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指出“非构思”写作理论对写作学“构思论”的观点的质疑,“构思论”写作学理论在中国的写作实践中产生的弊端和它自身的矛盾之处,论述了“非构思”写作理论产生的背景、渊源,强调“非构思”写作学理论的本土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梅夏英  许可 《学术界》2012,(2):54-63,283
财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使得财产权制度的正当性不能再从法律体系中自我证成,而作为替代性分析工具的财产权法律经济分析又面临着当代经济学发展和传统法学质疑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财产权的有效性标准、设计原理、有效性验证方法以及财产权和博弈规则间对应关系的逐一梳理,一个新的、可操作的财产权法律经济分析框架不但妥当解决了实践上的疑难,还积极回应了法律经济学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呼声。  相似文献   

3.
关于法学属性的前提性认识对于法律思维的进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更多地强调法学的科学属性,那么在法律思维的过程中就会更多地坚持形式主义思维的进路,倾向于对法律规范进行客观性的解释,并将解释结果通过三段论推理运用于案件,其关注的是法律的可预测性和确定性的实现;如果认为法学更多地是有关价值性问题的学问,那么法律思维就会倾向于关心法律的价值性和实效性以及案件实质正义的实现,旨在通过发掘、寻找有关的资料、论据以确证结论的可接受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法律教育的实效性研究——论学生法律思维的积淀与养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教学方法可以多样,但要真正从本源性提高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就须注重基础性环节夯实,即注重学生法律思维的积淀与养成,而法律思维的培养可通过围绕案例讲述原理的过程来贯穿,借助案例分析课、模拟法庭训练、法律诊所式课程等诸多方式来实现,也只有这种“源头性”的能力培养,才能真正促进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实现与进化。  相似文献   

5.
论影响劳动关系系统的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法律环境是影响劳动关系系统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指总的政治形式及立法和司法现状,包括政治制度、党派关系、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产业关系政策等。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对劳动关系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的操作性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向阳 《学术界》2007,1(1):187-191
依法治国是一项基本国策,我们所依据的法律必须要有操作性,否则将不可能实现法治。为使我国法律能得以有效实施,本文研究了法律缺乏操作性的主要形态以及法律的操作性与法治的关系,提出了我国立法中应如何避免法律缺乏操作性以及建立立法质量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7.
制订一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举报法是建设我国举报法律制度的核心。举报法应遵循便民原则、保密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接受监督原则 ,并规定对举报人进行人身、财产、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保护。凡是对案件查处做出贡献的举报人 ,应依法受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专门机关工作人员在举报工作中泄露秘密、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 ,举报人诬告陷害的 ,被举报人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均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论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这一经营主体,但其“法定身份”亟待确认。根据各省市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本文认为家庭农场的法律组织形式为非团体法人,拥有独立的字号、意志、相对独立的财产。依据我国国情,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介于专业大户与农民合作社之间,属于一个过渡的经营主体,最终发展方向是农民合作社。同时,国外发展家庭农场的部分经验,在我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推理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推理是处于法律思维核心的法律认识论范畴。它所反映和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比其他推理更需要通过辩论、证明或论证,以达到弄清事实真相、做出公正判决的目的。法律推理具有思维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特点,它是特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从已知的前提材料合乎逻辑地推想和论证新法律结论的思维活动,其本质特征是特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所进行的具有实践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知识创新性是法律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刘海燕 《理论界》2006,(8):72-73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一国深化对外贸易政策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自由贸易区概念、特点以及其功能定位的分析,论述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并对如何构建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制度提出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行政法定公文的特点、类型及其格式和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要协调发展 ,其具体途径是 :1)立法活动需要道德引导 ,道德规范要求法律强化。 2 )执法主体需要道德保证 ,道德风尚要求法律保障。 3)守法心态需要道德制约 ,道德理想要求法律推动  相似文献   

13.
朱睿 《学术探索》2014,(6):56-60
本文拟在清晰界定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制度内涵的基础上详尽分析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背后的诸多成因,并就我国保障监察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些许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对该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增添尽可能的裨益。  相似文献   

14.
法律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国家或者地区)内的能系统存在和运行的法律整体。对法律体系的认识往往取决于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是在应然的推动力和实然的抗拒力之间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立法司法而达成妥协,进而整合统一成的法律整体。欲认识法律体系概念,必须探讨法律体系的特征。法律体系具有规范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在我国的法律体系的研究中存在研究的教条化倾向等值得我们反思之处。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传统诉讼文化中的刑名师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良好 《学术探索》2006,(2):109-112
我们无法摆脱传统诉讼文化对当下法治建设的影响。乡土社会中的刑名师爷是案件的真正决断者,是法律职业者,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处于政治和道德上被双重拒绝的困境,这恰与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法治理念和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借古思今,以制度化的方式提升法律职业者的地位,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伦理价值思维等综合素质,以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司法界道德风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角度,阐发了在法学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法学教育中强化法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型塑法律思维是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专业以实践性强为其专业特色,因此,它应当以对人才的从业技能,至少是依法行为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培养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然而,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缺乏对学生法律思维养成的自觉,导致法学教育型塑法律思维功能的失却。由之,我们必须努力变革现有的法学教育模式,实现法学本科教育教学观念由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职业法律思维养成的转型。这种转型虽难度较大,但必须为之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就是要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就是要依法行政 ,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就是要确保司法公正 ,促进法治社会的全面进步 ;就是要不断加强监督和制约权力 ,保障社会长治久安 ;就是要充分地保障公民权利 ,体现法治社会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德育“多维”视角下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树彬 《学术探索》2012,(10):52-54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其内容、形式与其目标价值存在实质的二元背离,使得高校法制教育制度保障缺失,队伍建设不力,教育效果虚无。在教学科研上也只侧重于一门或几门学科的教学研究,忽略了"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的基本定位。如何从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出发,在制度保障、队伍建设、时间空间、形式载体等方面,多维度地探讨,尝试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的、持续有效的法制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行政问责制来源于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现已成为中国当前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但是,从实践状况来看,我国行政问责制虽已初步建立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存在一些法律缺陷。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要从两方面入手,是针对行政问责制本身缺陷的健全和完善,二是针对与行政问责制相关的配套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