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演化经济学:第三种经济学体系的综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独立自主的发展上,演化经济学受到了西方主流经济传统思维模式的很大干扰,能否保持其独立的研究纲领是当前演化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经济思想史上追根溯源,演化经济学实际上属于源远流长的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异端经济学研究传统。它是一种独立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第三种经济学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所具有的共同基础和对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普遍赞同,为其演化经济学的综合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基础。演化经济学综合的目的为了避免其研究者作茧自缚,局限于狭小的主题范围,同时也是为了系统地建构演化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克服目前演化经济学理论研究难以深化和不利于对经验研究的协调等弊端。演化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国家主义经济学之间存在着深远的渊源,演化经济学对其综合具有客观基础,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以国家崛起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国家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将经济学区分为本质经济学和表象经济学,可以正确理解不同层面经济学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经济学的核心层面而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要素价值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就表象形态而论,两者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也能够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创新,既要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思想,也要在表象层面上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这两方任何一方的偏失,都将影响中国主流经济学科学地、开放地、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重点已逐渐脱离哲学领域,西方激进经济学的崛起正是这一新动向的具体体现。一、激进经济学概况西方激进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激进经济学一般泛指一种批判正统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或权势(establishmen)经济学的具有激进色彩的经济思潮,少数西方学者认为后凯恩斯主义、制度经济学、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斯拉法主义或新李嘉图主义也应包括在内。①它甚至可追溯到自有政治经济学以来便存在的反对当时的正统或主流经济学的早期激进经济思潮或“持异见经济学”(Economicsosdissent)②。狭义激进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以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体系为内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的比较,既要确认它们的方法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又要弄清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找到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体系中对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有价值的内容,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体系。而这对于最终实现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任务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学要符合中国国情,要体现出中国特色。在当代创建的中国经济学主要有三个来源,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西方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当代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主要是重新讨论劳资关系、私营企业利润分配以及消除个别的剥削现象。西方经济学的中国化,必须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前提,即“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当代化,重点在于挖掘和谐、公平等精华,以此构成中国经济学的内在基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经历了从传统主流向当代主流的嬗变,主流化嬗变背后的历史逻辑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变迁,同时也引起了理论范式的相应变化。传统主流的局限主要是释读化研究倾向所带来的,表现为违背问题意识导向、混淆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无法形成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化发展及其创新仍面临着认同之困、体用之困、转换之困等诸多困境。为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必须处理好:(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形成公平的学术研究环境;(2)思想与工具的关系,形成正常的学术价值取向;(3)规范与嵌合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社会基础。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产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二者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演进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随着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重心向西欧和北美的转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美等国许多学者力图运用比较研究和数学工具,"沟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时结合现实的变化发挥和改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某些原理。60年代中期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和分析工具被用来克服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的"缺陷"或被用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对于全球资本主义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主义的分析批判以及社会主义模式的分析解剖构成主要的问题框架与研究主线。  相似文献   

10.
黄锟 《中州学刊》2006,26(5):38-40
亚当.斯密关于三种收入的两种不同观点造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分野。西方主流经济学继承和发挥了斯密的第二种观点,从价值的源泉来说明价值分配的决定,而忽视了所有制关系对分配对象最终归属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第一种观点,从所有制关系论证分配关系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但无法从经济上说明要素所有者参加收入分配的根本原因。虽然这两种理论一直是俨然对立的,但在现代经济中,完全可以实现耦合。  相似文献   

11.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标榜自己是与伦理学分离的价值中立的"纯科学"。这种分离是受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及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科学与伦理学的分离,是经济学以此为背景,依据自然科学的科学性标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结果。但因其研究的方法论特点,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与伦理学分离的表象下蕴含着特定的伦理预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性与伦理分析统一的理论,运用其方法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伦理预设进行解析,对于正确认识西方主流经济学并非价值中立的实质,以及其伦理预设的非科学性的理论和方法论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处理马克思(主义)学说、西方主流学说和中国古代学说三者关系上,应当确立“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的学术原则。经济学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是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在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学术创新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基本范式和核心结论是经得起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的。坚持以马列主义经济学为基石,吸收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科学成分,根本目的在于构造既超越马列经典的经济理论范式和苏联经济理论范式,又超越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范式的新范式,即新建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反映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特性的经济学范式,其本质是创立一种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后现代经济学”。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但是,由于一些论著不能正确认识当代经济的基本性质和内在矛盾及发展趋势,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已经过时,甚至用现代西方经济学来取代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令人欣慰的是,也有一些中外经济学家仍然以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和锐利眼光,突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狭隘方法和理论框架,积极探索现代经济发展内在机制和规律,并形成了许多富有原创性和新颖性的研究成果。不定期地开设本专栏,就是及时提供中外有关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探讨性作品,供教研参考和争鸣。  相似文献   

13.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是否已经过时、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特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认为经济理论研究要求真求实,要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并提出了对开展学术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工资和失业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可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和相对过剩人口的一般规律,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而在数理分析方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马克思经济思想中关于"人"的理论进行了梳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人"的科学界定克服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在内涵的科学性、方法论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的特征、目标和方式的分析,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和思想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性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家瑶 《学术论坛》2001,1(3):13-15
对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理解是所有关于人的理论的基础性命题,也是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思想形成的重要哲学前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同时,客观地评价作为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前提和分析工具的"经济人"假设,从理论上说有益于马克思主义人性问题研究上的深化发展;从实践上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本质特征,有益于社会健康转型和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夜。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推向前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认为,研究这一课题,必须循着两条途径进行:一条是总结半个多世纪来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实践,去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另一条是解放思想,把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切科学的方法、理论、材料改造和汲取过来,“资”(资产阶级)为“无”(无产阶级)用,“西”(西方经济学)为  相似文献   

18.
马慧景 《河北学刊》2008,28(1):158-161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和亟待解决的难题,20世纪末循环经济以其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际上,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上存在的不足,这也正是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与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比较,分析了传统主流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存在的不足,进而探讨了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应如何进一步完善经济学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经济学范式是以生产关系理论为中心的“生产关系范式”,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形成了以经济运行即资源配置理论为中心的“资源配置范式”,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试图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调和的“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的折中范式.这三种范式在理论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在实践上都不适应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与发展要求.要科学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正确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就必须对这三种范式进行认真反思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行性、适应性与综合性原则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中国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20.
周雨风 《理论界》2008,2(4):15-16
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西方经济学已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受到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能在全面、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才能得以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