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 2 0年代初 ,弗洛伊德主义开始传入我国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不少中国现代作家 ,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探讨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萧萧》 ,可见小说受弗洛伊德主义影响的痕迹 ,同时在其小说中也蕴涵着浓厚的乡土民情的自然、真诚、善良与美好。  相似文献   

2.
卢毅 《社会科学》2022,(10):39-46
无意识学说可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石,对它的态度与诠释构成了不同思想立场的判断基准。从《存在与虚无》到《弗洛伊德剧本》及之后,倡导“存在精神分析”的萨特对弗洛伊德的整体批判尽管有所缓和,但其对无意识概念的拒斥不仅贯彻始终,而且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理论来替代它。此外,尽管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结构主义构想曾得到萨特的赞赏,但两人对无意识问题的诠释与阐发仍存在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精神分析的思想深度与发展前景,具有值得发掘的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在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中是一位重要的"前驱",布鲁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借鉴了很多主体心理层面的观点,如焦虑、防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误读理论体系.随着布鲁姆理论的成熟和独立,他开始将弗洛伊德及其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来阐释其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并运用误读理论将其作为个案分析弗洛伊德与莎士比亚的误读关系.对布鲁姆误读理论中这些弗洛伊德元素的分析可以对他们之间的误读关系作出一个梳理和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的思想对西方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精神分析引论》(以下简称《引论》)是他成熟的作品,是其创立的古典精神分析学的理论结晶。本文拟对精神分析的核心——潜意识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归宿,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数学焦虑理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焦虑的定性研究及实证研究二、数学焦虑定义的界定人类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关注自身的焦虑情绪了,但在哲学及心理学研究领域去研究焦虑的历史却不长,在哲学思辩阶段,丹麦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索仑·克尔凯哥尔(Kierkeggard,1844)在《恐惧的概念》一书中从哲学角度提出了最早的焦虑理论,他指出,焦虑乃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它的产生与人的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有关。自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以后,对焦虑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当首推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Frued)。弗洛伊德晚期提出的焦虑理论中,焦虑是自我试图压抑潜…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是美华文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一把青》除具有现实主义主题外,还具有弗洛伊德主义的两大主题,即“死的本能”和“里比多”说。本文试从这两大主题出发,对《一把青》进行精神分析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陆扬 《社会科学》2000,5(4):62-66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同中国文化的关系 ,理论界谈得较多的一面是这一理论对中国文学及其批评断断续续发生的影响。如鲁迅交代他创作《补天》是取弗洛伊德学说来释人和文学的缘起。郭沫若早年《〈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一文中对王实甫《西厢记》的阅读 ,更明显带有弗洛伊德读《哈姆雷特》的痕迹。但是反过来看 ,中国文化在此一理论中间直接留下的印迹 ,还远没有得到它所应有的注意。本文想集中来谈一谈后一方面的问题。《精神分析引论》中 ,弗洛伊德谈到过梦境中的无意识有点像中文。他承认自己并不懂中文 ,但是中文…  相似文献   

8.
俄狄甫斯情结与古典精神分析诸理论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狄甫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能彰显其古典精神分析气质的概念,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了儿童的恋母情结,并以古希腊神话人物的命运为暗喻冠以俄狄甫斯情结之名。俄狄甫斯情结与古典精神分析领域的核心理论——性欲论、本能论、人格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儿童心理性欲发展必然性的产物,它的顺利解决将影响个体的性别认同及其对未来性对象的选择,因而对于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姚本先在《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撰文指出,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基石,它虽然不是弗洛伊德的发明,但他是第一个认真探讨并以此确定精神分析学说体系的人,也因之成为该学说的真正创始人。弗洛伊德从个体出发,基于生物个体机制,提出了个体潜意识。荣格针对弗洛伊德过于强调潜意识生理与本能冲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体潜意识,这是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卓越贡献。荣格的理论是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的过渡。在潜意识基础上作出更大发展与贡献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罗姆,他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社会潜意识,从而…  相似文献   

10.
张静 《中文信息》2013,(6):123-12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门心理学理论,它还对哲学、文艺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意识理论、泛性欲理论和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无意识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而且还主导我们的精神活动,因此,了解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于探讨、阐述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文京 《河北学刊》2003,23(2):116-120
唐代边塞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汉代及汉代军事英雄,语言学意义上的解释不能说明其本质,这是唐代边塞诗人浓郁的汉代情结,是他们对泱泱大汉精神的深情呼唤。作为一种时代文化心理,它反映了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厚重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1 9世纪的文坛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之所以能在今天散发越来越撼人的魅力,是什么在作怪呢?笔者认为,是"诗者之思"的力量."思"是人的一种建立在"自我认同体验"基础上的"自我内在批判"."思"可以为文学培养生命的感受力与审美的体验力,并同时为文学积淀价值的光辉.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毕生的文学创作中不断的在心理体验(忧郁,虚无,安宁)中认同自我,触动那深层的令人生畏的自我,然后在不断的心理认识(困惑,焦虑)中反思自我,拷问那灵魂的令己不安的此在.是"诗中有思"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风格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  相似文献   

13.
"文革"结束之后,随着权威意识形态经历了重建与逐步松解的动荡性变化,知识分子也同步经历了从"身份确认"到"身份超越"的艰难嬗变.作为知识分子灵魂的载体--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由此也显得扑朔迷离,50年代到70年代无奈的"改造者"的身影开始被痛苦的"自省者"和迷乱的"萎顿者"所替代,表征出知识分子复杂而微妙的心路历程.异质性的复合形态是文革后知识分子形象生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世界心理学正面临着本土化议题的不断挑战,随着西方主流心理学解释力的下降以及与生活现实问题的相互分离,心理学界正在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中国心理学也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了心理学本土化改革的大潮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框架,开展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将中国心理学赋予中国的文化品性,将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已经逐渐向人性化、生态化的育人理念方向发展。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环境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为现代化的校园景观设计提供了先进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环境心理学中感觉体验和空间行为的研究以及相关理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从中得出当前校园景观设计在环境心理学方面应当遵循的原则,并借此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语言习得研究可以从心理语言学等多方面入手。本文以心理学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概述了心理学对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并讨论了这些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文化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并对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被研究设计排除的背景变量,再到作为一种实体,处于研究的边缘,最后到作为一种研究的视角。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必要对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与意义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8.
陈超文 《云梦学刊》2007,28(6):106-109
韩少功在他的小说中创作出了一系列丰富而又独特的残障人物,通过具体考察他的生活遭际、学养渊源,从现实性、历史性以及世界性等三个因素来分析他对于残障人物的创作理念,即以启蒙的道义来关注底层的写作心态。这种理念和心态,源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从而受益于繁杂的阅历;源于他本人的学识历史渊源,从而受益于传统和记忆的深度;源于他本人的放眼世界的视野,从而受益于西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运用运动心理学原理,阐述了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银子咏叹 ,与清代世情小说对银子给予人物性格心理影响描写 ,是相互生发的。明清小说中 ,银子成为叙事作品中人物追求的核心目标 ,制约着人物情感。商业活动、官场忠奸斗争等等也离不开银子 ,于是在插入韵文中借助咏叹刻画人物内心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这一咏叹模式 ,体现了商人伦理———商品社会表现的重要关目 ,渲染了作品的人文背景和民俗风气 ,对书中形形色色人物的言论行事动因 ,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