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日辽宁》2016,(4):98
正沈阳铁路局为满足区域内物流服务需求,依托沙岭物流园的区位优势,开行了沙岭前往北京、郑州、西安、上海、南昌、广州、成都、昆明、乌鲁木齐等11列特需货物列车,形成了东北铁路通关达海的大物流新格局,为东北地区通往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开辟了快速、便捷、安全、经济、绿色的铁路物流新通道,为东北地区货物通过铁路大批量城际运输提供了新选择,成为助推新一轮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2.
正沈阳铁路局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升级打造"立足沈阳,辐射东北,服务全国"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平台,开创铁路办物流的新模式。沙岭物流园分为"五大区域",具备"四大优势"。"五大区域":零散快运物流区,主要提供零散货物发到、装卸搬运、接取送达、拼车拆车、货物分拣及检斤等全程物流服务。综合物流区,主要为中  相似文献   

3.
《今日辽宁》2004,(5):34-36
以大连为核心的临港经济圈是经济活跃、发展潜力 巨大的经济区,与沈阳经济圈共同形成沈大经济带,是新 经济格局中的重要部分。 大连位于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是环渤海和东北经 济区重要连接点口大连港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港,承担了东北地区70 %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在大连港 的两翼沿渤海和黄海分布的营口港、锦州港、葫芦岛港和 庄河港、丹东港形成了港口集群为腹地提供了便捷的海 上出口。 大连是一个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了特 有的区位口岸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势、全方…  相似文献   

