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于红 《社区》2006,(12)
我在巴黎进修一年半,搬了3次家,用朋友的话说,就是总算从郊区农民做回城里人。刚到巴黎的时候,我住在第92区。它的位置在巴黎的地铁图上标称“第三圈”,有点像北京五环外的意思。到巴黎第一天,我从机场被车直接送到这里,走的是外城环线,连巴黎的面儿也没见着就变成了“郊区人”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8,(7)
晚年的卢梭,在写完《忏悔录》以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孤僻和近乎神经质的人。他在巴黎郊区一处简陋住房里隐居起来,谢绝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如今在法国,这条以卢梭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改叫让·雅克街,成为一道让人朝拜的风景。但  相似文献   

3.
在巴黎第19区,有一个教书育人、辛苦耕耘了20个寒暑的中文学校,这就是法国中华学校。1980年,法国丁氏公司东主丁伟星、李文瑛伉俪买下了这个两层楼的僻静院落,他们从当时华人急需的法文班入手,1981年创办了这所在巴黎华埠颇有名气的业余学校。 今天的中华学校,学生超过700人。每周三、周六的下午,周日的上午,5个教室坐得满满的,一群群中国孩子他们  相似文献   

4.
彭佩 《社区》2012,(33):60-61
舅舅侨居法国多年,在他的盛邀之下,我赴巴黎看望他们一家。身在法国,总感觉法国人的骨子里充满了亢奋的细胞,他们喜欢热闹,哪怕是开个派对,或是几个朋友相约出去玩,他们都说是“过节了”。  相似文献   

5.
魅力巴黎行     
刘德忠 《21世纪》2006,(10):26-27
巴黎被人称作浪漫之都。即使从未去过巴黎的人也会脱口说出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等著名景点。很多人也曾梦想着有朝一日到巴黎去领略她的魅力。因为工作的关系,今年7月27日我终于踏上了这座美丽城市的土地。提到巴黎,就不能不提塞纳河。全长776公里的塞纳河起源于法国东部朗格勒高原,由东向西蜿蜒穿过巴黎市区,穿越巴黎的13公里长的塞纳河水像一条绿色的丝带,在它的两岸,分布着巴黎很多著名的景点——雄伟壮丽、庄严神秘的巴黎圣母院;巴黎的象征、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的卢浮宫;安葬拿破仑的荣军院……塞纳河像一…  相似文献   

6.
犁航 《社区》2012,(20):49
新小区,算是郊区了。古田把房子买在小区的最深处,图安静。小区的前半部分,离大门近的几幢楼,搬进来的都是一些本分而厚道的人。据古田推测,他们来自农村。楼下一辆辆小皮卡,运来老式的家具和锅碗瓢盆。现在很多农民比城里人富裕,可他们身在城市,习俗仍在乡下。城里人,屋子小,  相似文献   

7.
晚清驻外公使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所说的油画,为法国19世纪知名的全景画《围攻伊西要塞》,一名《围攻巴黎》,由画家菲利波托父子合作创作。晚清到过法国的许多中国人曾观赏此画并记录感想,他们对此画不约而同做的民族主义的解读,是一种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8.
高同先 《社区》2005,(24):3-3
前一时期,法国的骚乱蔓延至全国。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规模最大的骚乱,据说,起因仅仅是因为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在躲避警察时不幸触电身亡。而深层原因在于巴黎郊区的北非移民受到歧视,就业率低,地方管理混乱。北非移民积怨已久,只是遇到了一个可供爆发的由头而已。  相似文献   

9.
巴黎来去,匆匆虽仅九个月,却也见到了不少法国史学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对我说:“你来到法国很走运,因为尽管法国的社会科学几乎已‘美国化’,然而法国的史学却不仅保持着自己的特色,而且还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事实也确是如此。自上世纪初米涅、基佐、梯也里等人创始的浪漫主义史学出现后,中经密什勒、奥拉尔、索累尔等著名史家的共同努力,遂使法国的史学在国内外均享有盛  相似文献   

10.
林卫光 《今日南国》2006,(16):48-49
每逢年底,法国媒体总会公布一个名为“法国哪里生活最舒适”的排名。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浪漫花都”巴黎,还是“蓝色海岸”尼斯,都不受这些排名的“待见”,而西部诺曼底和南部普鲁旺斯的农村地区却经常“榜上有名”。这完全是因为法国农村生活最舒服。去过法国农村的人,经常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业型农村,它们主要集中在西部诺曼底的农业发达区和西南部波尔多周围的葡萄园种植区;另一类是“第二住宅”型农村,它们集中分布在法国西海岸、南部阳光充足地区以及各个大城市的周边地区。无论说起哪类农村,法国人都会津津乐道,因为在他们看来…  相似文献   

