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法所得罪若干问题探析王学成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11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  相似文献   

2.
谈谈挪用公款罪适用中的三个疑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娃 《青海社会科学》2003,(1):104-107,111
198 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首次正式创制了挪用公款罪这一新罪名 ,1997年修订后的新刑法将挪用公款罪纳入第八章贪污贿赂犯罪当中 ,从而确立了其在贪污贿赂犯罪乃至整个刑法中的地位。此后 ,随着打击职务犯罪斗争的不断深入 ,为了进一步明晰刑法第 3 84条挪用公款罪的法条含义 ,以利于司法实务部门正确适用法律 ,准确地惩治日益严重的挪用公款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又于 1998年 4月 6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对挪用公款罪法…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1月21日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在我国刑事立法上首次正式创设了挪用公款罪这一新罪名,为打击挪用公款这种严重经济犯罪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补充规定》比较原则,且有疏漏之处,加之司法解释和经济犯罪理论研究跟不上等原因,近两年来,司法实践中又提出了不少重要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刑法学理和司法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正确统一地实施法律,更加有效地打击挪用公款犯罪和刑事立法的完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税收犯罪,是指违反国家税收法规,侵害国家税收管理制度,妨害国家税收管理活动,情节严重,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121条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的补充规定》、《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我国当前税收犯罪包括:偷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缴欠税款罪,骗取出口退税款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相似文献   

5.
《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的第11条第1款所规定的“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不是经济犯罪,而是不作为犯罪,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巨大,不能说明或拒不说明其来源,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此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与威信。从证据方面看,因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行无罪推定原则,被告人不负有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6.
完善走私犯罪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私犯罪活动破坏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走私犯罪立法内容和体例较之其他客体的立法更显得繁杂。我国刑法颁布后,为了加强惩治走私犯罪的需要,又先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了一些关于该罪的特别刑事法律决定、规定和条款。这些法律规定有:《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1982·3)、《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1988·1)、《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1988·11)、《关于禁毒的决定》(1990·12)、《关于惩…  相似文献   

7.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它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将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就检察机关贯彻实施刑诉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些看法,以供实践参考。一、关于人民检察院的职能管辖问题刑诉法第18条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读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8.
以行为主体的不同结构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单人犯罪、共同犯罪、单位犯罪与聚众犯罪四类。其中单位犯罪是修订后的《刑法》增设的。聚众犯罪虽非新增,但由原有的4个罪名增加为16个罪名,却是修订后的《刑法》的新规定。其中除两个新罪名《聚众斗殴、聚众淫乱》系从原有的流氓罪分解出来之外,共新设了10个聚众犯罪的新罪名。这应该引起理论界的注意。为研究之便不妨列举如下:原有四个罪名是:聚众劫狱《原第96条,现改为聚众持械劫狱,见第317条》;聚众“打砸抢”《原第137条,现第289条》;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及聚众破坏交通抗拒阻碍…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构想谢望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从1980年1月1日施行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治安及犯罪也出现若干新的情况。客观而论,1980年《刑法》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基于此,国家立...  相似文献   

10.
贪污罪是经济犯罪中危害性较大的犯罪,历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由于贪污案件情况复杂,涉及了一系列政策界限和适用法律问题,为了运用法律武器有效地打击贪污犯罪活动,刑法实施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 (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以及“两高”的一系列司法解释,都对贪污罪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贪污罪的法律规定逐步完善,但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从整体上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试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杨秋林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一日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规定的一种新罪,它为惩治手段诡秘的职务类经济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强化廉政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  相似文献   

12.
浅析票据诈骗罪□杨秋林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增设了“金融票据诈骗罪”的新罪名,从而将票据诈骗罪从普通诈骗罪中独立出来。一、票据诈骗罪的法律特征因票据本身具有明显而独...  相似文献   

13.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增补的一个罪名。它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其收入且差额巨大(30万元以上),而又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以非法所得论。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相似文献   

14.
简论“非法所得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是对我国现行刑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体现了全国人民要求严惩经济犯罪的意志和多年的殷望,同时对刑法理论的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近来发表的文章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补充规定》中关于“以非法所得论”的规定,这对“保护国家工作人员的业余合法收入似有不利之处”,“在实践中也窒碍执行”,等等。笔者认为,《补充规定》依法严惩国家工作人员中财产来源不明的“暴发户”是迫切必需的,是得人心、顺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刑法》第116条、《海关法》和《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可以把法人走私罪的概念表述为:法人走私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违反海关法规,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或物品进出国(边)境,逃避海关监管,以及未经海关许可私自出售持准减免税进口而无权出售的货物和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法人走私罪的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法人走私罪的主观要件,对法人主体来说,是法人整体的犯罪故意即法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法人意志支配下,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私活动的整体犯罪故意。对法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来说,则是其自身的犯罪  相似文献   

16.
论法人应作为犯罪主体李涛法人应否作为犯罪主体,国内外法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西方法学界对此已争论了一百多年,至今尚无统一认识,在我国也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我国在1987年1月颁布的《海关法》第47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  相似文献   

17.
刘传刚 《理论界》2000,(2):55-55
1999年 1 0月 2 5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针对 1 997年刑法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昂然作了《刑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这是新时期预防犯罪、惩治犯罪的需要。根据这一说明 ,将要在《刑法修正案》中 ,对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就弥补了现行刑法中的一个空白。同时 ,对刑法中有关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滥用职权方面的犯罪也将扩大规定。这一规定 ,增加了犯罪的种类 ,也就意味着增加了惩罚犯罪的范围。将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担保法》中的抵押权制度叶春燕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同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同年10月1日起,《担保法》正式实施。新的《担保法》规定了五种担保方式,即保证、抵...  相似文献   

19.
陕北《红色中华》报对扩大和巩固陕甘苏区的贡献李文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25日《红色中华》报社在瓦窑堡恢复出版,此时的编号为第241期,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虽然此时《红色中华》报的物质条件、采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被确立,其时间晚于民事诉讼,“行政案件”这一概念的最先确立是1982年3月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诉法(试行)”,其第3条第2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可见,最初的行政诉讼是附属于民事诉讼的。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的颁布,标志着行政诉讼的独立,故1991年4月9日经修改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取消了民诉法(试行)第3条第2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