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城以北     
正北方的冬天,人们都变成候鸟,飞向南方或者南方以南,飞向西方或者西方以西,寻觅温暖心地或者异域风境。然而,十二月这样的季节,在医巫闾山脚下的大朝阳温泉山城望向窗外的一霎那,我却蓦然发现那一缕令我朝思暮想的阳光,也发现一座朝思暮想的城。北方直布罗陀之城隆冬季节,久居城市的人,驱车百里,登临这山石林立、泉水叮咚的山城,相逢的喜悦过后,老友们带着疲倦  相似文献   

2.
正北镇医巫闾山脚下,浓缩着五千年文化的大朝阳温泉山城,像一枚小小的文印,给彪悍豪放的闾山,平添些温婉气象。其中最具中国元素又最蕴绰约风姿的该数园中那棵梨花老祖——一棵古老的安梨老树。一如果将整个山城比作一朵鲜花,那么那棵老祖树正好长在鲜花的花蕊里。它的南面是新开张的神汤楼,北面是梨花草堂,西面一泓山泉边立着大块山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5,(6)
夫余前期王城在吉林龙潭山山城一带,由龙潭山、东团山和三道岭子山城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其后期王城,也应从吉林市之西有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的地方寻找。辽源龙首山、城子山、工农山山城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且附近具有东辽彩岚夫余墓地等深厚的夫余文化积淀,据此推定,辽源龙首山山城一带为夫余西徙近燕的后期王城。与此相联系,推定商岭、子城、高句丽夫余城、渤海夫余府和辽代回跋城等地望。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5,(6)
辽源市龙首山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土筑山城,最早修筑于汉代。此城南端濒临东辽河,附近有两个土筑护卫山城(七一古城、工农山古城)。龙首山山城既是"夫余后期王城",也是"高句丽扶余城"和"渤海扶余府",更是辽代黄龙府最初所在之地。  相似文献   

5.
正久闻大朝阳温泉的松花汤、神木汤、美人汤和祖根汤,是行业首创,全国独一。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一行二十几人专程从沈阳驱车二百公里来到北镇医巫闾山脚下,亲身体验大朝阳温泉的魅力。到达温泉山城已是傍晚,宏伟的城门楼彰显出山城的气魄,身后的建筑群张灯结彩、身披霓虹,渲染出这里喜迎八方宾朋的热情氛围。吃过晚饭,我便急不可耐地来到温泉区泡浴。  相似文献   

6.
医巫闻山既是辽宁四大名山(医巫间山、千山、药山、凤凰山)之首,也是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闻山、干山、长白山)之首,素有"东北第一山"之美誉."医巫"是古东胡语,意为"雄伟高大",在中国的名山谱系中,这是个绝无仅有的山名,数千年来未被复制. 医巫闾山具有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的虞舜时期,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又各封一座山作为镇山,医巫闾山即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医巫间山也是最早见诸于先秦典籍的名山,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就已将其引入诗篇.隋朝时,医巫闾山被封为北镇名山,并就山立祠,建庙设主;唐代将其封为广宁公;辽金两代将其封为广宁王;元代将其封为贞德广宁王;明代将其封为医巫闾山之神,清代延此封号.历朝历代都对医巫闾山尊崇有佳.  相似文献   

7.
正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处水土养育了医巫闾。每每来到医巫闾山,来到此山怀囊中的大朝阳山城,每每受到震撼。那一山一石、一砖一瓦之中无不氤氲着一种气香,那是从远古弥漫过来,带着春秋战国时的黍稷之气,带着唐宋元明的谷草之香,更有大辽后金的鲜蔬花果、美肴佳酿……主人告诉我,在这里尽可以游走历史长河,尽览山川毓秀,入定佛祖禅心,畅浴天水神泉,更可以饱餐关东美食……  相似文献   

8.
五女山山城     
正五女山山城位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城东北8公里处的五女山上。五女山山城是高句丽第一代王城"纥升骨城"的部分遗址。据载,公元前37年,中国东北地方政权"夫余国"王子朱蒙率领一部分人在此建国立都,号称高句丽。作为第一代王城,高句丽王朝的政权在此经历了整整40年的时间,先后有两代国王在这执掌政权。山城依山势而建,呈不规则的楔形,远远望去似一只单靴,南北长1540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朝阳这一个古韵古脉洋溢的空间里,添上了亭台楼阁,添上了曲径回廊,添上了发思古之幽情的趣味,也添上了最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在温泉、汗蒸的休息大厅里,最先进的躺椅、电视和周到、温馨的服务,让人乐不思蜀,舒适得很。医巫闾山雄镇北方,大朝阳温泉山城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怀抱之中。清人袁金凯在《大朝阳》诗中写道:听雨山中夜不眠,乱山流水涨飞泉,万  相似文献   

10.
日出大朝阳     
正华夏之东,辽海近日。数尽辽海观看日出之地,莫如北镇大朝阳。乙未秋深之时,瓜熟梨香,与同伴入住大朝阳温泉山城梨花草堂。翌日晨起,于熹微之中,经蟾窠、梨花老祖树前,循松林小径、木栈道,登八百台阶,至城后弥勒峰日光臼。此时天空中还有几颗晨星正渐渐淡去光辉,东方地平线一抹薄云,已隐隐泛起粉红色的霞光。  相似文献   

