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论自由权是宪法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权利,网络的出现为言论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新的环境,丰富了言论自由权的内涵,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何正确运用自由权,恰当地行使权利成为了每个公民都应当关注的问题。权利和义务是两个关系很密切的话题,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也一定要遵守相应的义务,自由的边界是他人的自由。通过对网络环境中公民言论自由权行使现状的探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言论自由权的边界,认识到出现的问题背后的深层因素,这样就可以保证言论自由权被正确合理地行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微博用户的激增,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网络队伍,但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网络言论侵犯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问题.在面对网络的言论自由与网络名誉权的权衡时,我国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这一现状无法有效遏制,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对于公众人物网络名誉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在加强网络名誉权立法时应当注意到的问题,以更好地引导网络用户正确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  相似文献   

3.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而新闻自由权是公民行使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权的重要形式:记者作为公民,必然享有这一权利。但是,新闻自由并不是指记者的新闻自由.新闻记者把寻求、获取、传播信息作为自己的职业,是为了使广大公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言论、出版、新闻自由等权利。  相似文献   

4.
微博已经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网络生活方式.微博在为公民充分行使言论自由权发挥重要的同时,也把公民名誉权的保护推到了风口浪尖.文中围绕“国内微博第一案”的名誉权诉讼案件的审结,展开对微博环境下公民名誉权与言论自由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探析.文章主要以该案引出的在微博环境下公民名誉权与言论自由两种基本权利的碰撞与调和为主线,分析了两种基本权利产生冲突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探讨出在微博环境下要实现两种基本权利的平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李佳 《现代妇女》2014,(4):109-110
在当今社会,网络是一个极大的信息平台,每天发布的信息数以万计,更新速度也相当快,它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它具有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网络传播中,网友发表言论很多都是匿名的,有些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保证,也不一定是当事人真实面貌的反映。在网络空间中,很多网友言语不雅或者措辞激烈只是为了表现自己,让自己在网络空间得到关注,并没有侵害别人名誉的恶意,但如果这样的行为会被认定是侵权的话,将会极大限制网络的发展。但有些网友长时间、持续不断地重复发布恶意信息会对当事人名誉产生侵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网络不同于现实社会,但它也不能脱离了现实社会,不能让网络成为法律的灰色地带,使得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利在网络世界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更好地规制网络中的言论自由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宪法确认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近年来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以及中国人权事业进展系列报告中,中国政府为保障言论自由和公民表达权的实现设定若干目标并取得若干进步,使得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互联网而享有的个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个人信息资料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在网络时代,侵害隐私权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其网络隐私权保护十分必要和迫切。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实践各有特色,为我国提供了经验。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存在体系不完整、层次不高等问题.为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法律保护、行业自律、技术支持和自我保护等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要研究教育主体以何种方式、途径、载体对公民进行教育,通过教育过程实现公民法律素质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将对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价值,为促进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学科构建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将互联网作为发表言论、发送信息的平台,言论自由在此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一些私人信息也在不知不觉间流露了出去,给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笔者就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与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参与民主化的扩大,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政治参与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而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具有直接性与多元性、开放性与互动性、平等性与隐匿性、廉价性与高效性的特征,导致了网络环境下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虚假性、非法性和难控性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加强和完善网络民主建设,积极构建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网络运用技能,加强公民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和培养公民健康的政治人格,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有序、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理论是当今政治学、社会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理论之一。公民社会将在今后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由公民社会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公民社会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中的角色分析,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博客"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客的言论自由并非无限制博客以及互联网的言论自由与印刷媒体的言说权利一样,不可能毫无限制。据报道,新加坡2005年10月7日对两名在博客中发表种族煽动性言论的年轻男子判刑。这两名青年被指控在2005年4-6月分别发表了有种族性言论的网络日记,并在网民之间引发了激烈争论。美  相似文献   

13.
魏艳 《职业时空》2012,(8):150-152
慈善事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准确认识和把握中美公民慈善意识的差异,研究中美公民慈善意识差异的影响因素,并从中得出提高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对策,对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中的参与度分析,总结问题并有针对地提出公民社会视角下构建社会救助体系的具体路径,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张惠嘉 《公关世界》2022,(12):81-83
当前,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已经朝着制度化趋势发展,如人民代表大会为我国政权结构中比较权威的部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完善的选举机制、听证制度、公民批评建议体系等,政府信息公开也展现出制度化特点。公民对公共管理有着一定的责任感,更加积极地利用自身享有的权利,参与到公共事务和政策管理活动中。并且,调动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管理意识,便于公民对政府及国家政策的了解,促进政治文明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重点分析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网络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主体。而网络社群是分析网络问题的全新角度,通过法律对网络社群进行规制是一项有效措施。在网络社群的规制过程中,从社群思想方面来看,法理层面的公民自我观、国家观、权利观、公益观建设都必不可少。[1]从网络发展来看,转变法治观念、加快立法、培养法律人才势在必行,即在遵从网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规制网络社群,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微妙的互动关系、掌握了优势资源的不同精英团体长期默契互动形成的游戏规则,以及复杂的法律规范体系,构成了导致"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产生的背景与根源。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理想公民,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四国的学校公民教育经验表明,注重公民教育培养目标的分阶段性、专门的公民课程与多学科渗透相结合。在公民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与爱国教育内容、建立学校一社区相结合的公民教育方式等,是值得我国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公民教育体系时认真学习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公民教育是新时期促进国家发展,增加国家实力的基本保障。由于相关概念内涵的模糊不清、推行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了我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施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双重推动下。青少年公民教育才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和推进:同时也存在着理论体系建构滞缓、教学理念混淆、课程衔接乏力、教育内容知行脱节等现实问题。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校内外有机结合的积极有效的青少年公民教育体系成为了新时期发展青少年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法律生态化,指的是借助生态学理论来探索法律,从法律系统核心到外部结构的整体性等方面来深入思考法律,将其视为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是发展的目标,让法律的内部实现一种和谐的状态。在法律体系的构建中,将生态化理念融入其中,有助于明确法律体系的关键地位。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法律体系生态化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我国法律体系生态化正当性的现状,最后思考了关于我国法律体系生态化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