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身是黎族的一种传统文化。美孚方言黎族文身,是各方言黎族中文身图案和文身部位最多的一支,目前,美孚方言黎族60多岁以上的大部分老人都还保存有文身图案。西方村是东方市最大的一个美孚方言黎族自然村寨,通过西方村老年人的文身情况调查,可以探讨美孚方言黎族文身起因、文身文化和文身发展趋势等问题。调查研究认为,文身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目前消失速度最快的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晓云 《社区》2009,(20):58-58
提起文身,人们总会联想起胸口刺着青龙的恶汉或臂膀上雕有女人的美国大兵。把这种习俗看成是野蛮和凶暴的象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身,即在人体上用尖利之器刺刻图案,使色素渗入体内,留下永久性的花纹。由于颜料以黑色为主,如墨行文。故曰文身。  相似文献   

3.
“断发”考     
“断发文身”是古吴越民族族属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其民族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习俗,早期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但对其文化功能,却语焉不详,或将“断发”与“文身”混同为一。随着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研究的进展,对此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对“文身”解释尚可信,而对“断发”的研究却未触及文化产生功能之本质。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身现象在诸多民族中普遍存在,而黎族古老的女性文身传统的缘起解释众说纷纭,综观各类不同的梳理评论,析得文身的原初意义主要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简论文身的审美动因陈华文文身是文身氏族、部落和个体的语言,它用图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在澳大利亚土著背上几条纵列的疤痕,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经过献身仪式的人;而对于布须曼人来说,同样的功能则变成了前额文刻的线条。这种疤痕和线条,经过无数岁月的洗礼,依然如...  相似文献   

6.
文身风俗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身,指在人体上刻画剌字.人类是文化的动物,正是人类将文身赋予了文化的蕴涵.现代人普遍对文身存在怀疑、恐惧的心理.文身既是后进民族保留的图腾崇拜的标志,也是一种艺术方式的体现,还是反主流文化人群标新立异、反叛社会的一种标志.现今青少年的文身是一种亚文化现象的反映.文身行为不应当提倡.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文身是日本一直视为禁忌的东西,人们公开对文身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文身者在社交场合犹如老鼠过街似的,有一种见不得人的感觉。然而,近几年,随着西方文身的大行其道,日本社会也受到这股文身潮流的冲击,人们开始渐渐容忍它的出现。对文身者持默认的态度已为大众所接受,文身者也可以谨慎地在日本社会露面了。  相似文献   

8.
论文身习俗     
文身习俗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世界各地的许多原始民族和后起民族都曾流行过这种习俗。对于荚的追求,是所有民族文身的普遍用意。“交感魔力”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也是文身习俗所代表的基本社会功能。此外,文身还用于标明族徽,表记功绩等。文身习俗的产生,约在距今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身作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曾经声生过重大的艺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第一眼见到他,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手臂上的文身,精致细腻,层次感极强,有如水墨画般,他的嗓音,低沉、浑厚,略带忧伤气质,始终保持中等语速。安静而又清秀的脸庞透着艺术家的灵气,举手投足之间,竟有股禅意。宽大的袖服间透出的飘逸和臂上的文身相得益彰。他,就是木乃伊文身社的文身师周晓东,他的顾客都亲昵地叫他东东。  相似文献   

10.
百越族的文身习俗是图腾意识、生殖—婚姻意识和审美意识三种因素的反映。其中图腾意识是百越文身的最初动因,在此基础上衍生了生殖—婚姻意识和审美意识,而生殖—婚姻意识和审美意识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图腾意识  相似文献   

11.
陈俊东 《社区》2008,(20):33-33
傣族文身的习俗由来已久。过去,傣族男子到了一定年龄都要文身,如果没有文身,会被人嘲弄,会被视为懦夫和胆小鬼,遭女人嫌弃。没有哪个傣族女人会爱上没有文身的男人,传说中没有文身的人死后再投胎就不再是傣族。文身成了傣族男子美的象征,文了身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是有本事、勇敢的男人,是受人尊敬的男人。  相似文献   

