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是“魏献子”还是“魏庄子”近来翻阅王彬主编的《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所选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文中有“(?)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云云。我生活在石钟山麓的湖口县,自幼熟谙《石钟山记》,清楚记得原著作“魏献子之歌钟”,这里怎么写成“魏庄子之歌钟”呢?是编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中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作了如下几种尝试。 找出“文眼”抓住关键性的语句。例如教《石钟山记》时,抓住两个“疑”字,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积极思考,领会到:两个“疑”字,意在提出问题,既设立靶子以供批驳,也为下文游石钟山探其得名的缘由巧妙地作了铺垫。郦只说“微风鼓浪,水石相搏”,没有讲出发出声音的关键所在,钟磐在水中都不能出声,何况石头呢?无怪乎“人常疑之”。这为叹郦说简略伏笔;李说石头能发出“函胡”“清越”的声音。“函胡” “清越”未必是钟声,石头能敲击函胡清越声音的多得很,为什么这里独以钟名,这又为笑李说浅陋伏笔。文中一笑小童持斧扣石的举动,实质是对李勃“扣而聆之”的彻底否定,意在证明自己“疑得有理”。二笑则是作者通过探索证实郦道元之说不可靠后流露出的欢悦之笑,又是照应正文中的“人常疑之”。这样,叹郦之简,笑李之陋则是紧接着郦、李两种错误说法而作出的精当评价。  相似文献   

3.
游石钟山     
钟雨 《老友》2013,(7):52-52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因为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为解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散文《石钟山记》被编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该文的第三段里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对上文中的“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句:一本语文教学参考材料里说:“而那些渔人船夫,虽然知道这些情况,而不能把它说出来……表现了作者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又一本语文教学参考材料里说:“特别是看不起渔工、水师,更应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怀古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城北20公里处,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云台山绿树蓊郁、泉水丁冬,风景十分秀美,而且还有许多历史掌故和传说。云台山景区有一个长约数公里的湖面,湖水碧绿,波光粼粼,名曰“子房湖”,是为纪念张良(子房)而得名。当年,张良雇人刺杀秦始皇未获成功,逃至今云台山避难。后为纪念他,遂将张良避难之沟命名为“子房沟”,沟中湖水称“子房湖”。小寨沟河谷里有一巨石,名试剑石,还有点将台、饮马池。据称这里是当年秦王李世民的屯兵之处。隋末山西境内地方军阀刘武周被秦王李世民击败,刘…  相似文献   

6.
浩气永存     
<正> 我曾读过沈从文先生写的《记胡频》与《记丁玲》印象很好.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一期刊登陈明同志的文章——《丁玲在推迟手术的一年里——关于丁玲复出后四篇文章的琐记》.文章约用一半的篇幅反复强调沈从文一而再地“对丁玲缄口不提“他写过《记丁玲》.原因是文章的“失实”“编造”,歪曲胡也频、丁玲与革命的关系.”我感到非常惊奇.为此我重读《记丁玲》,也找到了《诗刊》发表丁玲写的《也(?)与革命》,想懂得其中的真意.  相似文献   

7.
王涛 《社区》2006,(22)
户部巷是一条与武汉小吃颇有渊源的小巷。与其他地方小吃街不同的是,这条颇具地方世俗特色的小巷却有一个官方色彩浓厚的名字——户部。有关户部巷的得名,史料中并无确切记载,民间流传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明清两朝,武昌城内衙门云集,而布政司主管钱粮户籍,民间称为“户部”。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此巷曾经出过一位官至户部尚书的人,户部巷因此而得名。但无论传说的虚实,这条小巷历史悠久是确定无疑的。南宋时,…  相似文献   

8.
(一)“敛容”.(《琵琶行》,226页注)注为:正容,显出严肃的样子.“正”表示动作或心理状态持续的过程,“敛”,收起.虽然“正”和“敛”在词意上有相交的地方,但“正”不能准确表达“敛”的意思,“敛容”,应改为“收起(悲怨的)神色,显出严肃的样子.四、“硿硿焉”.(《石钟山记》,231页,注)注为:这里指硿硿地(发出的响声).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对“焉”的解释没有异议,但联系上句,我以为注应改为”(发出)硿硿的响声”.因为“硿硿”是象声词摹写石头落地或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而不是修饰怎样发出声音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诗歌流派,常常围绕着一种刊物而形成,也因此以刊物而得名,诸如“新月”派就因《新月》杂志而得名,“现代”派就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七月”派就因《七月》杂志而得名.沿此命名法,我将1937,8—1941,1几年间相继存在的《高射炮》、《五月》、《时调》、《中国诗坛》、《战歌》等五个诗刊的诗人们形成的一个诗派,称为“中国诗坛”派,这是一个坚韧性极强、倾向性始终如一的诗派.“中国诗坛”派,源远流长.1928年,郭沫若的诗集《恢复》的问世,显示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实绩;30年代初,殷夫的“红色鼓动诗”,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的兴起;1932年,中国诗歌会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成为强大的自觉的诗歌运动.“中国诗坛”派便是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形势下的继起  相似文献   

