史上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经商形式,特别流行于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的贸易中,历史上,它随着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一些历史记载中可看出,在明代木氏土司统治迪庆时期,纳西族与藏商的贸易交往十分频繁,也可以看出当时就已有了“房东伙伴”的商业贸易习俗。这一贸易习俗到清代以后在丽江纳西族地区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西北和西南的其他例子也可看出,这种最初基于经济互助、贸易往来的“伙伴家庭”关系,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于商贸和生产上交往较多的相邻民族。这种各民族特定的基于家庭的伙伴关系,是促进和睦和谐、相帮互扶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梳理丽江古城的地名与社区形态的历史演变,结合现代旅游业与传媒关于丽江古城城市形象的塑造与生产之考察,分析了丽江古城及其形象的演变过程.本文指出,历史上的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城,而仅仅是一个集市、一个贸易中转站;如今的丽江古城则在各种现代话语和商业资本的塑造之下与古城及其原住民越来越没有关系.从多中心的视角来看,这一过程与茶马古道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丽江古城与其从属地区的关系,而是它与更远处的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丽江古城很早就与它们处于一个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3.
朱靖江 《社区》2014,(29):33-33
云南素多名镇,譬如丽江的大研与束河两座古镇,到如今都成了风情万种的销金窟,而深藏于剑川县的沙溪小镇似乎尚不在其列。去年山居大理时,友人曾自沙溪致信,言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素生活仍有些陶渊明式的古风。  相似文献   

4.
在明清以来的交换史上,为了确保边疆安全和促进民族融合,曾经由政府直接经营着三条茶马古道,这就是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茶马古道和滇川茶马古道。这三条茶马古道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互相交错的庞大贸易网络,共同构成横跨北中国八省区与丝绸之路交叉并行的交通大动脉和贸易大通道,成为世界东方最著名和富有影响力的贸易古道。  相似文献   

5.
"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西部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以茶、马为代表性商品的贸易而形成的商道。作者在参与了实地考察后 ,指出这次考察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贡献甚巨 ,而且对“茶马古道”沿线的川、藏、滇三省区旅游业发展亦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谈了对"茶马古道"文化品牌打造的两点深刻感受:"重构"与"重走",以期对打造"百越古道"文化品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语言或方言在古道上的分布有其特殊的规律。通语(通用语)容易沿着古道延伸,古道沿线的语言或方言更容易受通语的影响,在方言中留下文读的痕迹。茶马古道是以茶为生活必需品的古道。茶马古道的兴起激活了早期的各种古道,整个交通网络通活力剧增,通语更容易沿这类古道形成和传播。晋语方言文白异读丰富,通语和方言的竞争还在进行,为观察古道上通语形成和传播的机制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尤其是晋北方言文读音的分布和晋北茶马古道的线路分布高度相关,为研究古道和通语的关系提供了例证。语言的线性传播是语言横向传播的基本方式,地理语言学中的波浪理论只是语言横向传播的特例。可以考虑专门研究古道语言学或语言古道学,以便充分认识古道上语言、方言分布的规律,弄清语言、方言接触的关系,确定古道形成的机制和时间,为重构古道面貌和重建古道上语言变化机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进行田野调查,以“前台、帷幕、后台”为理论范式,回顾丽江古城文化圈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反思在旅游发展开发过程之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茶马古道”古今历史地位的对比剖析 ,以及对“茶马古道”沿线旅游资源的详细分析阐述 ,说明“茶马古道”在当今藏、川、滇藏区旅游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并论述了如何依托“茶马古道”沿线旅游资源 ,建立藏、川、滇“大三角”旅游经济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茶马贸易的追本溯源 ,不能只着眼于官方贸易 ,民间的贸易因缺乏史料而不得其详。茶马贸易在宋、明、清各代都采取官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唐代的汉藏官营茶马贸易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 ,一是民族统治政策 ,二是重视马政 ,三是藏族饮茶尚未成风。  相似文献   

11.
丽江古城的地域社会、居民构成、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团等具有社会控制能力的社会群体,对历史上古城丰富的水系和良好的用水习俗都产生着息息相关的影响.但地域社会的现代改变也会带来水环境的相关问题,需要研究与重视.  相似文献   

12.
清代羌族诗人董湘琴的纪游长诗《松游小唱》展现了松茂茶马古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诗歌虽曾口口相播,但范围局限于松茂古道沿途,时至今日,诗歌的价值已几近被历史所湮没,发掘、整理《松游小唱》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而言,《松游小唱》作为地方文化先贤的重要遗著,反映松茂茶马古道沿线羌藏回汉聚居地文化生存状态的宏大诗篇,也是应该予以保护的,并且极具发掘的价值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从川西重镇雅安出发,经过西藏的康定、昌都,到达拉萨,再到尼泊尔和不丹,这是一条非常奇特神秘的古代商道,被称为川藏茶马古道,它从唐代开始距今已存在1300多年。这条古道对促进汉藏贸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的"茶马互市"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巩固汉藏民族团结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保护及其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如何科学保护丽江古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认为,运好丽江古城这支神来之笔,对于写好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这篇大文章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云 《百姓生活》2010,(7):62-64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12公里处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青岩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因附近多青色岩峰得名。青岩古为屯田驻兵之地,素有"茶马古道"、"南部要塞"之称,与黔东南镇远、赤水丙安、锦屏隆里并称贵州省四大古镇。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并梳理其渊源,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视觉文化相结合,以丽江古城形象为研究个案,作为纳西文化研究的文化窗口。东巴象形文字、丽江古城标志性景观、丽江古城明信片、丽江古城影视作为丽江古城形象的凝视对象,对少数民族形象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视觉凝视与文化中,既有游客与文化的相遇与碰撞,影像与文化的相遇与碰撞,也有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与碰撞。视觉文化研究应该阐释与破译民族文化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赋有的文化符号与意蕴,揭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深入理解该民族的生命、生命与文化本身。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带动了丽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被称为"丽江模式"。但这一模式使古城陷入了过度开发的困境中,古城原有的风土民情与特色遭到了破坏。因此,针对丽江古城开发的缺陷,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从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古城内部环境,建立卫星城等方面提出相关解决方法,确保古城的内涵得到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商丘古城"概念的界定是商丘社会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4000余年历史长河中的商丘大地上,"宋国都城"、"秦汉睢阳城"、"隋唐宋城"、"宋南京城"、"明归德府城"等都是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所内蕴的"始祖文化"、"商文化"、"火文化"等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更是商丘的特色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商丘古城"的能指与所指经常游离,影响了研究者思想的的表达与交流。所以,"商丘古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把商丘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古城形态统一起来,挖掘、提升其内涵,促进传统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1997年,英国工党重返执政之位,与之密切相关的英国职工大会(TuC)选择了扮演工党政府的“社会伙伴”关系的角色。一方面,英国职工大会自身的资源条件为其扮演社会伙伴角色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英国国内社会结构的变化、工党纲领及其执政后制度环境的变化对英国职工大会“社会伙伴”政治参与模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初,一个名为“@古城钟楼”的微博迅速走红,其粉丝数量在一夜之间增加了10多万。作为一个普通的、由程序设置发布的旅游地标景观微博,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这涉及微博内容、传播者以及受众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