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模糊评价模型与分析矩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少辉  葛新权 《管理学报》2009,6(7):879-884
在总结国内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从过程和结果2个方面对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建立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用"模糊多级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指出了对评价得分进行分析的方法,并独创了过程-结果分析矩阵.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2001-2013年知识管理评价文献的研究,在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可扩展性五个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包含外部环境知识化程度、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知识管理水平、知识管理绩效四个方面内容的知识管理评价模式。采用结构熵权法确定评价模式中的指标权重,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客观,进而提高组织认知,改善组织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言符号运算的知识管理系统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君 《管理学报》2005,2(5):517-521
针对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问题,从知识管理系统的性能、功能、环境、成本和人性化情况出发,分析了评价知识管理系统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一套包括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系统性能、系统功能、系统环境、系统成本和人性化5个不同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语言符号运算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给出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中通过跨组织学习,吸收网络知识是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对学习绩效的评价是跨组织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从跨组织学习对网络关系资本、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结构与存量、跨组织学习的经济效果四个维度建立了跨组织学习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算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知识观.提出并验证了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三维结构及知识相关的组织绩效的两维结构,探讨了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知识共享和组织绩效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注重胜任力和学习潜力的人员选拔、多样性的培训与开发对知识共享和知识探索性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多样性的培训与开发对知识拓展性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知识共享具有中介作用;第三,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知识共享对知识探索性绩效的影响要强于对知识拓展性绩效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从现代知识管理的独特视角,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组织绩效的"黑箱"(Black Box)进行了一次新的有益探索,揭示了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团队是由科研任务牵引的知识团队,团队运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科技创新,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成功的团队管理往往就是有效的知识管理。在高校科研团队的运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知识创新活动,并且知识创新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文章首先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的运作过程,提炼出团队知识管理的系统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对107支教育部创新团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验证组织、文化和资源等要素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和资源等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团队创新绩效,知识管理行为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实践中应该从这些要素的有效协同入手,才能保证创新绩效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组织知识理论的发展与结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组织知识理论的概括和分析,总结了这一理论的三个主要内容:知识资本理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和组织知识管理理论;给出了组织知识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结构,进而从微观经济和管理层面总结了知识经济背景下有关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动态与研究成果,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建立提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组织知识获取模型框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分析了组织知识获取的过程和Multi-Agent技术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组织知识获取模型框架,并且还给出了该模型中实现知识获取的关键技术及知识集结方法。依据提出的模型框架,可以容易的实现从个体知识中获取组织知识,有利于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给出模型框架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小团队的特点,从知识的获取、应用、传播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的主要因素,构建了绩效评估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给出了各评价因素的测度方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值。最后给出了一个评价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谢洪明  王成  吴隆增 《管理学报》2006,3(5):600-606,621
主要探讨企业知识整合、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选择我国华南地区的142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理论贡献在于证实了上述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即知识整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组织绩效,也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来提升组织绩效,知识整合提升组织绩效的另外一条路径是知识整合→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1.
张卫国  梅琴  陈炽文 《管理学报》2011,8(6):938-942
基于可能性理论,研究了投资项目具有模糊收益的多项目投资组合的决策问题。在假设投资项目各年净现金流为三角模糊数的条件下,运用可能性均值和方差,建立了基于现值指数法的单投资项目模糊收益指标和模糊风险评价指标,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模糊可能性均值与方差的多项目投资组合优化模型,提出了最优项目投资组合的算法。最后,给出实际算例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加权知识网络的个人知识存量表示与度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席运江  党延忠 《管理学报》2007,4(1):28-31,39
对个人知识存量的表示与度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对个人知识存量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知识存量的加权知识网络模型,该模型将个人知识体系表示为一个层级有向网络,并通过对边进行加权和对节点赋值来实现个人知识存量的度量,其中,节点的属性值可反映个人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边则反映了知识点之间的构成关系。还对知识点的获取和度量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一个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年我国健康咨询市场发生的重大事件——张悟本事件,以大量的分析与批驳张悟本知识质量的二手资料为分析对象,遵循探索性案例研究的研究过程,开发出知识市场情境的知识质量评价模型.模型从信号、过程、本体、应用4个维度,共计16个细目评价知识质量.知识质量评价模型为进一步探索知识市场情境下的知识质量理论提供基础,同时蕴含着知识交易的策略以及政府治理知识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以"知行合一"的实践论为思想基础,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为切入点,提出一种问题驱动的隐性知识获取方法。结合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深入分析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结构和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构建融合个人化与情境化特性的问题空间模型,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隐性知识的完备性,并以问题空间为概念性框架,建立开放式的隐性知识获取与持续成长的过程模型。此外,以某轿车厂冲压车间的生产线停机问题为例,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实践,说明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会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一直是学术界和应用领域重点研究且难以突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默会知识的转化过程,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企业默会知识转化模型和管理框架。基于此框架,建立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默会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给出了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一种面向知识共享的虚拟社区模型框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佳  樊治平  杨国梁 《管理学报》2006,3(2):190-194
首先在分析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虚拟社区是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方式之一;然后通过分析虚拟社区的内涵及其组织结构,进一步给出了一种面向知识共享的虚拟社区模型框架,并分析了该模型框架中表示层、应用层和存储层3个层面的组成部件及其功能;最后给出了实现虚拟社区的措施。所给出的虚拟社区模型框架,对于构建虚拟社区和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个人知识地图的专家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军  刘鲁 《管理学报》2011,(9):1365-1371
利用维基百科作为背景知识构建出专家个人的知识地图,从而直观量化地度量专家的知识构成和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节点密度和最大公共子图的2种推荐算法,并且将这2种推荐算法和经典的推荐算法结合。最后,用一个真实的数据集合验证:这种基于个人知识地图的专家推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加权知识网络的个人及群体知识结构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个人及群体的知识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将个人及群体的知识结构表示为一个加权知识网络.其中节点权重表示个人及群体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对个人及群体的领域知识表示方法、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涵义及度量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对交叉知识领域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一个实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