11.
朝阳的小米最香,朝阳的辣椒最红,朝阳的大枣最甜,朝阳的陈醋最纯,朝阳的麻花布最美,还有山杏仁、酸枣仁…….提起朝阳,有说不完的特色与美好.不过像这样的名牌在其他城市也会找出许多.但是,朝阳是世界古生物化石的王国,朝阳是中华文明发展发源地之一,这两大"特产",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城市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乡在闾阳。闾阳是锦州北镇市的一个古镇,因地处医巫闾山之阳,故得此名。金元之际,闾阳为县制,明代废县置卫、所,闾阳县成为闾阳驿,是关内外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政府官员和传递文书小吏的留宿之地。清初废为铺递,即邮递信件的机构,并设有衙门。闾阳镇北面是山,名叫五佛顶,但当地百姓更喜欢叫它"锅底山",因为那山就像倒扣过来的一口锅。有  相似文献   

13.
翻滚吧,神木     
正一仲冬,北镇,大朝阳山城。石板路一级一级,碧空如洗,砖青瓦灰,城上是万亩黑油松山林,古意森森。拾级而上,四处张望,屋檐、窗棂、庭院、绿叶落尽的山梨树、隐约吱嘎有声的老磨坊,无一处景致不动人,不由得身形愈缓,直到看见了这座由巨型神木搭建的山门,心中一凛,由缓而敬,想不到还有这般景致。山门朝东,极简,北侧立一石柱,南侧两根粗木并立,直径一米有余,其上横置一根大木长约十米,树皮金棕杂驳,直径近两米。举头仰望,门梁横亘于青天白云之间,质朴却又威严,不由得思绪恍惚,只觉悠悠万古,尽从山门滚涌而出。  相似文献   

14.
正大朝阳温泉山城位于北镇闾山丛中,景点众多。乙未年冬,蒙山城主人美意,游走几日。虽未及其全貌,亦可见山川胜迹之一斑。今摭拾美景若干,算作一个人的关键词吧,仅供看官一哂。月牙洞走过三清观上院与十八蹬,再向西北行六七百米,北望可见一依山巨石,石中间有宽约一米五左右的巨大石缝,石缝底部,有一长约半米、宽约二十厘米的透亮石洞,状如月牙,故名。清晨,阳光从石缝穿过,如梦似幻,着迷得紧。  相似文献   

15.
荒及 《今日辽宁》2013,(1):80-81
作为锦州城的内河,小凌河以公园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春天的柳绿莺啼,夏季的芳草萋萋,入秋的浓艳芬芳,寒冬的白雪皑皑,四时风情组合成一幅玄妙的图景,将锦州城装扮的或妖娆妩媚,或素朴大气. 小凌河古名"唐就水",辽称"小灵河",元代改"灵"为"凌",简称"凌川".明代称锦州附近的河段为"锦水"或"锦川".发源于松岭和黑山的小凌河,犹如一张弓,绕着朝阳与锦州峰谷,进入开阔的冲积平原地带,注锦州湾入海,这段流程为206公里.  相似文献   

16.
立亭  班悦 《今日辽宁》2006,(5):49-51
十月的本溪,漫山枫林似火,黄叶如花,山水掩映,韵味无穷。本溪的枫叶借山魄,扶水韵,妖娆中透出雄浑,梦幻中显现深邃,把这座山水工业城妆扮得如诗如画。本溪是座极有特色的城市。“城依山建、山在城中”,本溪境内山峰耸翠,重峦迭嶂,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00多座,山地约占总面积的80%。水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河流近200条。这里的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山、水、林、泉、洞、湖应有尽有,几乎拥有中国全部的景系、景类和48.4%的景型,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一大批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五女山山城、本溪水洞、望…  相似文献   

17.
本篇调查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历史遗迹,对明代"贵德十屯"的历史、边墙分布、堡寨形制等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并对以贵德城为中心、十屯为据点的防御体系做了初步的分析,由此勾勒出在明代大历史背景下"贵德十屯"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8.
正无石不成山,漫步大朝阳山城,总会被身边栉风沐雨的一石一柱所惊叹。驻足细观,上马石、拴马桩似有万语千言,期待着与有缘人细细攀谈。据专家考证,上马石源于秦汉,主要用于驿站,方便"八百里加急"的驿卒在最短时间内飞身上下马。随着社会等级愈加森严,上马石的功能也逐渐拓展,已经远远不限于驿站使用,其刻造工艺更是愈发讲究。据宋代《营造法式·石作制度·马台》记载":造马台之制:高二尺二寸,长三尺八寸,广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5,(4):158-164
明代郭大有所撰《评史心见》是一部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史论著作。这部书在方法论上有三个特色值得关注,一是撰述旨趣注重评论"可以为鉴者"与"不可以为鉴者"的史事;二是以"扶纲常、振风化"为论史目标;三是主张评史当观"时"、"势"与"天命人心"。《评史心见》中存在不少相互矛盾之处,究其原因,是作者评史时过于强调理学式的道德评价,忽视了事实评价。郭大有的史论是明代前中期正统史论的代表之一,对其研究可以增进对明代史学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文人画者,多为古文人之画也;画文人者,当代画家向文人靠扰也,二者致学先后程序呈颠倒状矣。前者先成文人再作画,故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后者则先为画,再练书法,再补文学,充实文人之气耳。古文人画先成文人其因有三:一曰发奋,二曰科考,三曰有创造传统文化之时势天机。故江山多代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士,取诗对句七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