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老子在<道德经>文本中唯一对实定法进行总体评价的一句话.历来学者们通过对此句中"法"与"法物"、法与刑的学理辨析使得老子在法令制度、政治国家等方面的思想逐渐清晰化.老子对于国家的法令制度这一专门领域是持谨慎与贬抑态度的.<道德经>里的法观念在于圣人之治下的有限法制之治,而这些有限法制又必须合乎自然之道,建立小国家,恢复原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2.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中对"治世之道"的追问首先在于对"道"的认识,批判非此即彼的认知逻辑视角.其次,"在世"的共同生活被营造的价值对立关系所支配,而只有"抹平"差异,才能在一种共同而自然的生活方式中葆有"道".最后,对于一种现实的国家治理,老子认为不应由"哲学王"来完成,而是应该遵循现世君王诸侯的自然现状,"在世之治"的现世智慧就是"无为而治".因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在世之治"而非"治世之在",这一观点进一步追深了政治哲学的逻辑基底.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哲学专著。《道德经》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及无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倾倒了众多中外学者。关干《道德经》的研究,中西学界高论迭出,赞语不绝。笔者在此仅从文学角度评判《道德经》,以认定:它也属于优秀作家的上乘之作。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细致观察和深切体验,是一切优秀作家必备的条件。“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老子,显然具备这个条件。老子写书的本意是为了论道、明道。但又认为:道存在于夭地人间万千事物之中。因此,《道德经》的理论紧密地联系着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老子的论道之…  相似文献   

5.
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十八大以来,国家紧盯"环保问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实际上,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老子就曾在《道德经》中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道德经》中,"不争"共出现8次,与之涵义近似的还有"知足"、"知止"、"不敢为天下先"、"无为"等,它们亦频频出现于《道德经》中.老子所说的"不争",并没有反对斗争,特别是反对为了推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进行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思想斗争、社会政治斗争等的涵义;把老子的"不争"说成是反对斗争,特别是"站在没落奴隶主立场上",反对人民群众反抗压迫者和剥削者的斗争,是对老子思想的严重误解.  相似文献   

7.
由于《道德经》中体现了较丰富的战争及谋略思想,所以一些学者据此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甚至是讲阴谋的书。本文在对老子战争、谋略思想的精神实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更准确理解《道德经》所论述的主旨———"道"的本质含义。本文认为:老子的"道"是情怀和规律的高度统一;情怀是根本,是实质,是理解老子战争、谋略思想的钥匙,也是澄清误解、辨别是非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子《道德经》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文章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阐明了斯坦贝克与《道德经》的事实联系。在此基础上以《罐头厂街》为例深入分析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智慧在斯坦贝克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指出《道德经》有力地参与了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建构,为当代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相似文献   

9.
约在六朝后期至唐初,在吸取《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等古灵宝经内容的基础上,"十戒"与"十四持身之品"相互结合,并最终形成《十戒经》.道教灵宝派尊崇老子与《道德经》的传统、《十戒经》自身所呈现出的儒家色彩、动荡的社会环境以及现实的需要等,是促成《十戒经》与《道德经》相互结合并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十戒经》与《道德经》的结合流传带有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西方有限政府理论主张以宪政制度来规定政府权力的作用范围和具体运作程序,从而保证政治权力之合法性及其与社会的合理互动.但老子的有限政府思想在理论出发点和实现保障上与西方有限政府有着根本的区别.老子倡导的是"有"与"无"对立统一的自然之道,而非"无为政治","安平太"构成了其价值取向和政治理想.从上述政治观出发,老子主张建立一种遵循自然之道和守无、柔弱、知止诸原则的有限政府,这在政府的职责、权能、组织形式、领导者素质和管理行为等方面均有所表现,这是一种高效、有限的政府.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生态智慧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生态思想的关系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略。文章运用实证考察的研究方法,阐明了《道德经》与斯坦贝克的深刻渊源;通过比较《道德经》与非目的论思想,剖析了《道德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思想的契合。研究表明,《道德经》的生态智慧对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建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从18世纪开始日渐广泛地影响国际社会,其译本在国外的文本旅行,逐步融人世界文化观念、日常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在相当大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道德经》的翻译史来看,从传教士翻译为主到中国知识界的广泛参与,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沉浮历程;从翻译策略的适应性追求来看,归化策略是《道德经》深化到西方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从翻译传播的社会效应来看,外国学者、普通民众以及中国人日益增强的《道德经》思想认同,彰显了该经之翻译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是中国典籍中的一朵奇葩,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90篇《道德经》英译研究的相关成果,对《道德经》英译研究的现状,包括译本的分析与对比、译者视角、关键字词和风格的探索、《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总结,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五千言中蕴藏着丰富的传播观念,而且就其思想底蕴看,其与西方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在一些传播思想上虽是貌离却神合。为此,本文主要从人文自然思想特点以及思维模式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进而阐明老子人际传播思想本身的独异性。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是一部深邃玄远的中国文化典籍,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出现过诸多译本。就英译本而言,不乏名流大家的珠玉之作。其中英国汉学家约翰·闵福德的英译本甫于2018年底出版刊行,作为其本人同时也是该部哲学经典的最新翻译成果,便是不容忽视的一部作品。文章通过描述性地梳理分析发现,译者治学基础扎实而经验丰富,底本选择依循传统又别具匠心,体例编排合理严谨,译笔行文简约精妙,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语言模糊现象是《道德经》的特征之一,它主要包括语音模糊、词义模糊和句法模糊三个方面,具体体现在通假字的使用、一词多义和句法模糊上。本文拟从语音模糊、词义模糊和句法模糊三个角度分析不同译者翻译《道德经》的模糊语言时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内涵深邃,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奠定基石。老子《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国茶道的重要思想源泉。文章是茶者以品茗方式解读《道德经》哲学内涵的心得感悟,以中国茶道研修的基本方法——静品心法为逻辑主线,以茶人视角,由茶入道,谈茶论道,品茶修道,因茶悟道,希冀将老子智慧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读者,使之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人们做心灵的对话,给广大茶人以睿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蔡觉敏 《东方论坛》2014,(2):107-112
米歇尔的《道德经》译本体现了他从西方文化角度审视东方,强调道家观点与西方文化相异之处,其文本诠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道"之本源性的理解,二是对概念、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的否定,三是对"本我"的强调,四是主张因任自然的"道"性生活。这种对文本的诠释体现了西方文化对"道"的欣赏。  相似文献   

19.
在《老子》中 ,老子提出了宇宙生成论 ,并表现出对自然的偏爱 ,倘从中国古代思想家独特的思维方式 ,即以自然说明人文的特点 ,并具体结合老子哲学观念构建的基本方式来考察 ,老子的这种偏爱自然的倾向 ,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出老子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