10.
“记”是文体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来主要用以庆贺庙宇、书斋、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落成,或纪念作者生命中的某一件事.但在苏轼手中,“记”成了他思考的工具,包括自我认同、作者和外界的关系、佛教思想和实践的种种争议、对绘画的理解、收藏书画所遇到的问题、行政策略的选择、通往知识的途径等.苏轼早年灵活地应用记体,熙宁年间拓宽记体的内容,他的记体文在乌台诗案中被他的政敌曲解成为迫害他的证据之一;而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他又用记体文表达他对新环境和作为逐臣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出土秦器物铭文和封泥中有“诏事”或“诏使”“诏吏”二字,辨析众多隶释意见,实指同一职官。一般认为诏事是负责管理制造器物的职官,与属邦有关。但从职官命名原由来看,诏事本职实非负责管理制造器物,而是负责接待来朝聘的诸侯、友邦使者,是典客的属官。秦汉易代,文献和出土材料未见再设诏事之职。由于“诏”字作为皇帝专用的禁忌,“诏事”作为职名并未见有原来意义的设立,而汉代诏使与秦诏事名同实异。  相似文献   

12.
元代诗人萨都刺的族别问题,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近几年来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甚多,有维族、蒙族、回族、汉族以及阿拉伯人等多种说法。对于他的姓名,探讨者尚不多见,而李一氓先生推测“萨都刺”其名,中间应有省略。他的原名,应该是萨××·××都刺(见《扬州师院学报》1983年3期《回族诗人萨都刺姓氏年辈再考订》)。参照元代大量外族进入中原之后的命名习惯,如廉惠山、贯云石等,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13.
宋代文豪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年)至江西九江,驾舟游石钟山,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这篇文章许多文选本都收录,如《唐宋八大家文选》、《三苏文选》、《宋文选》以及许多  相似文献   

14.
剑川石钟山又名石宝山,由于有百余尊石刻造像雕刻在形如覆钟的巨石上面,因此被称为石钟山石窟(见李元阳《石宝山记》和康熙《剑川州志》)。石窟中最醒目的第一窟为王者造像。其外形雕凿呈殿堂式,窟的外周雕有连珠纹饰,窟内雕有石刻造像九躯。正中为一王者像,头戴莲花瓣高冠(即《蛮书》上说的“头囊”。)身着园领宽袖长袍,两手插入袖内,平置腹部,端坐在一双龙椅上面。椅后又雕一方形屏。王者像的坐椅下面雕有须弥座,座前雕一童子,盘腿而坐,头顶托盘,左手撑膝,右手用力扶住头上的托盘,盘内安放有香炉、果品等物,盘的边沿均雕有莲花瓣纹饰。王者像的右侧雕立像三躯,前面一  相似文献   

15.
子言 《社区》2008,(30):1-1
10月,最让人关注的生活话题要算是“结石奶粉”事件。在热议食品安全的语境中,有人把以前曾经流传的种种“有毒食品”说法综合在一起,编成了一篇“有毒食品大全”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看了它,您可能认为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了;好在紧接着就有一个“纠错强帖”出笼,点评了“有毒食品大全”中的不妥说辞,让人心里稍感平静。事实上,当你就一件事听到太多说法而无所适从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想想到底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16.
《琵琶记》没有列入《荆(钗记)》《刘(智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大南戏之内,不少人为它叫屈。王骥德《曲律》(1610)已经说不清这个说法的由来,但是一个来源久远而被公认的说法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南词叙录》称《琵琶记》的前身《赵贞女蔡二郎》为“戏文之首”,但《琵琶  相似文献   

17.
师陀小说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默默工作的作家 师陀(芦焚)是一位在三十年代初期步入文坛的作家。原名王长简,河南省杞县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他在为自己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写的序言中说: 是数月前的事了,一位编辑先生命我写一点“自己”,兼用作序。现在序是写成了,但是关于“自己”我却以为应该留给伟人们专利;而我呢?只是一个小人物,对于  相似文献   

18.
“赫兹利特《初识诗人记》简说”一文,概要地评释英国散文家和批评家赫兹利特的记叙文杰作《初识诗人记》(1828年)的内容和风格,指出:赫兹利特在作品中忠实而热情地回忆自己于1798年二十岁时认识青年诗人柯尔律治和华滋华斯的经过;他着意记述柯尔律治的言和事,强调其辩才和评判力;他反映了他和柯尔律治在青年时代的友谊,他在创作上受过柯尔律治的启发,以及他对哲学和文艺的兴趣和敏感;他叙事写景,很有诗情画意;他的文辞,鲜明、生动、有力.  相似文献   

19.
<正> 《潮州史事三题》(载《韩山师专学报》1990年1期)一文,在初唐潮州的地域与人口一节中,所论错误颇多,而福建、长汀州即其显著者。文章说:“潮州的地域和人口均与漳州、长汀州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初以为作者一时误把汀州作长汀州,及再阅下文,始知非是。因为作者一再提到长汀州——“建议在此置州获淮;这样就建立了长汀州(因长汀溪而得名)。为此,潮州北部又割去了相当的地盘给长汀州”。两唐书《地理志》说汀州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20.
法中建交的幕后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央情报局的说法,1963年10月,戴高乐是在“背水一战”。如果他想继续成为“欧洲的头面人物”,他必须作出“绝望的”创举。那些美国间谍以为这一创举事关西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