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爵士时代的寓言体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真实再现了这个狂躁年代的社会风尚,对繁荣时期的美国社会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刻画和评析。小说独具匠心地以黛西和盖茨比的家宅作为空间隐喻,凸显了消费主义浪潮裹挟下生命个体无限膨胀的欲望,这种物欲颠覆了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并最终引发了个体的身份危机。小说通过盖茨比个人梦想的幻灭召唤关爱与责任意识的回归。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依然要面对物欲与感情的矛盾,《了不起的盖茨比》为读者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具有深刻丰富的主题思想,其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向来为学术研究之重点。然以往研究多从历史背景的宏观视角出发,忽略了人物心理发展对于性格塑造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心理防御机制为切入点,着重对具有明显心理疏远特征的爱情维度进行剖析,以期证明蹩脚的人物关系是个体无意识采取种种心理防御机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明丽 《现代交际》2014,(5):73-7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完美的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其中运用颜色词语来塑造人物性格,颜色词语在小说中无处不在,色彩运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愿望和梦想追求及最终梦想的破灭。作者对这些颜色词语的巧妙运用,凸显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和主题,对理解这部作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观众,《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适合过几年再看的电影,比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一百年后的2025年,那时会有一份感同身受的痛切.而在烈火烹油的今天,一切方生未死,混沌未明,此刻看到的恐怕只是莱昂纳多的英俊外表,或是三D观影下的华美体验.我们处在美国爵士时代的开端,而非完结的时刻.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作之一,中国学者对其翻译研究的方法大多主观而单一。本文基于纽马克提出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运用语料库的统计分析对比了乔治高的《大亨小传》(1975年版)和巫宁坤的《了不起的盖茨比》(1982年版)两中文译本,根据统计得出的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和形和度分析结果对比两译本的词汇特征及所运用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法。  相似文献   

6.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是美国作家F.Scott Fitzgerald的主要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很多种写作技巧,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作者在进行人物刻画时多次运用颜色词语。所以要想清楚了解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要了解色彩描写对于该作品中各个人物刻画的作用。本文结合小说内容,重点分析作者对男女主人公的色彩描写,谈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描写在刻画人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程文玲 《现代妇女》2014,(3):145-146
晚小说作者受当时时代背景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有感而发地创作了知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笔者受其影响写了该文,希望能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构清楚。本文分引言部分,正文部分(盖茨比冲动的自我、菲茨杰拉德矛盾的自我和尼克超凡脱俗的超我)和结束语三部分。  相似文献   

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作者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的“美国梦”由追求到幻灭的全过程。本文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盖茨比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对“美国梦”的追求,以及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分析来揭示“美国梦”幻灭的原因;同时对主人公盖茨比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怀有纯真的梦想的可贵加以赞扬。  相似文献   

9.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迷惘一代典型代言人,他被誉为美国最绚丽爵士时代桂冠诗人。他所创作家喻户晓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其实讲述是他自己的一生,他的爱情、坚持和幻梦。他奋勇前进,他不畏失败一次又一次尝试,直至生命结束,就像小说中盖茨比一样,倒在了自家充满绿光的泳池中。  相似文献   

10.
1900年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梦的解析》问世,由此也开启了精神分析批评的大门。此后的荣格、拉康和麦茨更是对精神分析批评学说加以完善和扩展。本文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对影片《香草的天空》进行分析,解读影片中梦中梦、心理咨询师等多种象征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挖掘本部影片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1.
严锋 《金色年华》2010,(9):13-14
竟然有一种乐器,有一个人,雄霸60年,没有任何争议地成为绝对的老大,公认的国王,唯一的泰斗。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对于怎样对待自然,人类就一直争论不休,虽然人类常常受到大自然的恩惠,而且人类能够生存繁衍,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依赖自然的力量。但是不少人基于人类主体的思想对于自然一直采取征服的态度以及方式。自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开始出现之后,人类才开始真正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本文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表性作品《白鲸》加以研究分析,《白鲸》中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对抗性的,人与自然是矛盾的两个主体,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成长,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限制。《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小说,小说具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本文对《白鲸》从生态批评视野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文萍 《现代交际》2012,(12):78-79
《养一斋诗话》是生活于清道光年间的潘德舆的一部诗歌批评著作,代表了鸦片战争前中国诗学界的普遍观点,因此很有研究价值.潘德舆在具体的诗学批评过程中,严格遵循古老的诗教传统,力争做到在诗人诗论的评价上公正恰当. “秉持公心、严肃细心、较有识见”是他对历代诗评进行批评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体现出了作为一个诗学批评者的良好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小说《喜福会》中华裔女儿的成长经历,解读她们在父权制强权中所受的影响,以及她们是如何觉醒反抗男权思想,解构男权社会,找回自我,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5.
《简·爱》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把女性经济独立、情感和地位平等且不屈不挠不懈努力的女性形象发挥到了极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促进了女性地位的平等。  相似文献   

16.
17.
象征主义手法是19世纪末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流派。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用了这种新的写作方式,将颜色作为意念和人物联系在一起,绿色与盖茨比,白色与黛西。将人物的性格的特征刻画得非常细致,让整部作品的主题表现更加形象。  相似文献   

18.
《雾都孤儿》是一部典型的批判主义小说,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至今尚未有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小说中人物角色的话语建构及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小说中奥利弗孤儿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及物性、词汇分类和情态的使用上,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揭示当时作品写作背景时期英国社会资本家的腐败和社会底层人民,特别是孤儿的艰苦生活,呼吁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9.
杨燕 《现代交际》2011,(1):60-61
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Williams)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中产阶级家庭的悲剧。本文试用读者反映批评中的"期待视野""空白"和"不确定性"理论对该戏剧进行解读。在读者的能动参与下,文本不仅实现了意义的构建,同时也体现出了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舍《我的母亲》与史铁生《我与地坛》都有共同的母爱主题,但是在创作意图、取材角度、感情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我的母亲》以母亲的一生为线索,表现母亲对我性格的影响以及我对母亲的愧疚.《我的地坛》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表现母亲对我生命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