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光 《现代妇女》2008,(11):54-54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纳兰性德著白巍注释北京出版社$15.8"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知道纳兰性德是因这首词的开头语,才知原来在李清照李煜之外,还有一位造诣如此之深的大词家。"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情深浅出的一句话,让人回味无穷。往事如风,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那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崇高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张云 《现代交际》2010,(9):69-70
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归宿的精神世界。李煜的词中表现出了很浓郁的佛教意识。本文试图从李煜词的悲剧意识、空虚梦幻的心理感受以及对消解苦难的努力的角度再读李煜词。李煜不仅有皈依佛教的虔诚,更有着词人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这是一种执著于探索生命的永恒、自由的文学和人生的态度。正是这样的探索和态度而不是他的亡国之悲叹造就了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独有的价值和风景。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李清照的词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词风格清新而自然,后期的词风格凄婉而深沉。导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李清照诗词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公元975年,宋朝军队攻破南唐京城金陵,南唐国主李煜“肉袒而降”。次年正月,李煜及随从近千人被押往宋都汴京。  相似文献   

5.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本文结合李煜的词作,体会一代才情横溢帝王的悲喜人生。  相似文献   

6.
李煜的后期饱受亡国之痛的折磨,身心遭受巨大的痛苦,反映在作品中李煜的后期词体现出“字字泣血”的特点。他运用比喻白描等手法流畅的抒发心中的苦痛,形成和前期描写宫闱之中享乐安逸生活截然不同的风格。李煜的后期词在词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孙亮 《金色年华》2008,(Z2):35-36
文章从李清照词的风格及其在词坛上的成就说起,结合其再嫁、讼夫进监狱、敢爱敢恨,决不姑息迁就坏人的豪迈壮举,烘托出李清照人格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公元978年,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被软禁东京开封。第三年的中秋之夜,做皇帝无能、为词人无双的李煜,仰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国,满腹丧权耻,一腔亡国恨,凝集成千古绝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赵匡义读此词,认为李煜怀念故国,存复辟之心,乃下密旨,在酒菜中暗施“牵机药”。李煜食后全身抽搐,呼吸困难,一代词人命归黄泉。所谓:“牵机药”就是中药马钱子,又名番木鳖,为马钱子科植物云南马钱的干燥成熟种…  相似文献   

9.
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宋词从类别上又被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开创自苏轼,后者则始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存词43首,在数量上虽然比同时期许多大家学者相去甚远,但是在熠熠生辉的两宋词坛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其词耐人寻味,而在这数量不多的词中,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李清照的词,尤其是其后期创作的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满纸皆愁"。可见,"愁"与李清照本人以及她的词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代音乐文学题材和中国古体诗写作体裁之一,盛行于宋朝的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为了对李清照和辛弃疾词体的文学对比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证明法这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体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了李清照和辛弃疾在词体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地探讨了造成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人词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宋代词体的研究者们提供李辛二人词体异同方面的理论支撑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后周显德三年(九五六年),周世宗亲征南唐的淮南,至显德五年,完全占据了南唐江淮之间的土地,兵临长江。南唐主李煜求和,将江北的十四州六十县全部割让,划江为界,向后周称臣,在国内去帝号,称国主,用后周的年号,降到了一个属国的地位。赵匡胤代周建宋后,李煜继续保持恭顺,每年上贡大量金银土产。  相似文献   

12.
李智伟 《职业》2012,(24):156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词人。她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相交的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李清照前期词的基调是缠绵清丽的,靖康之难后,词在感情上转向凄苦悲冷。  相似文献   

13.
艾朗諾教授新著《才女的重負——詩人李清照及其接受》以女性主義爲研究基石,藉助于隱喻與心理分析,對李清照近乎全部的創作進行了檢視與闡釋,對南宋以來出現的一系列關乎李清照的重要評論與研究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與反思。此書中核心的、頗具顛覆性的結論,在中國詞學研究乃至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中,無疑會産生震撼與波動。  相似文献   

14.
李煜后期词的悲剧性,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价值。探析其后期词的悲剧特质对当代人欣赏借鉴和感悟生命悲剧,均具有较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自古以来,大概没有一个人像李煜这样,做皇帝做得让如此心疼。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爽、忧伤、深邃,讲求韵律优美,诉说真情实意,擅长白描手法,融会家常之语。前期写作的重点是描述少女、少妇的日常生活,写的多是闺中之情,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离别后的思念苦楚。后期则多是感叹身世,也有想念故土之意,充分展现了她的爱国情怀。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有"婉约之宗"的美名,对后世影响颇深,在词坛中别具一格,被称为"易安体"。  相似文献   

17.
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相似文献   

18.
翻译美学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词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显著地位,她的词主题广泛,《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英文,几个译本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依据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声声慢》的原作及三个英文译本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这首词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所涉及的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和非形式系统的美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声声慢》原作中的美学意蕴,并分别对比原文本与三个译本,指出三个译本在再现原文美学特色方面的得失。希望能为提高李清照词英译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方文山是中国华语乐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他以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歌词创作的革命,在他的笔下,歌词不再只是单纯地用于娱乐大众,这更是一种文学现象。他将李清照《词论》中的核心观点,融入到当代歌词的写作中,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贡献颇大。本文将从内容的主情致、尚故实,风格的尚文雅、巧铺叙、尚浑成两个方面,来阐述方文山创作过程中对李清照《词论》中核心理论的秉承。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6,(Z1)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人能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本文主要摘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境况和一连串的变故而所作的词来分析她的词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