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8,(1):31-39
由里耶秦简可知,秦代乡官、县属吏、县尉间的绝大多数文书往来,均需经由县令、县丞转送;乡官、县属吏、县尉没有自主收发县外文书的职权,这一权力掌握在县令、县丞那里;县令、县丞能越过所属郡直接与外郡县令、县丞乃至郡守、郡尉以文书联系;目前所见,唯有文书传达目的县未明或目的县为同郡的所有属县时,跨郡的涉县文书才需要通过目的县所属郡的郡守或郡尉来转发;秦代县间的文书往来,一般遵循"县令→县令""县丞→县丞"的对等文书收发原则,但当县令、县丞中一方不在署或空缺时,另一方可代替其处理文书。这一变通亦适用在二者同上级的文书来往中。整体而言,县令、县丞处在秦代地方文书行政中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2.
对岳麓书院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的取材特色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其与当时的律令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同性质的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等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说明它们都是当时"学吏"制度的产物,其内容是"为吏"者必备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而且还怀着“兼济天下”之志,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其民本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廉政为核心的吏治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社会改革的积极愿望。  相似文献   

4.
"输作"在简文中亦被称为"输"或"论输某处作",是秦王朝通常配合"完城旦舂"等刑罚所使用的一种处罚方式。其惩罚特征有二:其一是远距离调动,异地服刑;其二是到达目的地后的"苦作",且不得赦免。"输作"主要针对那些对秦王朝统治秩序构成潜在威胁的人,如主张合纵反秦者、反秦活动的参加者以及挑战统治秩序的"悍"者。据现有资料已知的"输"目的地有巴蜀以及设置在洞庭"难亡"之处的一些"恒迁所"。管理方面,在连坐的基础上实行购赏制度,鼓励互相监视与告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嘉庆九、十年间发生于湖南的两件侵贪案为例证,剖析嘉庆朝地方吏治领域的弊端,同时梳理了清代尤其是嘉庆朝惩贪律例的流变及其对当时吏治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初步探索了"嘉道中衰"时期地方吏治中的因果、得失.  相似文献   

6.
法家思想的整体特征表现为注重现实的关怀,以追求功利主义为基本目标,非道德化倾向严重。法家以其独特的人性论(趋利避害)为逻辑起点,以君主之利为本位,建构了一套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政治践行目标设计的思想体系,这些都塑造了法家的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正郑观应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和维新思想家。早年为洋行买办,后以所学"商战"经验积极倡办实业。在长期的实业、政界生涯中,注重了解中外形势,对比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忧心国家和民族命运,致力于探讨国家富强之策,写下以《盛世危言》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篇章,对晚清吏治腐败进行了揭露与抨击。军官腐败溺职素餐郑观应长期考察清代军队情况,不仅对八旗、绿营腐败不堪、  相似文献   

8.
秦代曾颁发“以吏为师”的政令,施行的情况却于史无征。里耶秦简编号为J1⑨1~J1⑨12的12支简,简背面都抄有一条相同的公文,此种现象既非正式公文的形式,也不会是留存档案的资料,可以认为是学习抄写公文的练习简,故而是目前仅见的“以吏为师”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9.
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张家山汉简《钱律》开辟了大一统国家货币立法之先河,对比此二种法律文书,结合考古资料、传世文献及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在货币法律文书文体、货币种类、货币硬件管理、货币换算、铸币权等方面,汉代货币制度较之秦代有继承也有修订,比秦律更加完善,为汉武帝时期货币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诸侯给争霸的时代,也是言论自由,文化繁荣的时期,由于当时的社会转型期的状况,各种学说纷纷兴起,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各自坚守自己的学问阵地,推行各自的治国之道,尤其是儒、道、法三家更是各执一词,相互攻讦和吸收,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他们相互攻击又相互吸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律思想,为中国法律思想几千年的发展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星光璀璨,本文通过对儒道法三家法律思想进行比较,加深对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认识,以期更好地为现世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官吏是封建国家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因为政策执行情况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着皇朝的长治久安 ,所以治吏便成为治国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汉代诸子通过对两汉各个时期吏治状况的论述 ,深刻揭露了官官相护、贪污奢侈、对劳动人民的中间盘剥等吏治腐败现实。在此基础上 ,他们又纷纷提出相应的治吏主张 ,如打击贪污腐败、加强法律监督、增加官吏俸禄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里耶秦简纪年文书的全面梳理和人名分类,可以发现"守""守丞"职称的正确含义以及县吏调动的取向。通过"迁陵吏志",可以看到迁陵县官啬夫及长吏不在署或出缺人数过半,反映了当时迁陵县里频繁出现代理职称是一种常态。秦代县级吏员的升转体系,其中的关键在于无秩(令史)与有秩(啬夫)间的转换、少吏(啬夫)与长吏(丞)间的转换,最后丞、尉升转为县令,成为600石以上的"显大夫",就获得与此下县吏不同层次的地位。这一升转体系的运用中,代理职务体系会成为重要环节,是不可忽略的普遍行政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权论刍议     
在人权标准上,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分歧在于,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各国人权状况的好坏。西方国家统治者认为,他们的人权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别国都要向他们看齐。研究表明,除了最低限度的人权标准之外,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还需要有与其相应而各不相同的人权要求和判别标准。此种“梯度人权说”,是人权问题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文化是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全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主体文化 ,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努力实现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 ,确保党对先进文化的主导权和控制权 ,是我们党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赵翼论吏治——读《廿二史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翼是清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在他的史学名著<廿二史札记>中,他对"历代治乱兴衰之故"进行了深入而精到的研究,于历代吏治尤为关注.赵翼分析了影响吏治的几大因素,指出君主、官吏素质低下及不受监督的权力是造成吏治败坏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赵翼提出了整顿吏治的措施,其中,对制度的论述最为引人注目,颇具近代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岗前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课程内容不应该仅仅是与"教师资格"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推衍,岗前培训的实施还应该与新进教师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构密切相关。岗前培训的内容应该大量融入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现实状况,并在教师岗前培训的教育理论与学校的现实之间保持一个动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吏治的好坏影响着民心的向背,民心的向背决定着王朝之兴亡、国运之盛衰。乾隆中后期以来,清王朝吏治败坏,腐败丛生,整饬吏治势在必行;咸丰帝即位,肃顺秉政,接连兴起几个大狱,意在抑制腐败;肃顺对吏治的整顿,为清室的"中兴"扫清了道路,提供了条件;肃顺整顿吏治的成效虽然是明显的,但他对官吏的惩处既没有超越法律的规定,与前期同类案的处治相比较也没有从严;吏治腐败已成为王朝的痼疾,肃顺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澄清晚清吏治。  相似文献   

18.
积粮备灾与明代吏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粮是救灾的物质基础.为积粮备灾,明政府不仅将预备仓积粮达标与否与地方官的考核、黜陟结合起来,而且采取了纳粟入监、纳粮任官、纳粮免考、纳米充吏等多种措施.这些措施的采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救灾钱粮的筹集,却给明代吏治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锡鸿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任驻德公使 ,也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保守主义者 ,主张从内部整顿吏治 ,以挽救清王朝。他认为整饬吏治须 :成定制 ,赏罚严明 ;维护社会公德 ,整顿土习 ,维护官吏的荣誉感 ;裁减各级政府冗员 ,废除捐输 ;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要做到“以礼驭吏 ,以德率吏”。  相似文献   

20.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它不仅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而且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对我国后世政治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秦朝短短15年就覆灭了,究其原因,治国管理上的弊端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研究秦朝灭亡行政管理思想,能给今天的组织管理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