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此高度关注,但在战疫期间,有人受利益驱动,在网络上炮制、散布不实、虚假信息。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新的谣言呈现出病毒式传播趋势,加剧了人民群众的焦虑与恐慌,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有关部门要积极作为,采取果断措施,进一步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建立谣言预防监督机制,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网络谣言对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危害极大。在对网络谣言真面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网络谣言的侵害对象,将其划分为侵害个人、侵害特定群体、侵害社会三大类,并指出网络谣言的危害影响会从直接侵害向转移侵害、从当前侵害向长期侵害发展。综合归纳近年来打击网络谣言取得的成效,对下步网络信息的有效治理提出了建机制、立专法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深度普及,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网络谣言频发,这些网络谣言产生较大的社会危害,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尚存在不足:立法层面相关规定分散,缺乏相关概念的明确界定;执法力度不够,执法依据缺乏操作性,执法层面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司法上起刑点设定欠科学,相关司法解释也存在一定争议。为此,要建立健全规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法律规范体系;执法部门要形成执法合力,加大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治理的执法力度;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谣言规制的司法制度建设,强化司法惩治手段。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形势的谣言方式,它凭借着网络这一宽广的平台恣意地传播,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民众恐慌和地区经济损失。本文从网络谣言的特点及成因出发,试分析网络谣言的特点,并找出解决方案,为网络生活的平静增添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普及,网络谣言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谣言的传播因其迅速、广泛等特点,一直活跃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民的心理状况和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对网络谣言汇总受众特点进行分析,再辅以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培育网民成熟、理性的心理是治理网络谣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是迅速的、便利的,但同时网络虚假信息、造谣行为持续不断涌现。一方面,网络谣言时常涉及侮辱、诽谤类的信息,会侵害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造谣行为也会污染网络领域的环境生态,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所以,为维护网络信息秩序,分析规制网络造谣行为之困境并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自媒体时代,因为有了更加开放的传播平台、更多参与用户以及更加快捷的讯道,谣言的产生和扩散相较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时代,都变得更为复杂。作为自媒体使用的主体,青年群体日益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力量。在青年群体的多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下,网络谣言沿着不同的路径肆虐,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微博自诞生以来便以摧古拉朽之势占据了网络传播的热点,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前无古人。但伴随微博的发展,微博谣言也应运而生。谣言就是微博成长的"蛀虫",深挖微博网络谣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对症下药。本文将着重从微博网络谣言诞生的深层次原因人手,探索网络立法的相关思路,助力微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谣言作为一种社会舆论长期存在。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衍生出"网络谣言"这一怪现象。网络谣言对网络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大学生是网络的最广泛受众群体,更易受到不良影响,应引起重视、深思。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高校"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谣言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高校的"意见领袖"具有极高的参与度和人际传播中的情感色彩,使其成为高校应对网络谣言中重要的力量,成为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的有益补充,在高校网络谣言传播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过程中,谣言扮演着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在自媒体时代,每介人的言论都可以迅速、大范围的扩散,这使谣言对社会的危害更加严重.如何引导公众甄别谣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缓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今日互联网高速发展,微博这样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及时分享平台,它的兴起使网络谣言频繁发生。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随后全国公安机关展开打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并抓获一批在网上造谣、传谣者。对网络谣言缺乏一个相对统一的认定标准,可能造成权力机关扩大权力用以压制网络舆论。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必须明晰网络谣言的认定标准。本文以微博中针对官员的网络谣言为例,从网络谣言的主体认定,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宋齐 《现代妇女》2014,(6):265-266
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本文以"秦火火"造谣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谣言的自身特点,讨论网络谣言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谣言的应对措施,力求从本事件中抽象出对网络谣言的一般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春节前后,上海女"分手"的帖子爆红网络,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理清事件的经过,分析事件涉及乡村网络形象认知特点,归纳事件负面影响,对底层网络舆情治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乞讨既是青少年的网上"游戏",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我们不尽早介入疏导与治理,网上行乞就有可能泛滥.但同时.对于网络乞讨的出现.一味的指责与批评也是非理性的.本文具体探讨乞讨现象的类型与构成.对网络乞讨的目的、道德定位以及网络乞讨的准入进行思考,并对网络乞讨的规范与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微博谣言的传播状况与微博自身特性、微博受众的心理因素、批判能力及社会环境都有着密切关系。在微博谣言的传播与覆灭中,微博能够使谣言和辟谣信息迅速扩散,呈现出强大的微博力;而传统媒体在辟谣时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它的公信力,但有时也因其公信力而成为谣言进一步扩散的助推器。面对谣言,各类媒体都应有所担当。微博运营商应制定完善的身份审查制度,微博用户自身要提升媒介素养,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易言 《老人天地》2013,(10):58-59
她走路迅速,生着灵巧的双翼,真是个怪物可怕又巨大,身上长着羽毛无数羽毛下仿佛奇迹般,有许多警惕的眼睛还有那许多舌头、说着话的嘴和偷听的耳朵  相似文献   

17.
谣言是信息不透明的产物,“三人成虎”,“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但在天下互通互联的互联网时代,谣言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兴盛,这背后的奥秘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某一程度上人们的生活已与网络密不可分。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量潜在的威胁,如隐私泄露、舆论煽动、不健康信息的传播等。本文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提出进行网络社会管理必须依靠多元力量,通过政府、公民社会和新闻媒体的通力合作,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谣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心理现象。进入互联网时代,谣言更似一种超级病毒,凭借着网络的传播,大肆危害社会,为此必须对谣言进行法律规制,提高造谣成本,对造谣者依法追责,完善对虚假言论的立法,才能警醒世人抵制谣言,营造健康的言论环境。本文通过比较有关谣言的文献资料,总结当代谣言的负面影响并引出对谣言的法律规制及思考。  相似文献   

20.
“谣言”现象自古就有,但谣言的影响力或杀伤力在我们这个时代却是史无前例的,因为网络技术等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缺乏节制性,谣言的传播获得了接近光的速度,并因此在影响范围和作用程度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么,谣言的本质何在呢?谣言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魅力使得人们乐此不疲地传播它呢?下面,我们将分两步,即作为词语的“谣言”和作为现象的“谣言”对此加以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