4.
正服务城乡便捷大众近年来,沈阳铁路局发挥铁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小等优势,全面推出货物快运业务,开行了东北货物快运列车,在迈向现代物流企业进程中,也彰显了服务社会的企业责任感。●敞开收货。货运受理不再受重量、体积、件数、批量等限制,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运输的货物外,其他货物都敞开受理,提供全国各地的门到门、站到站综合物流服务。●受理方便。设立500个东北货物快运办理站、建设200个东北货物快运作业站、配备200台接取送达汽车,形成了覆盖城乡村镇的收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转型升级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近年来的"新东北现象"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再度提出了"振兴东北经济"计划。文章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与"一带一路"战略共同研究,在分析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清政府为维持满洲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从康熙朝起,在东北地区长期实施封禁政策和旗民双重行政管理体制,设置了军府制度,以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镇守东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下诏“变通政治”,从1906年开始的清末东北新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此后,东北地区设立行省,广设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标志着东北八旗军府制度的终结和道、府、厅、州、县民治体制的确立,促进了东北地区行政机构的近代化.东北地区的新政作为清末新政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实现了边疆内地行政机构的一体化,对于巩固边防、有效地抵制列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8,(1):59-68
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伴随中国经济进入全球产业分工的过程,东北地区嵌入全球生产分工尚不充分,这种不平衡可能是东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滞后区域的重要原因。文章着眼于此,将关注点放在东北地区目前的产业间分工协作情况以及变动趋势上,基于产业关联和贸易流出视角,运用Antràs提出的行业上游度测算方法,对东北地区产业关联的动态结构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区域内产业关联尚未有效形成,制约了东北区域整体市场的深化;分产业来看,东北地区的第一产业没有充分实现在本地区内的价值创造,制造业在全国分工深化程度不足,同时缺乏内生技术创新型新动能新产业。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5,(6)
明朝沿用辽、金、元古道开设的东北驿路,不仅加强了明朝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与管辖,而且在东北亚贸易方面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往来于东北驿路之上的女真商人,由女真各部的首领构成,虽然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商人,但在沟通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货物往来方面,他们的地位举足轻重。由于女真商人的存在,中原地区的丝绸得以流转到朝鲜、日本等东北亚的大部分地区,使这条驿路成为明代中国与东北亚地区之间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9.
东北新知识群体不仅包括具有东北籍的新知识群体,也包罗了一批移民新知识群体,后者或是由关内移入东北,或是由东北移入关内从事学习、服务等活动.“九一八”事变对于东北乃至全国具有深远影响.日俄战争后,日本势力渗透“南满”,俄国势力则收缩占领“北满”地区.日本势力逐步渗入东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如开办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攫取路权,开办学校进行殖民教育等.当东北新知识群体面对“九一八”事变,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粮食主产区,曾经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并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大业的战略推进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东北地区的工业经济逐渐滞后,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 与此同时,东北粮食主产区也出现了以“农民卖粮难”为特征的经济危机。面对这一综合性 的经济危机,党中央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 战略导向,随后又采取了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大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质 变为新型工业基地,裂变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提升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长为生态农 业基地,发展为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形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演变历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给东北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均衡发展"战略为东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时期东北经济发展相对趋于缓慢;"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给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促进东北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东北地区经济二元性的"异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红 《求是学刊》2005,32(5):59-64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显著上升为切入点,从动态角度论证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结构的典型"二元经济"特征,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与"二元经济"论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异化"趋势,认为劳动边际收益率的变化特征是异化的主要原因,并且认为东北经济的"异动"趋势不仅不会成为制约东北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障碍,反而将成为东北振兴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杨烈 《社科纵横》2008,23(5):77-78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不良、体制滞后、技术设备老化等问题.东北地区城乡金融发展出现结构失衡、素质不高、外部环境制约等不协调问题,导致金融对区域经济建设的支持反哺力度减弱.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金融业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策略,旨在探讨通过推进东北城乡金融的协调发展,从而发挥金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撑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给辽宁省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东北区域金融的发展是实现东北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外资银行现“羊群效应”近年来,沈阳金融市场体系有力地支持了沈阳振兴,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自2004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沈阳金融业在多项领域内取得了长足进步,并逐渐成为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金融“核心”。金融中心地位初显。“十五”期间沈阳市银行机构已发展为17家,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15.
信贷资产管理中的东北现象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力为  金虹 《学术交流》2003,(11):54-56
信贷资产管理中的东北现象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经济、金融运行深层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它反映了原受计划体制影响最深、产业结构倚重、倚国有、倚大为特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与金融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解决信贷资产管理中东北现象的关键是政府、银行、企业在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北工业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工业经历了60年大规模的建设、改造和振兴,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贡献,就不会有共和国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目前东北工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特别是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与东北工业结构吻合度高,从而必将给东北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并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了整个东北,并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殖民统治。在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14年期间,日本法西斯为建立殖民地经济体系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对东北地区的工人进行了残酷地压迫和剥削,对工人们的反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镇压,所有这些构成了东北现代史上的重要一页。本文仅就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工人在沦陷14年期间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与此有关的殖民地经济等问题作以探讨,望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18.
日俄战后帝俄与中国东北北部的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俄贸易史上,帝俄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占有突出地位,因为帝俄在中国的最大投资──中东铁路建于中国东北,为帝俄与这一地区的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不过由于中东铁路至1903年方建成通车,通车后仅半年又爆发了日俄战争,中东铁路即转为一战争眼务,所以日俄战争结束前,帝俄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并没有显著增长。而日俄战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帝俄将长春以南地区连同长春以南的中东铁路支线让与日本,把自己势力龟缩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帝俄为保住剩下的这块阵地。加强了对这一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经营,其中包括发展与这一地区的贸易。因此,帝俄…  相似文献   

19.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以"满铁"及附属地为中心开始"经营"中国东北,为了继续推进其"大陆政策"和达到吞并东北的目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民族众中推行了"皇民化"政策。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民众中推行的"皇民化"政策的险恶用心在于利用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众的"特殊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20.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以“满铁”及附属地为中心开始“经营”中国东北,为了继续推进其“大陆政策”和达到吞并东北的目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民族众中推行了“皇民化”政策。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民众中推行的“皇民化”政策的险恶用心在于利用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众的“特殊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