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开 《今日辽宁》2013,(1):78-79
若细细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总是逐河流而行,每迁徙一地,便孕育特征不同的文化.如辽西的大小凌河,这两河流域之内,产生了著名的查海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和青铜文化,中国北方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及重大的历史变迁,也与大小凌河密切相关. 大小凌河两岸,有山有海有平原,独特的地貌,构成了独特的区域文明,使它灿烂于漫长的中华文明长卷. 大凌河,出努鲁儿虎山和松岭峡谷,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以后改称凌河,或灵河,大凌河之名,亦由此时而来.大凌河为辽宁第三大河,是独立入海的较大河流之一,流域总面积23263平方公里.关于大凌河之悠久,有人赞誉说,它是东北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更有甚者,将它比作东北的"黄河",持有此说的,乃清代朝阳诗人沈芝先生.  相似文献   

2.
出北票市区南行二十多公里即是古称白狼水的大凌河.如今由于白石水库的建成,北票附近的大凌河段已变成湖泽之地.夏初季节,各种鸟儿翔集在大凌河白石水库边上,蓝天白云,碧水群鸥,车行岸边,宛如误进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3.
现在,朝阳市民在近郊就可以尽情地享受漂流的凉爽与惬意了。朝阳市龙城新区大凌河段7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的漂流工程,始于阎王鼻子水库下游660米处,终点为半拉山子,漂流距离6320米,已成为朝阳市民郊游新亮点,给百姓休闲带来温馨凉爽好去处。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一条河流,被誉为朝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祖大寿墓地石构件,是世界知名的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之一;但关于其是否真属于祖大寿、其石翁仲的年代等问题,多年来学界颇有争议。通过利用考古资料和文物进行考证,最终还原其真实主人及石翁仲所属年代;利用文献资料分析清初祖氏及大凌河将士这个群体的政治地位,推出祖大寿与子侄们分葬两地之原因;再通过祖泽润、祖可法爵位承袭脉络,推测墓冢传讹原因,在大历史环境下讨论了皇太极对祖氏及大凌河群体态度之嬗变。  相似文献   

5.
海洋牧场     
<正>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增殖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1965年,我国学者曾呈奎先生提出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建设"牧场"的理念。1979年,中国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制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2015年,农业部组织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活动。天津大神堂  相似文献   

6.
在辽宁省西南部、大凌河中上游的丘陵地带,有一块山水秀美,人杰地灵的土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塞外大地上,达就是成立于1958年4月1日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7.
瑰丽朝阳     
朝阳市全市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辖北票、凌源两市,朝阳、建平、喀左三县,双塔、龙城两区. 朝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朝阳的母亲河大凌河犹如一条坚韧的丝线,在漫长的岁月里穿起了一连串属于整个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 10多万年前,大凌河岸边的鸽子洞人已学会打制和使用石器,已经围坐在火堆旁咀嚼着烤肉了;境内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这里早在5500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国,世界上最早的女神塑像——牛河梁东方女神塑像的出土,更是证明了这里是中华共祖的故乡!  相似文献   

8.
吴洋 《今日辽宁》2007,(3):30-32
金步摇饰是辽西慕容鲜卑特有的重要服饰品,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自西亚地区传入中国,公元1至3世纪在燕代地区流传。因迁居辽西的鲜卑慕容部大人莫护跋喜好,得以在3世纪晚期至4世纪早期的大凌河上游一带流行开来,形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09,(10):72-72
乌鲁木齐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记得我最初到新疆的时候,被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大戈壁给镇住了。过兰州过河西走廊还有大片的绿色,玉门关嘉峪关至吐鲁番,大概是中国最荒凉的地方。乌鲁木齐让人心中一亮。这是一座东南西三面环山的大城,被天山环绕,北面向准噶尔盆地敞开。在新疆生活好多年以后,知道最好的牧场在天山腹地,比如巴音布鲁克草原、那拉提草原,都是天堂一般的地方,是牧人们吟唱的“夏牧场”,我一直怀疑卫拉特蒙古人的伟大史诗《江格尔》中反复吟唱的“宝木巴”圣地就是天山阿尔泰山中的“夏牧场”。天山被誉为西域瀚海中的“湿岛”,  相似文献   

10.
清代旗人封爵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爵位封赠作为一代制度始创于天命年间 ,由于清初爵位封授、晋升与清代开基立业相攸关 ,因而在清初较长时间内存在着武职、封爵混一局面。爵位本身拥有的特权和旗人重爵传统在清初政治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清代旗人在爵位封赠过程中所享受的“特殊”待遇成为清代历朝相沿的法则  相似文献   

