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现当代称谓词的时代变迁及其成因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云 《学术交流》2005,(4):137-140
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在汉语称谓形式上,即表现为汉语的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的命名和分类繁多、庞杂而又等级森严、体系分明。然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新中国的成立,时代、社会的变迁,亲属、社交称谓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称谓词的社会文化内涵入手,以中国现当代家庭、社会的时代变迁为背景,择取较具代表性的亲属、社交称谓淡化、消失、转移、扩大、泛化的实例,对现当代一些称谓词及其变化成因进行分析,对探讨社会变革与称谓词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及称谓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丽 《浙江学刊》2012,(2):100-105
当前学术界出版了一系列汉语称谓辞典,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汉语称谓大词典》为分析对象,考察其在立目、释义、书证等方面的疏失,为称谓词研究和称谓辞典的编纂修订提供语言依据.  相似文献   

3.
古代隐士的称谓分类及其身份特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翼鹏 《唐都学刊》2007,23(3):60-65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隐士的称谓多种多样,按照其命名方式,大致可概括为五类:以“人”为描述中心的称谓;隐逸行动作为身份指示的称谓;隐士原型及其衍生的称谓;以隐士居处空间作为指代的称谓;来自经典隐士文本的称谓。这些称谓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隐士的身份特质,如隐居、不入仕途与道德高尚等。而且每一种称谓都反映了人们对隐士的认知程度,和对隐士的接受维度。  相似文献   

4.
何乃柱  李淑云 《社会工作》2013,(4):49-54,78
一定程度上,对“残疾人”的称谓,从“残废”、“残疾”、“残障”再到“障碍”,其实都是“他称”,是污名化和贴标签的过程。有较强话语权的“他者”如政府、社团组织、公众等,对残疾人称谓的演变过程、称谓折射的价值观与认知、称谓的演变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影响比较明显。文章建议将传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称谓改为“身心障碍者社会工作”。,这一称谓改变体现了价值理念更加人性化,进而影响到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论元代的称谓习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高华 《浙江学刊》2000,(5):123-130
称谓是说话人称呼他人或自己使用时的名称,可以分为一般称谓、亲属称谓和人名称谓等。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过去很少有学者涉及的元代称谓习俗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身份称谓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所认同地位的体现。中国传统社会身份称谓的类型有姓名性称谓、亲属关系性称谓、职务性称谓、尊卑从属称谓和礼仪性称谓。身份称谓具有身份区分,形成并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和执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因此,具有宗法、权势、道德、礼仪等价值取向。基于“泛伦理化”和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使得传统身份称谓大多由宗法称谓和权势称谓转化而成,反映出特定社会的文化观念、行为、风俗、制度和社会心理。身份称谓是有关身份及其相应的社会政治体系的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以最简单的社会化方式,向人们灌输关于社会政治构成的自我意识,使人们习得和接受现成的社会规范,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互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并以相应的角色规范来指导言行。  相似文献   

7.
略谈《红楼梦》中称谓的使用及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称谓,顾名思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新华词典》(1981)的解释为:“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的区别而使用的一些称呼。”封建社会中的称谓能标明人与人之间的长幼、尊卑、亲疏与嫡庶关系,能使人们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农民工"这一称谓为切入点,探讨了民工对"农民工"称谓的基本态度及"农民工"称谓对于他们社会认同所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政府与社会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的认同问题,并要积极引导民工调整策略,化解消极的社会认同,作者还建议通过改变农民工称谓、转变农民工身份以及"设置超级目标"等途径,改善群际关系,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9.
杨君 《社科纵横》2003,18(4):38-39
本文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常见词汇"阿练"、"练师"的适用范围、含义进行了分析,指出前者有一个重要用法长期遭到忽略,即为民间对僧人的称谓,后者则主要用作对道士的称谓.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个称谓在词义上的一致性,以及由此所反映的中国普通民众对于佛道二教等同视之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称谓与社会背景、社会变革籍秀琴人们在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天天都在使用称谓,但若让人们给称谓下个定义,又不是人人都能说清楚、记全面的。到底什么是称谓呢?古人认为,称谓就是供人称叫的事物的名称,如《后汉书·郎头传》云:“政易名号,随事称谓。”唐代刘知几...  相似文献   

11.
唐代侏儒考     
朱利民 《唐都学刊》2001,17(1):45-46
文章以考古发掘的实物对侏儒称谓、侏儒故里进行甄别、考辨和诠释.  相似文献   

12.
"方言"考     
李先耕 《求是学刊》2006,33(6):104-109
现代语言学传入中国后,人们便用“方言”来对译“dialect”。但事实上两者并不完全对应。“方言”这个词语大概可以汉代扬雄所著的《方言》一书,但书中包含了一些非汉语的异质成分。历史上,“方言”“国语”既可以指汉语,也可以指其他语言。文章试图清理有关材料,就中国古今不同的语言、方言称谓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法学界有关法学方法抑或法律方法称谓的争论实际上是一场有关捍卫司法领域法律自足性的争论.虽然两者在"根据法律的"、"司法领域的"、"法律内在视角的"、"往事实与规范之间的"等基本立场都是相同的,但两者所持的法律观明显有差异.需要指出的是,捍卫司法领域法律自足性的立场只能是怯律"的立场,而非"法学"的立场,有关方法称谓争论的背后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法律观的争论.可见,"方法"称谓的争论所引发的是方法论的争论以及法律观的争论,由此,这场"方法"称谓的争论可能会催生出中国法学流派化的法学研究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称谓几经变迁,其中不仅包孕简单的称谓演变,还包含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脉络的调整与变迁,这种变迁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多向误读。而在研究中发现,角色的定性不准确,概念的错解,意义的误读,是角色转换的重要原因。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同要求,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吉仕梅 《学术交流》2008,(4):129-132
王莽建立政权后,对职官、地名、货币等称谓进行了改动,这在传世的汉代文献中很难见到,但在居延、敦煌出土的汉简中却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处士”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对隐士有多种称渭,皆各有侧重,处士作为古代隐士称谓之一,原意指居处于家中,从未有出仕经历的士人.然而随着隐逸文化的发展,这一概念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详细考察唐代处士称谓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唐代官制的复杂和处士概念的泛化,同时可窥见唐人价值观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张志春 《唐都学刊》2013,29(3):69-73
饺子称谓的古今变迁,源于其原型与所积淀涵义的变迁。从馄饨所彰示的崇高的开天辟地混沌世界,到牢丸所暗含庙堂之尊的大礼,再到角子、角儿呈现的恭喜发财的吉祥祝福,再因互感而过渡为新异的音译借词扁食,并经过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冲突互融,形成了通行于世的称谓——饺子。而对这一线索的探究与梳理,似可窥知饺子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8.
明皓  谭惠娟 《社科纵横》2011,(10):176-178
美国黑人称谓历经African、Colored、Negro、Black、Afro—American和AfricanAmerican等多次变化,常引起混淆。看似名称的变化,实则反映出黑人在美洲新大陆为寻求身份、塑造新形象而进行的不懈斗争,本文考察了美国黑人称谓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探讨了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别给自己背负那么沉重的称谓,会刺痛人心的。  相似文献   

20.
柳拯 《社会福利》2005,(12):42-43
公共政策是对政府与顾客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并揭示其特点的一种方法,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只是其不同称谓而已。公共政策分析的功能在于通过提供准确、有用的决策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