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受众对大众传播的需求是一种精神和信息的需要,但不同的受众群体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受众群体,由于其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会出现对媒体、传播内容的不同选择和理解。新闻受众的心理推动媒体的自我调整,调整后的媒体反过来再造受众新的接受心理。这就要求媒体努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强化艺术意识,写精写活新闻。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国媒介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推进,受众在传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向到以受者为中心。如何倾听受众的心声,了解受众的心理,满足受众心理的需求,使自己的语言风格与受众心理之间实现更好的衔接,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电视媒体的传播者主持人目前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视读报类节目目前很受受众欢迎。把报纸同电视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整合资源,能够满足大多数人们对日益纷繁复杂的信息的需求。但电视读报类节目也不能盲目开办,应实事求是,着眼各家电视台实际。  相似文献   

4.
当今,电视数字化的日益加速使电视受众的需求和收视习惯等都呈现出不同于模拟电视时代的新变化,并相应地对传媒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如何适应受众的新变化适时地调整传播的策略,是摆在传媒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内容、个性化、参与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数字化趋势下受众需求的变化和传媒策略的调整,以期为传媒在电视数字化趋势下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接受空间,同时也增大了传媒业的竞争态势,受众注意力资源的开发与争夺成为传媒业竞争的焦点。应该从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收视需求出发,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确立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以取得最佳信息传播效果的具体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任飞 《东岳论丛》2012,33(6):140-143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网络媒介带给大众传播领域许多前所未有的改变.媒介受众的形成和变化从未间断,受众研究也像其他媒介理论一样,总是随着媒介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充实完善.在网络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与媒介文本互动、协商的过程中参与意义的生产.从受众研究的理论传统、受众的生产实践、作为粉丝的受众以及受众发展的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我们发现受众在对网络媒介文本进行解读、重构和生产的互动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广增  马拥权 《河北学刊》2003,23(1):130-132
人本位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体现为受众本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出了受众本位的内涵,是受众本位的理论基础;受众本位的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包括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提供参与和利用媒体的机会,提供实用技术,提供娱乐等多个方面;传播先进文化是受众本位的中国特色.受众本位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移动媒介作为当下文化研究的生成语境,引起了受众理论的积极关注.移动技术的前身存在于先前的传播、文化以及媒介诸形式中.但是,此一"移动化"--若可如此称之的话--如与当下受众相嫁接,即呈现出独特的样式与日益强化的向心性.过去二十余年中,各类便携式手机与无线技术大量出现,以移动装置应用为核心、不同以往的重要参与过程已构建出新型的受众.此不仅对广大手机受众以及移动媒介使用者来说意义颇大,且必将引发对媒介及其受众的全面重构.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受众是后现代媒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随着当今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新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展,受众不再只是过去传统的那种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的单一角色,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社会和经济等多个维度去分析评价受众的主体建构和文化身份?受众在介入媒介文本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能够在意义生产过程当中赋予受众多大的权力?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文本当中的"受众快感"?这种快感是如何表现了媒体生产者对受众的控制的?受众与媒介文本之间存在何种性别差异?受众在"看"与"被看"之间建构了怎样的身份认同空间?这种认同空间是否有机会进入由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公共领域?主流意识形态对受众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美国当代媒介文化批评家约翰·菲斯克通过对肥皂剧和音乐电视等媒介文本的研究,对此作了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情况的调查问卷》资料为依据,分别对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接触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农村受众没有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稳定受众”,在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及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新闻媒介在西海固地区的功能发挥不容乐观,其问题的根源在于该地区的城乡新闻媒介资源分配和占有不均、当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收入水平较低及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对媒介自身发展有限制等,并就今后如何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在宁夏西海固农村地区的传播功能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带来了电视国际传播活动的空前活跃,我国电视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为此,通过对文化人类学和传播学文化研究学派研究中已经较为成熟的民族志方法的梳理,力图找寻其在电视国际传播受众研究中实现对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探讨受众对媒体网站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在传统媒体影 响下,受众所形成的与传媒接触的行为习惯对媒体网站的影响。过去我们比较多地关注 媒体网站对受众的影响,但实际上,作为传播过程的终端, 受众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受众的特点,进而充分认识在传播过 程中,受众起着哪些制约作用,更好地为媒体网站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婚恋综艺节目发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其满足了受众对于爱情的无限遐想,引发了社交媒体上关于亲密关系的热切讨论。借助卢曼系统论分析视角,揭示出婚恋综艺深得受众喜爱的原因在于其主题信息汲取自真实现实,婚恋综艺在操作加工信息基础上营造出虚拟现实,其与真实现实贴切之密切使得受众常常在两者界线上跨越,利用虚拟现实信息理解自身真实处境。在婚恋综艺的影响下,受众的恋爱观念以及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倾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警惕的是,“亲密关系”由私人范畴走向公共空间,正逐渐演变成一种可供大众消费的情感商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化过程。就目前而言 ,传媒对受众的不正确引导主要表现在 :一、假新闻的泛滥给人们以错误的信息 ,愚弄和欺骗了受众 ;二、一些娱乐性节目中的方向偏离导致了受众接受不良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些都对人们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丽 《理论界》2008,(10):157-158
这些年来无论是媒体的平民意识的萌生,还是民生新闻的兴起,都代表着媒体变过去“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而这一转变意味着新闻传播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媒体的第一需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媒体的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情绪和第一要求作为媒体的第一信号。  相似文献   

16.
报纸媒体在都市化情节影响下,竞争日趋激烈,报纸营销的时代已经来临。文章立足市场转型、市场促销和市场定价等角度透视受众意识的重要的程度,受众已成了平面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至关筹码。  相似文献   

17.
手机传播充分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播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基本实现。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显现出普适性、放射性的传播机制,人际传播动能极强,手机媒体传播机制具有“碎片化”传播的随机性与多样化特点.手机的使用最大限度地缓解了现代人的.心理危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交流的欲望。从手机文化传播受众需求来看,使用与满足正是人们使用手机媒体、构筑手机文化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8.
电视所产生的象征暴力或符号暴力,使人们在建构电视及其受众(观众)的关系时常常出现某些偏差,以为在收视率所昭示的商业逻辑条件下,受众(观众)才是“上帝”,如果观众不看电视节目,电视台就要垮台。这是典型的“误识现象”(布尔迪厄语)。如果将电视受众置于社会机制中去考察,他们则是受文化霸权控制的弱者、是被电视机构售卖给广告商的“商品”,他们虽可进行有限的抵抗,但最终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9.
海外受众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身份特征和传播接受心理.中国外宣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深入研究海外受众传播接受心理.本文在分析海外受众传播接受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不同传播对象"等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新闻规律、适应国际惯例的主导型外宣策略.  相似文献   

20.
广告的基本原理就是说服传播的原理。广告受众(消费者)接受并消化传递给他的信息是广告诉求的最终目的所在。因此,只有满足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成功地抓住受众心理,广告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