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奕翔 《中州学刊》2012,(4):189-193
民族主义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而当代流行音乐中一直都有表现民族主义的作品在流传。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主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流行音乐产生之时,此后一直作为一条脉络或隐或显地存在于海峡两岸和香港的流行音乐之中。"中国风"和"中国心"是流行音乐中民族主义的两种基本表现形态。所谓"中国风"是指音乐审美风格的民族化,"中国心"是指歌词内容中的民族主义。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主义大多表现为温和的低认同,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当代流行音乐向多样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心"歌曲中也有在民族冲突和竞争中塑造民族意识的高认同作品,其中有的很能唤起民众的自强精神,但也有一些歌曲流露出阿Q式的狭隘自大、种族主义等不良倾向。流行音乐的商业属性也可能促使其为了迎合市场而出现粗鄙化的民族主义表达。  相似文献   

2.
李婵 《南方论刊》2010,(8):111-112
“人声是世界上最美妙、最神奇的乐器”。用歌声来诠释音乐是音乐审美的最高境界。优秀歌曲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独特育人功能。本文主要从歌曲可以“辅德”、“促智”、“怡情”三个方面来论述歌曲艺术作用,并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人的心灵,使人达到崇高的境界,使学生养成宽容与慈爱的情怀,学会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健康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学是形象思维的教学,在教唱一首新歌曲之前,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眼去考虑教唱。首先向学生简介其主题、时代背景和结构,把歌曲意境编成小故事进行讲述,同时借用与歌曲紧密相关的内容做即兴表演,让歌曲中的慷慨激昂、悲壮凄凉、轻松愉快、深沉挚热等感情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这样,学生心目中对歌曲形象的描绘就更清晰。生动,学唱起来用不着过多讲述和示范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音乐教学还需要灵活多样地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教学。例如: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电影、电视歌曲,当看过电影、电视之后,往往对…  相似文献   

4.
引言留学生在学汉语的初级阶段,常犯一种语法错误,即在表达“在某地做某事”的意思时,采用“做某事在某地”的语序表达。如:我学习在宿舍。我打水在水房。我吃饭在勺园里。我们散步在校园里。我星期六打排球在操场上。一般来说,正确的句子结构应该是“NP在PP(处所)VP”。可是汉语中也存在“NPVP在PP”这种与留学生的错误句子语序基本相同的正确句子,如:我住在学校里。有时还只能使用这种形式,如:资料登记在电脑里。字写在黑板上。留学生往往对这种情况感到很疑惑:为什么可以说“我在加州住”,①也可以说“我住在加州”,…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模式促进外国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燕 《理论界》2007,(9):126-127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而留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的复杂工作,不仅需要广大留学生管理干部的努力,更需要留学生班主任和大学生辅导员的参与和支持。本文主要从班主任在留学生管理中的作用;班主任在留学生管理中具体方法及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辅导员在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歌曲作品都是文学和音乐的紧密结合,准确把握歌词的意境尤为重要。歌唱者把歌词及曲调中概念化、抽象性的意向转化为具体的音响,与欣赏过程同于一体,这就是“词作家作词-作曲家作曲-歌唱家演唱-听众接受-大众普及传唱”这一过程中的完整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人暖房。朝朝频颐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这是胡适写的《希望》诗,现在成了台湾著名校园歌曲《兰花草》的歌词。胡适从山中来.这山中就是皖南徽州绩溪的上庄。上庄位于绩溪县的西部。  相似文献   

8.
现代歌词与中国新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斓 《中州学刊》2006,12(1):231-235
早于白话新诗出现的现代歌词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新起点。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到20年代的艺术歌曲,到30年代的抗日救亡歌曲,再到三四十年代发端于上海的流行歌曲与成就于延安的主流歌曲,歌词艺术在创新中形成更新的传统和获得独立的发展。现代歌词突破了传统,完成了向文学现代化的转变,并以它的通俗化特征影响着20世纪上半叶文学革新的思想理路与艺术取向。歌词在经过了运动的过程性之后,显现出了经典性的存在,应该建立起独立的本体性价值体系与坐标。  相似文献   

9.
陶志超 《南方论刊》2011,(11):73-74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立校之本。当前学风受社会不良风气、学生学习心态失衡和考风不正的影响,在学风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秉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学有其用,用其所学”的宗旨,以分层教育、分类引导为指导理念,大力营造浓郁的学术学习氛围,围绕学术学习不断创新学院学术节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着力搭建载体平台,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趣味竞赛等活动有机结合。助力大学生学习成长、学娱并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韩国人选择来中国留学.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中韩地缘临近、历史关系密切,思想文化方面的差异较小等,因此,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应该进步很快.但目前韩国留学生在口语学习方面进展缓慢,在学习环境、教师和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同时,还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对实际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批自称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秘人物。这些现代巫觋披着宗教与科学的外衣,大肆宣扬巫术迷信,掀起一股反科学风文明的逆流,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巫术迷信现象对照分析,当代巫术迷信主要表现出以下十种特征:否定现代医学和现代医疗手段;积极兜售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内容;无限夸大气功的作用;无限夸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宣扬“特异功能”;宣扬“万物有灵”;宣扬“命理”观念和算命术;宣扬超经验超理性的神秘预测方法;鼓吹修成“超人”的人生目标;自我神化。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识别当代巫术迷信,从而对现代巫觋的欺骗活动自觉地予以防范和抵制。  相似文献   

