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柔而趋刚 刚柔相济——从言语奢化禁则看语用法制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知常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79-82
语言制度有"约定"的正式语言制度与"俗成"的非正式语言制度之分,作为正式的语言制度,近年我国颁布的相关法规对言语奢化的语用异化行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禁则.这些禁则反映出语言制度创新"柔而趋刚"的语用法制化趋势,也体现出语用法制化"刚柔相济"的特征语用法规既具有人文亲和的柔性,又具有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刚性张力. 相似文献
2.
赫丽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3,5(2):100-101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由来,尝试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其基本内涵包括人与环境互利共生、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追求公平原则,强调利益均等。同时提出当前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支撑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养成符合环境伦理的行为习惯,要有环境伦理方面的实际行动,切实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87-89
目前手机短信中的不道德言语行为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污言秽语、小道消息、谎言、谣言、抄袭,这些不 道德言语行为对个人及社会易造成危害。本文从手机短信发送方式、发送者个人言语道德品质及社会管理三个层 面分析不道德言语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指出加强法律与技术方面的控制、建立言语道德规范体系、积极开展道德 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志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70-73
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有目的、有意图的认知活动.言语交际中广泛存在的模糊语言是言者、话语、听者和语境四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关联理论为依据,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对日常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的认知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提高交际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揭示人类模糊语言的一些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5.
闻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29-139
语用能力的培养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初、中、高三种水平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和小组访谈的方法,探讨语言接触、语言水平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语言接触明显促进了各水平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互动性强、有指导性的语言接触更有益于语用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并非平行发展,语言水平达到中级后语用能力才显著提升;语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多地受到语言接触程度的影响,理解能力受语言水平影响更为明显。研究建议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提高学习者接触汉语的量与质,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语用行为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燕萍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5-78,90
作为20世纪以来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哲学理论之一,言语行为理论在人类认知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部分——语用行为——产生的哲学背景出发,通过对奥斯汀和塞尔提出的语用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进行探讨,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研究语用行为的发展历程,指出对语用行为的研究拓展了传统语言学所主张的意义的概念,推进了传统的语言哲学研究,并且对心智哲学、语用逻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谈语用因素对幽默语言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默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体现了一个人对语言的活用能力。从语用角度分析,幽默是说话人 与听话人在特定的语境综合运用语用因素知识及模糊性达到的一种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光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英语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从教学目的出发,对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请求”和“恭维”这两个言语行为时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中英两种文化在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方面存在的语用差异,旨在找出这些失误的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学生克服语用失误的教学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吉益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48-53
话语标记语"对了"在现代汉语口语语篇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词汇化是一种句法组合的黏着固化,以形式独立和语义虚化为标志。词汇化使其发展成为语用标记,用来组织话语,并能彰显发话者的言语思维流程。这一特点在其语用功能和语境分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范畴化与语言的结构和单位密切相关。在运用语言的范畴化理论对言语幽默的本质进行分析后,发现语言系统范畴化的过程中会生成言语幽默。通过词的语义范畴与语境意义匹配、关联不同范畴事物、语言的范畴化的内在机制以及语言的范畴化的特征四种技能与知识的训练和习得,交际主体的幽黙能力会得到培养和提升。同时,言语幽默的相关研究也会对揭示幽默主体语言的范畴加工过程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6-21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以环境问题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其目标应当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因在于可持续发展内在地包含了公正、平等的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逻辑地包含着人类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丹元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1):84-89
中国当下影视审美无法回避国际文化的背景——“后语境”,正是在这种“后语境”中,不仅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前现代的、现代主义的和后现代主义的互渗。中国影视审美的现代性转换,既要主动融入这种国际文化背景,又要在积极参与全球性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准确地体现“先进文化”的思想,并将它视作一个完全开放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叶小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20-23
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常常发生“失灵”的情况,这必然带来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第三只手”,这就是伦理道德。这种伦理道德筑基于以人为本,诉求于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因而拥有巨大的活力和推动力,实在堪称“第三只手”。 相似文献
14.
黄成夫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60-64
人工智能语言系统是机器对人类智能的模拟,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具备人所具有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完成某些本来只有人才能胜任的工作。本文将就人工智能语言系统开发作一个回顾,指出开发的困难与前景,同时提出它的开发须从认知、社会、文化方面加以考虑,即与语言顺应同步开发才比较完善。 相似文献
15.
符号学应用于现代语言学 ,使语言学取得了新的进展 ,而翻译作为语际转换的过程 ,从符号学尤其是语言符号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为翻译学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广阔的道路。文章从语言符号的多重意义分析了英汉互译的过程以及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两个伦理论证维度——兼论生态伦理与代际伦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小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36-42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已然具有广泛共识的可持续发展观,并未在实践层面得到彻底贯彻。伦理学的证明在道德上为可持续发展可以提供有力的伦理辩护,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具有现实意义的伦理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证明和辩护可以在生态伦理和代际伦理这两个维度及其统一性上来展开。把代际伦理仅仅作为生态伦理的一个方面和环节,是有缺陷的。如果说生态伦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伦理维度,那么代际伦理则仍然是人与人的伦理维度,但与传统人与人的伦理维度已经有了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明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0,2(1):63-67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对环境道德教育地位的认识之不足 ,从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伦理学四大视角 ,对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之地位进行了再认识 ,从而全面揭示了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传统商业坚持的是利益最大化原则,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取得经济利益,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的商业活动必须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不损害当代人的利益,也不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态、审美、文化、科学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从各级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是在教育系统以外形成的另一套体育和文化教育系统.该系统使青少年运动员因偏重运动训练而导致文化水平低,分流与退役安置困难.针对这些问题,从伦理学视角对其进行规律、价值及效益评价.指出要实现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需做到:1)人的发展应与社会系统的发展相协调;2)结合奥运战略,从物质利益和精神状态2方面关心人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包含伦理因素在内的多维目标和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程立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3):88-93
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3大目标",但对此,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于是应当加强关于社会公正、经济伦理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伦理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