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通过采用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中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社交焦虑和幻想应对方式中,理科生与文科生、文科生与艺术生的差异显著。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影响到个体的情绪,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引导大学生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将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社交焦虑,是指人在与人相处、人际交往相关环境时产生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根据调查发现,处于青春期乃至25岁之前的人群占比较多,其中,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成了困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这一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交际活动,也对大学生人群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提高大学...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社交焦虑发生机制,使用33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和33名低社交焦虑大学生作被试,采用修订版的线索——目标实验范式,来检验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是否比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评价性信息更敏感;为了检验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是否有功能失调的自我评估,实验前和实验后,要求被试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与无社交焦虑的控制组相比,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有显著低的注意倾向分和注意倾向率.与无社交焦虑的控制组相比,实验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我评估要低,但实验后的自我评估两组没有差异.该研究结果说明,高社交焦虑个体对社交评估信息更加敏感,他们实验前自我评估低不是由于自我图式的功能失调所致,可能只是自我呈现的一种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4.
黄凌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810-811,822
以44名华侨女大学生为对象,运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测试。通过比较,华侨女生的高社交焦虑有明显的文化背景和症状学的特征;华侨女生高社交焦虑与其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相一致;在分层回归分析中社会支持通过限制应对方式来影响社交焦虑。结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华侨女生的高社交焦虑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根平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44-45,75
本文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江西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UPI)》以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在校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测查和系统分析。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寻求改善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为充分发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功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价值服务。 相似文献
6.
罗平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25(4):89-92
本文以西藏大学理、文、经管、工、外语在校大学新生为被调查对象,对藏、汉族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习、情绪、躯体症状做了初步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程度总体状况良好,但在人际交往、情绪、躯体症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多样化、本土化和校本化,使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处于全面发展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7.
8.
陈丽敏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70-72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三大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从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咨询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等方面,阐述了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日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大学生网络依赖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寻求自我价值感、心理宣泄、网络娱乐心理、情感表达心理、探索和尝试新生活等几方面导致大学生对网络过分依赖,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邓湘云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1,3(4):66-67
本文采用心理障碍和SCL - 90量表调查了 194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障碍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1)大学生心理健水平与康心理障碍存在显著相关 ;(2 )心理障碍各个因子与SCL - 90诸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 ;(3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性课题,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与目标的深化。以及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出现的文化学转向、本土化转向、积极转向,共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嬗变。它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由“问题”学生到大多数学生身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由过去的单纯“纠错”转向以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为主;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从简单理论灌输到增加积极体验。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承受着来自于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就业、家境贫困、网络成瘾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阶段、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四个方面的原因。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要营造和谐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心理预防与援助机制,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10名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探讨高职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其中最明显的症状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2)高职生归因风格总体上与普通大学生一致,归因呈明显的内控倾向。倾向做出稳定的、内控的能力和努力归因,并且着重于对努力因素的归因,相对忽视能力因素,但对于人际失败的归因有外控趋势。(3)研究表明高职生其中归因风格中学业运气归因、人际努力归因与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两者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解释度达12.8%。 相似文献
14.
杨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1):82-84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当今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期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为此,应以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制度建设等方法,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高校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和谐理念意蕴丰厚,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和谐等各个方面,体现了重要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其中,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的理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际关系理念,报孝亲恩、感念恩情的感戴理念,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提供了享化上的支持,不仅是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更是关注大学生内心和谐,达到个人修养理想境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青岛市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需求,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对青岛市350名民办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社会因素对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人、学校及家庭因素。95%以上的民办大学生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且需要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有效加强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辉明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4):12-15
通过一些常用的研究工具,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研究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民办高校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孙静波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53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四川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汶川地震两周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四川籍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结果汶川地震后四川籍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消极应对方式与躯体化、强迫因子呈正相关(P均〈0.05);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汶川地震后,四川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描述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三所不同类别高校的36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卫生部颁布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和精神疾病态度问卷作为调查工具。结果调查对象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最高是98.9%,最低为6%,其中女生和大三的学生得分较高。在对精神疾病态度的调查中,文史类得分高于理工类、医科类和其他类专业。结论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对精神疾病的容忍度不甚理想,尤其是医科类学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