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e秀哥 《中文信息》2002,(1):25-26
众所周知,Canvas 对象是 Delphi6中一个非常强大的图像类对象,其实,除了用来绘图,它还有很多“另类”的妙用。本文将以一个文字方阵生成器,来介绍 Canvas 对象的另类应用。本程序运行后,即出现一个文字方阵生成器界面,左方为文字设置,设置要显示的汉字,填充汉字和背景汉字及字体,右方为一个显示文字方阵的文本框。在输入文字后,点击“生成方阵”按钮,生成的文字方阵效果,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符形系统是汉字使用者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俗字的存在也不例外。俗字和正字的字体有差异,但是很多时候,俗字并不影响文字作为交流工具的表达效果,因为俗字和正字字体的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俗字没有背离汉字构形体系。  相似文献   

3.
早期文字作为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在文字制度与符号体态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色。我国早期文字的代表仰韶文化出土符号、大汶口文化出土符号和河北藁城台西出土符号在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对应关系、文字符号体态等方面都蕴含着表词一意音文字的萌芽。早期汉字中的表词一意音文字萌芽,为汉字发展史和汉字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材料。  相似文献   

4.
早在70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伏羲就将新闻传播理念和天文、气象传播理念一同溶入八卦符号之中,以八卦符号传播天气预报信息,是对"发乎口,入乎耳"单一传播方式的重大超越,催生了汉字时代的到来。伏羲堪称"中国新闻第一人",他从事的气象预报乃是一种新闻预测、预警服务,这一学术意义的发现给"漂泊"多年的新闻学科找到了"根"。  相似文献   

5.
汉字设计字体是现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从文字学角度看,汉字设计字体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社会发展以及入本能的内在需求要求汉字创新求善,并且它的出现符合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这种设计字体与规范汉字从字形、字音、字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以其独特的形式获得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它使信息传播差异化.有利于普及汉字知识教育和美育,同时具有创造和审美价值。这些潜在的社会价值为汉字设计字体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可为  李伟 《南方论刊》2009,(12):66-67
现代设计师在探索汉字字体设计民族性、世界性的设计形式的过程中,又将目光回落到了上古先民的记录方法图画文字上,探索图形与文字的结合表现某种或含蓄、或神秘、或缥缈的种种情感和意识,利用图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超越地域限制的优越性,提高汉字设计的传播效率和范围,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扩大汉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的能指本身具有审美性。作为一种"多媒体"式的文字,汉字符号本身就形成了美学的本体性特质。汉字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包含着深刻美学创造的心灵过程,"图像先于声音"是这一过程的根本特点。像-象-相,从具象之像、抽象之象到"抽象"的相,图象灵感构成了汉字创造逻辑在先的重要特征。汉字从"象"立意,包含着艺术创造的规律和图象思维的"图—式"过程。这与西方拼音文字不同,构成了汉字"想象"思维方式的美学特质。以形声字为例,汉字"图象先于声音"的特质充分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8.
<正> 汉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这已是势在必行的事。但时至今日,我们同志间仍然有人认为。方块汉字是表意文字,能够“观其形而知其义”,将此特点改掉实在可惜。汉字现在还真能“观其形而知其义”吗?即使我们承认汉字具有这种特点,那末这种特点在今天到底还有多大的作用呢?本文就是准备通过对1010个常用字的观察分析,来谈谈这个问题。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的本质特点之一就是具有符号性和假定性。文字作为一种记录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建立规范汉字的书法字形标准,旨在推进书法字体涵盖全部法定规范汉字,全面传承书法字体功能,以满足社会学习书艺,观赏应用书法产品和传播中华文化等需要。不当之处,恳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在今天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中,皆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个结论对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而言很不全面,它只说了较后阶段的事,而不是说的全部关系。本文对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作出一些探讨,并就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和拼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每当谈到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逻辑 ,学者们总是用一种笛卡儿式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看待中国人。以中国的家庭结构为基点 ,从中国家庭的宗法制、礼仪和资源转移三个方面分析家庭结构对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影响 ,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是造成中国人社会行为的权变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社会群体,从西方到东方,从经典作家到学者都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野,对中国农民的人文性格进行过分析、探讨和研究。这对中国当下气势磅礴城市化的形成、发展和未来走向都有深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蕊  叶彬彬 《学术探索》2012,(4):171-173
通过介绍"语文分进"模式下实验班的汉字教学经验,探索适合非汉字圈学习者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不但尝试设定符合非汉字圈学习者汉字习得规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能力的目标,并且采用合理组织教学汉字、隐性处理汉字理性知识、不脱离语境学习汉字和认写分流的汉字教学策略,在提高汉字能力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证明了语文分进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朝鲜族民间歌谣历史久远,自公元1世纪开始,汉字伴随儒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民族创作的民间歌谣就与汉文化相互融合,从歌谣表现的各种内容、形式反映古老中国人民与古代朝鲜人民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表现在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以成语与熟语为中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成语和熟语浓缩了大量文化信息 ,在于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对成语与熟语进行文化分析 ,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及理解当今的法律文化传统。如“诛故贳误” ,强调有心与无意 ,反映了中国人对待故意和过失的态度 ,是为动机论 ;“罪大恶极” ,强调罪中之恶、罪中之过 ,反映了中国人习惯于道德评价的倾向 ,是为过恶论 ;“报仇雪恨 (冤、耻 )” ,强调仇之中的恨、冤、耻等心理感受 ,反映了中国人的报复心理 ,是为报应论 ;“悔 (改 )过自新” ,强调自悔、自改 ,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过错纠正的自力主义 ,是为自新论 ;“债多不愁” ,强调信用的根本缺乏 ,反映了中国人对待债的根本态度 ,是为“信用论” ;“求亲告友” ,强调人际关系的范围 ,反映中国人解决困难时的心理指向 ,是为人际资源论。它们都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无论是作为历史真实的存在 ,还是作为经过艺术加工锤炼之后的文学典型 ,他身上所散射出来的人格魅力 ,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所崇尚的传统美德。从审美角度看 ,许多学者提出了“命运悲剧”之说 ;然而笔者认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为一种典型 ,还有着从儒学角度生发出来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7.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据义构形的表意文字,其原初字形是有理据的.在汉字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理据重构成为一种重要现象.通过时纷纭复杂的汉字理据重构现象进行分析,并根据演变前后构形理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汉字理据重构现象作出恰当的分类,并对理据重构原因作出较为科学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指出了提高汉语教学效果的几项对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