11.
段自成 《求是学刊》2013,40(2):170-176
清代内地的乡约和西南汉族聚居地区的乡约普遍经历了由教化向行政管理的职能演变,而少数民族乡约和东北新兴垦区的乡约则在设置之初就被赋予了基层行政管理职能。清代乡约的职能演变不仅导致乡约类型和行政型乡约功能的多样化,而且引起教化型乡约和行政型乡约在同一地区同时并存。清代乡约的职能演变之所以呈现出地域性和多样性,与清代官府对基层社会控制程度、地方主流社会势力和基层社会权力体系三者的地区差异有关。清代乡约职能演变的复杂性,既反映了清代乡约在基层社会中的适应性,又体现了清代国家控制基层社会方式的灵活性。清代的国家权力正是通过乡约灵活多变的职能演变向乡村社会深层渗透。  相似文献   

12.
蒋建国 《探求》2003,(5):40-47
消费文化史是经济史和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清代广州作为西方文化和消费品输入中国的桥头堡,是清代城市消费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范本。本文从对外贸易、中西关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角度审视清代广州的消费文化,考察清代广州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消费文化的历史变迁,认为它是在西洋人、西洋货和西洋文明与广州的商业文化结合中逐步生成的,并带有强烈的开放性、世俗性、享乐性、时尚性和实用性。这对研究清代广州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城市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沙先一 《阅江学刊》2010,(4):103-106
"选本学"是中国古代"书写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特有的一种建构方式。作为选本批评的一种,所谓"选词",是指根据一定的需要和意图,有意识地选取词家、词作汇集成书。清代选词学的成就较为突出,对清词流派的形成、清代词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探讨清代选词学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清代选词学的选源和选则;二是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史建构的关系;三是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学理论建构的关系。总之,通过对清代选词学的系统研究,可以深入地认识清代词学的建构及中国古代选学批评。同时,20世纪以来人们接受的"词史",最初在相当程度上是清代的"选词学"提供的。因此,以清代"选词学"研究为基础和起点,进而回溯唐五代至清以前的选词学,不失为一条扎实的学术路径,有利于梳理古代"选词学"从早期的音乐文学立场逐渐向文本文学立场的转移,有助于更切实地阐释音乐文学向文本文学蜕变的历史走向,也有助于对古代"文学史"的建构方式予以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黄河频繁漫决,为害甚重,尤其是在嘉庆、道光年间,耗银百万两的黄河大工屡见不鲜,逐渐成为清政府财政的一大负累。以往也有对清代治黄策略的相关研究,但并没有从治黄策略本身进行讨论。而清代黄河频繁决溢背后的底层逻辑跟其既定的治黄策略有相当大的关系,文章拟从治黄策略的视角分析清代治黄的弊端及其带来的后果,并重新审视清代治黄策略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总结了清代北京地区说唱文学发展的初期、中期、后期所呈现的不同特点,认为清代的说唱文学处于我国说唱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传承了许多具有地域性的曲种,艺术形式上发生裂变与整合,节目流派纷呈,名家名角辈出。在清代中期和后期,北京的说唱文学发展尤其具有时代特点。此外,文章还归纳了清代北京说唱文学研究的五点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侍卫制乃清代一项独特制度,学界有关研究相当薄弱。在前人基础上探讨清代侍卫系统之架构,考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的缘起、职责、来源及授予方式,并从职衔的全称入手厘清了上述职位尊卑有别之原因,重新统计了有清一代满蒙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中的侍卫比例,揭示出清代"近御治国"之政治特色,而得以管窥侍卫群体在清代中枢政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7.
正馆阁体书法,专门指清代那些千篇一律,以实用、应试等为目的的书法,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消亡而变化。产生这种书风并非只是清代才有的现象,每朝每代为了"书同文"必然在书写的清楚和容易辨识上有所要求,甚至最好是统一。只是由于清代科举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加之社会生活中对书法实用性的进一步需求,清代馆阁体书法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历代。其中,清代帝王对书法的热衷也在馆阁体的导向与促进问题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清代赋役制度的定额化特点何平清代在康熙雍正年间实施赋役改革措施,开始建立起完备的赋役制度。从清代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赋税征解来看,清代赋役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定额化特点。这个特点对清代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清代赋役制度定额化特点的内容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维芳 《东西南北》2013,(16):62-63
在南非的商业牧场,狮子幼崽通常在出生一个小时后便被工作人员带走,进行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5):128-135
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体具有普遍意义的文论命题;在性别视角上,由于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女性创作特点而提炼出的"诗福"说问世,这是与"诗穷而后工"相对立的一个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实现了理论的越界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