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21):44-45
隐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使用中是普遍存在的,在财经类新闻报道中也经常出现。本文在总结概念隐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新华网财经新闻中的证券类报道为例,对此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使用和分类进行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1)
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概念隐喻是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是用一个范畴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范畴的概念。颜色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当我们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其他认知域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本文通过对英汉颜色习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为该领域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以及提升其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6)
情感隐喻在语言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体现人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文化模式。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者对英、汉语情感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随着体验哲学的发展和具身认知的兴起,心理学家也从实证的角度对情感隐喻尝试进行了研究。对情感隐喻的研究或是通往了解人的内心感情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5)
隐喻修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歌曲中爱情的隐喻进行分析。从而可知概念隐喻不仅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到爱情歌曲中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人们理解它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8)
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介绍概念隐喻理论为切入点,从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7.
杨阿朋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22)
本文对比分析了认知隐喻和修辞隐喻的区别和联系,研究发现认知隐喻和修辞隐喻在隐喻的范围和分类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了解这些差别可以促进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分析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爱情隐喻表达的异同点并剖析其原因.由于文化本身的传承性,无论古今,汉语中都有把爱情比作“丝”、“缘”、“永恒”、“成双成对”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现代汉语中也出现了如“爱情是旅程”、“爱情是战争与对决”、“爱情是火”、“爱情是毒”的新颖表达.古汉语中的隐喻表达比较含蓄委婉而现代表达较自由、开放,情感表达更为强烈、真挚. 相似文献
1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9)
概念隐喻理论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焦点之一,学界对该理论虽褒贬不一,但大多是持肯定态度,对其进行批判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在介绍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不足之处,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客观思考及补充。 相似文献
1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9)
隐喻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纯语义研究、语用研究、认知研究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在隐喻的诗学功能、隐喻的辨认、隐喻意义获取的阐明问题上存在不足,而从语用认知视角对隐喻进行研究,能解释这些问题。隐喻的理解是隐喻研究的重要方面,隐喻的理解通过在认知语境中进行推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13.
1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9)
从古至今,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文学以及社会学都在探讨时间的本质,时间的表达方式。直到现代,大部分学者认为,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和理解需要借助概念隐喻。中德文化的差异致使时间概念隐喻表达的不同。因此,对比分析两个民族时间概念隐喻的异同,可以从另一角度分析不同文化在时间概念上的具体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4)
隐喻是很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认知、思维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用大量的例证研究了其中的一些实践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5)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也是一种认知和思维结构。隐喻已经成为横跨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课题。隐喻是指人在认识不同事物间的某种相似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想在语言层面上的一种表达形式,即联想是隐喻的产生基础。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谭其佳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7):70-71
近年来,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的翻译,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补充了从心理和认知的角度来探究隐喻翻译的领域,对隐喻研究呈现出更加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近年来,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的翻译,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补充了从心理和认知的角度来探究隐喻翻译的领域,对隐喻研究呈现出更加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