11.
1965年,我和一批青、中年同学踏上到遥远的法兰西去留学的征途。我们第一次在巴黎郊区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玫瑰泉”的地方,在那里开始了当时许多中国留学生的故乡之梦。 当时赴法留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高中毕业的青年学生。他们未学过法语,准备去法国初步掌握法语后再上大学,攻读其他专业。另一类则是高等院校的法语教师和国家干部,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法语水平,主要是去进修法语,大都已过而立之年,我是其中之一。 盼望老师能仔细批改作业 到达巴黎后,我们住在巴黎市近郊的一幢简易楼房里,座落在一个叫“玫瑰泉”的地区。那是…  相似文献   

12.
文艺作品既然是客观现实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就必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并给读者以某种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注意文艺作品的倾向性问题,他们通过对作品的评论和关于倾向性问题的论述,对当时落后的、反动的和“理想化”的倾向进行了斗争,肯定了进步的、革命的倾向,从而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倾向性的历史的和美学的批评相统一的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从批判《巴黎的秘密》谈起 《巴黎的密秘》是法国作家欧仁·苏于1842——1843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掩盖在繁华之下的巴黎的上流社会、黑社会、贫民窟的生活内幕,以离奇曲折的故事吸引着广大读者,法国《评论报》于1842年6月至1843年10月连载,立时轰动巴黎、轰动法国。书中主要  相似文献   

13.
巴黎书店:一道独特风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法国,那可说的层层面面太多,文化艺术更是他们的特色与优势。仅这“书店”一栏聊聊就足以成为巴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究竟什么吸引着法国人爱书、习惯性地看书?因为书本购自莎士比亚书店?或者是因为书店邀请读者即必弹奏钢琴?还是因为左岸边上经常有名人出没?抑或什么都不是,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8日,我和老伴正在法国探亲,赶上法国各地正举行规模不等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活动。上午,我们在巴黎近郊古贝瓦市大街上看到一队队由二战老兵、少先队员和地方名流  相似文献   

15.
半山 《可乐》2008,(1):14-15
苏娴在法国一家中餐馆打工时,被总统候选人——时任法国内政部长的尼古拉·萨科齐相中,成为他的华裔助选代表。她帮助萨科齐竞选成功,赚得近百万元劳务费。错认明星苏娴毕业于南京一所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秋,南京一家劳务输出公司招60名奶牛保洁工人去法国工作,为期两年,年薪五万元人民币。她报了名,有幸被选中。不久,苏娴来到巴黎郊区一个奶牛场工作。  相似文献   

16.
面前的法国人很优雅,衣着纤尘不染、有型有款;他很细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一丝不苟地认真;他的眼神散发着巴黎五月阳光的温暖和煦,他的法语会让人遥想雨果笔下静静流淌的塞纳河;而他一直在纠正你关于"法国是浪漫的"偏见,他坚持着:他不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法兰西,这个人就是法国驻华商务参赞伯努瓦。  相似文献   

17.
群像扫描     
《华人时刊》2011,(6):32-33
温州籍华人首届欧洲中餐厨艺大赛夺冠首届欧洲"淘大厨艺大赛"决赛最近在巴黎隆重举行。来自荷兰、法国的6名参赛者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比赛,最后由代表法国亚洲餐饮同业联合会出赛的温州人陈建斌获得了一等奖。自2010年6月以来,"淘大厨艺大赛"先后在德国、比利时、法国和荷兰举办了分赛区比赛,并决出6名优胜者共赴巴黎参加总决赛。除了陈建斌外,参加这次决赛的另外5人分别是来自荷兰的焦方琪、法国图卢兹的马磊、巴黎的黄翰和  相似文献   

18.
何农 《社区》2003,(20):33-33
科安夫妇今年40多岁,丈夫米歇尔在一家公司当会计,夫人约埃尔在巴黎一所公立学校教初中绘画和造型艺术课。他们的家庭是法国社会中典型的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家庭。大学毕业20年后,经过两人共同奋斗,他们已拥有两处住房。在法国,是否拥有第二处住房,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他们现在的主要住宅,即“第一处住房”是巴黎市区的一个复式单元。楼上三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社区》2005,(24)
法国骚乱给我们的警示前一时期,法国的骚乱蔓延至全国。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规模最大的骚乱,据说,起因仅仅是因为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在躲避警察时不幸触电身亡。而深层原因在于巴黎郊区的北非移民受到歧视,就业率低,地方管理混乱。北非移民积怨已久,只是遇到了一个可供爆发的由头而已。在法国这样一个看上去平和、友善与相对稳定的社会,也存在巨大危机潜藏的可能性。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复杂多变。我国城管的基层单位落实在街道,虽然每个街道的城管科在维护城市公共秩序上尽职尽责,但是近来,…  相似文献   

20.
舒默 《社区》2005,(9):20-21
银枫家园是北京市的一个中高档商品房小区。居住者大都是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人家,在常人看来,这里的富人万事不求人,也不与人交往,住在这里,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十分冷漠。然而,2003年底,这里的新业委会成立后,把工作重点转到了积极的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上来,使社区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顺风车站”使人人心里有互助“顺风车站”的创意缘起于一个业主给业委会讲述的一段在法国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开车到巴黎郊外,天下着雨,车陷在泥里出不来了。很多人都停车问是否需要帮助,可谁都没有好办法。正在这时,过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农民,他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