12.
一、“溺爱型”差生心理因素的产生与矫正随着学校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学生享乐生活方式自然形成。一切生活靠家长劳做,宁可家长吃苦也不让学生身勤手劳。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依附思想,并由不爱体力劳动发展到厌烦脑力劳动。有的开始厌学,有的学习兴趣冷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矫正办法;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爱劳动、爱学习的优良品质,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二、“冷遇型”差生心理因素的产生及矫正“冷遇型”差生是指经常受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挖苦,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的差生。他们轻者不发…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成立“现代中国哲学”课题组,课题设计中包括“中国哲学史”项目,主要是对中国现代哲学产生重大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访谈。这一篇干春松教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原所长陈筠泉先生的访谈即是其中一部分。由于陈筠泉先生丰富的经历,访谈内容涵盖了建国初期派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哲学的缘由、当时苏联大学哲学系的教学模式;中苏论战期间中国哲学教科书的编纂情况;《哲学研究》杂志的复刊以及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提法所做的理论准备,在真理标准讨论当中的作用;陈筠泉先生对价值观问题和中国社科院的定位的看法。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哲学学科的建立、历史风云中的哲学论争和思想动荡,以及当中的人与事,有重要的价值。现将访谈内容辑要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知识分子对农村现实并不是完全隔阂的,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农村子弟。如果不是高考改变了命运,他们说不定还会像父辈一样通过耕种来养家糊口。乡村是他们的情感寄托,也是他们安放良心的地方。但是,书斋与乡村毕竟还有一段不小的精神距离。热衷于“草根话题”的知识分子只不过是把农村当成了一种话语工具而已,一些以“本土文化”为资本的学者,用学院派的优越感来大谈“三农”问题,用一大串新名词来定义农村和农民生活。他们一反上一代知识分子“到农村去”的政治姿态,而是强行将“三农”纳入自己的文本之中。这不仅是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外合作项目采用的是“2+2”或“3+1”模式,学生在结束国内阶段的学习之后直接进入国外院校继续学习,这种突然的转变会给很多学生带来学习上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英语桥梁课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实效;在教育思想、方式方法上也能更好地帮助中方教师跟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更能推动外籍教师加入中方教师团队的教学研究;更加能够拓宽中外合作项目中课程类教学改革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诗词歌曲艺术的历史迁延与现代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指以我国古典诗词作为歌词,经由作曲家谱写成曲,并用钢琴或乐队为其伴奏,具有很高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一种声乐作品形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古诗词歌曲这一独特的歌曲类型历史迁延的阐释,综述了古诗词歌曲在上世纪前期的兴盛以及当代古诗词音乐艺术的复兴历程,并从艺术创作形式角度,提出了古诗词歌曲创作的几种途径:原词新曲型、新词新曲型、截句接收型和“古风新韵”型.  相似文献   

17.
歌曲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文本,其文本性别身份,有着比其他文类更为复杂的建构和传播机制。在中国悠久的诗词发展史中,歌词文本性别身份的构成方式屡经变化,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当代商业社会,歌曲生产和流传过程中的一系列符号性别主体中,歌手对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建构的作用更为突出,歌手的性别身份不仅能为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定型,且加深固有的性别文化,更有可能消解歌众的能动性,使社会文化对性别符号的定型化理解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18.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竹枝词本是唐代巴蜀、渝地区的民间歌词,作为民歌中的一种,竹枝词极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而且在表演时有独唱、对唱、联唱等多种形式。竹枝词在经过唐代文学家顾况、张藉和刘禹锡等人仿制后亦成为当时文人常用、喜用、习用的一种通俗文学形式。特别是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夔州刺史(今四川巫山县)时,由于能接触到民间歌词并受到当地竹枝词的感染和影响;于是他尝试用竹枝词这一形式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无疑对竹枝词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到了唐代中期,很多文人墨客都十分重视和运用这种形式进行诗歌创作;事实也证明。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配合姜林和先生新近大作展示(见彩版),本期特刊登王彩霞女士的专访文章。由女性特有的细腻眼光来看“牡丹”,别具一番韵味。 作为一个书商,陈剑飞喜好文学,爱唱歌,还写歌词,倒也难得。歌词写得好否暂且不论,但那份对于黄山的热爱之情,确洋溢于字里行间。 《所谓老于》有“网上文章”之风,虽为“另类”文字,但读来亲切。 汪超国先生长期从事字画鉴定工作,于书画鉴赏一道学养颇深,尤其对“新安画派”极具眼力,为此本刊特辟“丹青拾萃”专栏,本期刊发的是开栏之作。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的关系,离不开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源流的历史考察。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产生、发展的源流看,它一直存在着找寻自己文化身份的需要。台湾校园歌曲孕育转向古典诗词的动因是“民族主义”的,即借助古典文化传统的力量,抵抗欧美流行音乐。而在20世纪90年代大陆掀起的这股风潮。则更多了一种“市场主义”。因此,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之关系,并非一种简单的艺术传承关系,而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解决内在的身份焦虑的一种策略。而且,这种创作风尚生产了不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