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军校与地方院校大学生责任心认知结构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程度。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责任心认知结构自陈量表,对陕西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军队院校大学生与地方院校大学生责任心认知结构差异较为显著;且父母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定等方面十分显著,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军校与地方院校大学生责任心认知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EMBU和EPQ-RSC量表对江西赣州某高校的2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子女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子女的外向性格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的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大五人格特点和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1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性别与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性别没有相关。大学生大五人格与性别没有相关。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现状以及大学生双性化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旨在通过改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差异检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现状比较乐观。(2)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因学科差异而不同。(3)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促进双性化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山东省莱西市262名农村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农村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父母要实施积极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成熟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探讨高职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其自尊水平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问卷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尊量表(SES)与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通过网络发放对国内262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母亲偏爱与被试的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被试的自尊水平及一般效能感水平也呈显著正相关,推论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能够预测被试自尊水平与一般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专生情商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大学生情绪智力调查问卷对内蒙古电子学院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专生在情绪思维方面显著强于男大专生;父母亲的偏爱,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大专生情商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嗷养方式对大专生的情商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与根特教养方式量表,考察了966名初、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与一般群体相比网:二成瘾高危群体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监控、约束、严厉惩罚、忽视四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监控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而在约束、严厉惩罚、忽视四个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监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男女生的网络成瘾,约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男生的网络成瘾,而忽视和物质奖励可以显著预测女生的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无聊倾向、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无聊倾向性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345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用SPSS22.0、Mplus7.4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22.6%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且其中有3.4%已达到人际障碍标准。无聊倾向性与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8,p <0.01),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著负相关(r=-0.552,p <0.01),核心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r=-0.428,p <0.01)。无聊倾向性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影响人际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为17.5%。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在大学生无聊倾向性和人际关系困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关系问卷、攻击性行为量表,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贵州省83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较好,虚拟人际关系上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虚拟人际关系与攻击性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越好,越能融入群体,其攻击性行为便越少。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游戏成瘾诊断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齐齐哈尔市两所高校3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受试者216名对象中有119名(55.09%)学生处于轻度网络游戏沉迷状态,62名(28.70%)处于中度网络游戏沉迷状态,27名(12.50%)处于重度网络游戏沉迷状态,8名(3.70%)处于网络游戏成瘾状态;轻度网络游戏沉迷在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显著(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父母家庭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外均与不同程度的网络游戏成瘾均存在统计学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探讨宿舍人际关系与自杀态度的关系为目的,为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的方法,对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经济水平富裕的家庭显著高于生活费学费不愁、生活费和学费发愁的家庭;男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显著高于女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0.987,P=0.004);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认识与宿舍人际区域差异(r=-0.233,P=0.40)成显著负相关;对自杀者的态度与宿舍人际情感融洽(r=0.231,P=0.42)成显著正相关。从中得出结论: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对自杀更持有否定态度,男生与女生相比对自杀行为更持有否定态度,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区域差异越重,对自杀行为的认识越肯定;宿舍人际情感越融洽,对自杀者的态度越否定。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NXZWGN)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吉林省某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在性别和生源地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关系;(2)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概念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学习倦怠原本多与学业压力负担重的中学生关联,但近年来亦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常态。欲要克服大学生学习倦怠,首先要搞清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以人格特质为中介变量,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大学生学习倦怠在部分维度上存在相关性,且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学习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使用温燕的友谊质量问卷和冯廷勇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某高校216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较好,且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状况较好,且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与学习适应状况呈正相关(r=0.239,p0.05),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解释学习适应39.8%的变异。结论:大学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和学习适应状况均良好,且宿舍人际关系对学习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寻分别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女大学生的父母教育方式,为女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提供心理依据。我们从西南大学抽取50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其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在女大学生的家庭教养中,城市比农村表现出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过度干涉保护以及母亲的偏爱。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了解大一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吉林农业大学165名大一学生,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UB)、通原生命意义量表(Purpose in L1fe Test,简称PIL)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大一学生生命意义感普遍不高,且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探讨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其因子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较高,人际信任水平较好;2、大学生孤独感和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人际信任怀疑性因子呈正相关,与权威信任、对他人的承诺信任和对他人的行为信任呈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具有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各因子中怀疑性因子对孤独感预测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职业兴趣倾向的基本情况,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职业兴趣测验,对185名滨州职业学院高职生进行取样调查,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职业兴趣倾向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宿舍已成为大学生交往、娱乐、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然而,越来越多的宿舍恶性事件的发生,使得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更加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如何处理与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主要困惑。研究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并对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