12.
文身,在大部分现代人的眼里是一种野蛮,但在原初民那里,文身却是民族部落的仪式行为,包含着一种神秘超人的力量、一种族群身份认同、一种族制图腾膜拜.涤荡至今,文身所留下的意义已经模糊不清,更多时候仅作为一种展现时尚的艺术消费,如众多的纹身艺术节的举办.但文字遮蔽下的意义在活态的民族遗产以及无文字的大传统实证面前便可一览无遗,文身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所承载的原始信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原初民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远非简单的美饰艺术,其独特的图腾和驱邪避害之意义永不消失.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四年三月,我们调查了孟定区的傣族文身情况。孟定是文身的发源地之一,西南边疆傣族地区的双江、沧源、耿马等地的文身技艺都是孟定师传。现在这里聚居着傣族的傣勒(水傣)、傣捏(汉傣)一万六千多人。  相似文献   

14.
文身习俗作为人类古老的文化现象,曾经广泛流行于世界大多数民族中间。中国古代先民的文身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南方的百越各族尤为突出。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文身习俗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曾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人类文化就不能忽视文身习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黎族是文身习俗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本文首先对黎族文身的传承历史和遗存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然后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文化隔离、原始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等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黎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黎族文身传说之所以如此众多,是因为文身发生的场景融进了时代内容,加上汉人记载过程经历了传闻、观察和调查等阶段。今天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诸多传说中探究黎族文身产生的真正根源上,其他传说被作为不真实的内容排除掉了。但事实上,这些传说都是黎族不同时代的产物,融进了黎族不同时代的内容,具有历史价值。论题主要探讨黎族诸多文身传说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身新说     
文身应是一种开始于野蛮时代早期,而结束于文明时代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原始先民成丁礼仪中的一部分.它虽有中外学术界所说的"避害"、"族徽"、"装饰"等作用,但其根本动因却十分简单:在青年男女即将繁殖后代时.以神的名义,用文身等残酷的成年礼仪,将本部族的那些病弱青年杀掉,不准他们繁殖病弱后代.从而适度控制种群规模,推动种群不断进化,确保种群长久生存.在母权制末期和父权制早期,因生产力的发展,神的地位下降,人的地位提高,为了更好地用光洁的肌肤吸引异性,女子不再文身;男子的地位越来越高,责任亦越来越大,"种"是否优良对部族干系重大,因此男子仍必须文身.进入文明时代后,青年男女成年时虽然都不再文身了,但其头饰服饰均需有明显标志,以纪念先祖,体现族属,反映传统,显示成年,这是一种"亚文身"现象,说明人类生存状况已大为改善,人种质量亦大为提高,不再需要用野蛮方式来推动人种进化了.人类的文身史,记录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18.
百越是对我国东南和南方古代民族的泛称,与今天壮侗语族的各民族有亲缘关系。文身是百越族裔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梳理了百越文身历史的演变,并概述了百越文身的意义,认为百越文身历史及意义的演变与汉文化的南向扩张密不可分,从实用的驱邪避害说转向作为符号运用的多元阐释之路,正是不断吸收汉文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略谈文身     
文身,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它曾经在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中广为流行。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这一古老的习俗也已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但是,近两年来,当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学博物馆收藏的文身照片资料在武汉、四川、上海等地展出时,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为了解答热心观众的关注,笔者还应邀作了专题讲座。据现在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文身的兴趣,国际上也十分强烈。世界性文身展览自创立以来已举办了六届,1986年在英国举办的“文身艺术展览”,参加者多达万人以上,可谓盛况空前。在这篇短文里,笔者想就有关文身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求教于诸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上最早出现的两个行政区域称为“珠崖”、“儋耳”郡。两郡的得名均由当地的物产、民俗而来。“珠崖”因古代海南是珍珠的产地,故名;“儋耳”因古代当地的人民“耳长及肩”,“绣面文身”而得名。“珠崖”之名久已不传,而“儋耳”则衍变成了“儋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