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现实中的体现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我们仅从社会经济地位来认识其宪法地位,而没有从宪政的高度来认识其价值。从英国宪政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中获得启示: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是近代宪法产生的基础性条件。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提高,昭示着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过程,其对宪政的价值是不可忽略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之于宪政的价值,是形成全社会自觉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及其利益所必需。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我国初步形成了涉及经济、政治、公益及其他类别的利益集团.他们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和问题.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利益诉求外部环境,承认利益集团的政策主体地位,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可以促使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平作为一个评价范畴首先以观念形式存在,它所反映的是以社会利益关系为客体的价值关系,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性是公平问题的实质内容.不同的评价主体受其所生活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阶级立场、认识水平等方面因素制约会对社会利益关系合理性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形成不同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4.
重整程序虽然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理念,但是其制度构建和运行应该以妥善处理私人利益为前提.在重整程序中,各类私权主体的法律地位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立法应该充分考虑到彼此的差异,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评价和调整.我国《企业破产法》在私人利益的调整规则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有待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经济属性,表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育经济理论是指导其发展的理论基石;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其资源配置方式;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是其投资格局;明显的全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明显的经济效益,但还必须在挖掘结构效益、明确自学考试参与主体的责与利、创造实现经济效益的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考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大尚 《云梦学刊》2009,30(6):65-67
高校财务关系及财务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这种趋势源于以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主因产生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应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多元化财务管理目标,以发挥资源最大化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及其职责进行研究。提出企业领导与企业技师、校长也应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其依据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已发生变化;体育课程决策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企业领导与技师成为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能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结构;校长是上级行政部门的执行者、是学校的领导者。并对各主体的职责进行阐述,以推动体育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利益多元化格局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赵仲英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着由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相互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Z这些相互协调发展的不同经济成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由此构成利益多元的化的新格局。现实生活中多种经济成份与利益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9.
公司重整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不仅债权人与债务人、股东、雇员、社会利益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而且在债权人内部,不同性质的债权人,如优先重整债权人、有担保的重整债权人与无担保的重整债权人之间亦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为确保重整制度、维护社会利益的目标得以实现,不仅重整立法应坚持利益平衡原则,重整司法也应坚持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0.
吴殿朝 《中州学刊》2005,(3):104-106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模式进行现代化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机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导致社会矛盾增多,社会分配不公与贫富差距拉大致使一些人产生不满情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大量存在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这些因素都与我国刑事犯罪的上升态势存在着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中职教育规模实现逐步扩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中职教育质量,既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诉求。针对目前中职教育质量概念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基于ISO9000族标准质量定义,分析了中职教育质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阐释了中职教育质量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以期为构建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保障机制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改善"问题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有效策略,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使其能够正常地发展,健康地成长,是促进中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中高职衔接、普职沟通工作,调查了河北省实施对口招生的6所高校不同专业领域教师对中职生源学生素质指标的评价状况.结果表明,对口招生高校中职生源学生总体素质为“一般”水平,不同专业教师对中职生源学生素质评价存在差异,中职生源学生素质评价低分指标集中于农医专业.提出提升中职生源学生综合素质,需要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分类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职业教育系统中,普遍存在工学结合不紧密的现象。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其原因,在于学校系统与企业系统缺乏统一平台,学校系统内部教学子系统和科研子系统地位不同,以及企业系统开放性不足。对此,应构建中央控制机制,实现学校教学、科研子系统的串联,鼓励企业将选人用人机制与高职学校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产学合作得以实现需要双方具有共同的价值和利益基础。但高等教育坚持的是社会利益导向的社会价值观 ,产业更趋向商业价值观 ,强调追求利润的价值需要 ,为此导致了合作双方的矛盾。现代产学合作的发展需要寻求企业与高校利益与价值的结合点 ,也需要大学自身进行组织创新 ,建立促进产学合作成功的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专业是连接教育和经济的桥梁,专业设置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抽取江苏省50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来分析专业设置现状,对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在工学结合、联合办学、对口升学与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还存在一定问题,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加强城乡及区域间联合办学,加强骨干、特色专业建设,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晓忠 《晋阳学刊》2013,(6):112-119
企业经济、环境、社会三重底线及道德与法律底线是企业生命线,企业底线坚守不仅对企业长远利益,且对社会底线与政府底线坚守及社会管理与政府治理,都有重大意义.通过对企业底线失守的现象分析、行业调查、动态考察及中西方对比等现状评估,可看到目前我国企业底线失守形势极其严峻.究其原因,企业主体责任不可逃脱,政府管理和监督责任更不可推卸.各级政府企业底线的监管存在着认识不足、法律漏洞、监管缺位、追责不力等责任缺失.为此,要善用底线思维,完善底线法制,加强底线管理,强化底线问责.  相似文献   

18.
洪玉梅 《学术探索》2013,(3):154-156
高职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高职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大学生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内在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激发高职教育的活力、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如何从法律层面加强对该办学模式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立法保护研究的重点。对校企合作的立法保护,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转型与发展。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美、日、德三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立法实践,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立法保障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保障构想。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