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福利》2012,(1):62-62
近日,民政部发布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今后将实行集中养育、家庭领养、模拟家庭照顾、助养、代养、寄养相结合的多种孤儿养育方式,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保障制度安排。同时,建立儿童津贴制度,并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逐步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重病、重残、罕见病儿童和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等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5,(10):F0003-F0003
对无法寄养和收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由政府出资兴建福利机构集中供养。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集中养育机构,通称“阳光家园”,它是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实施的集中供养,是对分散供养的补充,是养育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3.
从1994开始,救助儿童会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在孤残儿童养育、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等方面一直有着很好的合作。双方组织了多次有民政系统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与的儿童福利国外考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为探索孤残儿童养育的有效模式,拓宽儿童福利的工作思路,更好地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2006年1月,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英国救助儿童会双方共同组团对苏格兰进行考察,学习、借鉴苏格兰的儿童福利制度和替代养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孟超 《社会福利》2009,(11):9-10
作为全国孤儿最多的、省份,河南在做好孤儿抚养和安置工作的同时,更强调人性化救助,救助对象由福利机构的儿童的扩大到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社会分散供养的孤儿,救助内容由单一的生活供养扩展到文化教育、康复训练、医疗救治、职业培训等多个方面、养育模式也由单一集中养育向家庭寄养、国内外收养、模拟家庭等多样化的养育模式发展,为孤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部分地区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青 《社会福利》2005,(10):41-44
艾滋病使成千上万儿童失去其一级养育者 ——父母及其支撑起来的家庭。联合国艾滋病规 划署将15岁以下因 艾滋病失去一方或 双方父母的儿童称 为艾滋病致孤儿童, 他们需要外界救助 才能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的孤儿养育工作基本内容社会工作的孤儿养育理念社会工作相信"家庭"是所有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并有权利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氛围中成长。孤儿是失去了原生家庭环境,无法得到亲生父母呵护的儿童;是失依儿童的一个类别。如果他们能够得到一个接近其原生家庭的照顾,其健康成长就有了基本保障。因此,社会工作针对这一类儿童开展的专业实务就是整合资源,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替代性照顾,即替代他们的原生家庭照顾他们。  相似文献   

7.
从家庭寄养看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包括为失依儿童即无依无靠、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提供的各种支持和服务。长期以来,失依儿童的主要照顾方式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儿童福利机构对其进行集中照顾。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各类收养儿童的事业性单位400余家,其中,儿童福利院110家,共对33000名孤残儿童行使监护责任。为了使孤残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各级民政部门及儿童福利工作者对孤残儿童的养育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多种养育模式。主要有:集中供养型(院舍照顾型)——由政府投资,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直接提供服务,被照…  相似文献   

8.
失依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身父母和其他具有亲情关系的成年人正式照顾的16岁以下儿童,他们或是由于父母亡故,或是由于法律原因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抑或是其他各种无法得到成年人的正式照顾,只能由社会中的他人或是机构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庭寄养是一种通过社会儿童福利机构,通过一定的手续使失依儿童进入那些愿意对他们承担家庭责任的家庭实施养育的方式。在家庭寄养中,失依儿童可得到寄养父母的关爱,以及多位家人的照看,从而享受到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生活氛围。因而家庭寄养是我国儿童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家庭寄养这一新的养育孤儿方式,需要专门机构和新制度。昆明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了家庭寄养这种养育失依儿童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9.
陆颖 《社会福利》2010,(12):6-8
2010年11月30日民政部2006~2010年度关爱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项目工作总结会议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召开。会议旨在总结5年来关爱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项目工作,部署今后一段时期需开展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来自云南、山西、河南等艾滋病防治重点省(区)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就5年来本省区开展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福利保障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代表处派员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深入到陇川县实地考察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安置保护机构,并带着学习和生活用品到傣族村寨入户慰问了艾滋病致孤儿童和他们的监护人。会议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徐建中副司长主持,陆颖司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更成为社会关心的问题。为了应对艾滋病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问题,2006年1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和英国救助儿童会共同组团,河南、四川、云南三省民政厅和德宏州民政局参加,赴南非考察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救助安置工作。通过考察活动,学习、借鉴了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拓展了工作思路,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项目。  相似文献   

11.
做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解决他们在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困难,消除各种歧视和隔阂,制定有利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国家救助安置政策,是积极应对艾滋病问题、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安宁 《社会福利》2005,(10):9-11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 与社会问题,由于青壮年是受艾滋 病影响的主要人群,20~49岁年龄 组约占总感染人数的80%, 因此由艾滋病导致的孤儿和 单亲儿童的数量与日俱增。 与其他处于困境的儿童相比,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因受到贫困和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5,(10):1-1
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在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对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特别是受艾滋病影响儿 童的关怀救助工作。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是联合国《儿童权 利公约》确定的原则,也是关怀救助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工作必须要坚  相似文献   

14.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9,(2):36-38
2009年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来到市儿童福利院亲切看望孤残儿童,在儿童养育区、康复区、特教区、爱心家园,薄书记一边询问儿童养育、康复、教育和成长情况,并不时把糖果、玩具等礼物送到孤儿手中;一边嘱咐院长,一定要把这些没有亲人的孩子照顾好、培养好。当他得知院领导为一男二女。孩子们都叫他们为爸爸、妈妈时,风趣地说:“儿童福利院有一个爸爸两个妈,600多个孩子组成一个家,儿童幸福靠大家”。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12,(4):25-26
近年来,浙江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民政部要求,积极采取措施,确立了以家庭养育为基础、机构服务为骨干、社区照顾为依托,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专业化、保障制度化的适度普惠的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政策体系框架,有效地保障了孤残儿童基本生活权益,使儿童福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卢廷明 《社会福利》2008,(12):41-42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更需要照顾好孤残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作为养育孤残儿童的儿童福利机构如何实现“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成长”,如何把党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送到每个孤残儿童的身上,其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董雯婷 《社会福利》2008,(12):59-59
徘徊在全球上空的艾滋病幽灵,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生活、教育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正是发病的高峰期,由于艾滋病局部地区感染者高度聚集,且夫妻双方同时感染的比例较高,部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在无保护环境中,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根据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8年度项目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湖北省艾滋病感染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而艾滋病致孤儿童也逐年递增.截止2006年9月底,全省受艾滋病影响的困境儿童已达786名,其中,艾滋病致孤儿童476名.  相似文献   

19.
金洁 《社会福利》2016,(4):46-47
据《世界儿童白书2015》的人口统计,2013年日本的人口约127144万,未满18岁的人口2019.5万。接受社会养育的儿童约有46000人,其中83.5%的儿童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16.5%的儿童生活在寄养家庭(截至2015年3月末)。因为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需要社会养育的儿童偏重于福利机构养育。大部分受虐待的儿童没有进入家庭寄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希望或不  相似文献   

20.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7,(2):43-4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总结各地艾滋病致孤儿童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工作做法和经验,推动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有关政策的出台,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7年1月2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研讨会。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张明亮司长、张世峰副司长与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