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6年12月21日至24日,湖南省民族贸易经济研究会在长沙召开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湖南省各级民贸部门、民族工作部门及科研、教学单位的实际工作者、理论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共100余人,他们向会议提交论文30篇。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编辑部等单位应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28—30日,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民族主义与世界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家民委、高等院校、科研所和杂志社的代表共60余人,收到论文40余篇。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叶江教授主持,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伦、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潘光、中央民族大学王庆仁教授向大会致辞,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民委原常委赵延年做主题发言。在3天的研讨会中,与会…  相似文献   

3.
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办,我区部分青年藏学工作者发起的《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0日至15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举办。来自北京、青海和西藏各地区的青年藏学工作者共6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其中90%以上是藏族青年代表。会议收到青年学者们有关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宗教、哲学、语言、文学、教育、医学、天文历算等各学科的藏、汉文研究论文50余篇。从青年学者所提交的论文来看大都以藏文为主。与会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观念的冲撞、融合等,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6月5日至6日,由立陶宛文学与民俗研究所和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比较民俗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国际青年民俗学者论坛在维尔纽斯举行。来自俄罗斯、印度、芬兰、瑞典、爱沙尼亚、立陶宛、匈牙利、保加利亚和中国等十多个欧亚国家的近二十名青年民俗学者与硕博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并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民俗学研究中的信息提供者"(informant),意在吸引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研究生与  相似文献   

5.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暨首届年会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三日至八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八十余人。提交大会的论文共五十余篇。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动员和组织从事少数民族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调查研究,进行理论探讨,为我国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调整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首次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术讨论会于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三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90多名代表,他们来自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壮、朝鲜、满、哈萨克、柯尔克孜、达斡尔、锡伯、塔塔尔、乌孜别克等十几个民族。提交会议的论文和资料有40多篇。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九月二日至八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十五个民族的代表九十人,其中少数民族理论工作者三十六人。会议收到论文七十四篇。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改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民族关系,对与之有关的其它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会议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得生动活泼,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现将会议讨论的部分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民族史学会、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委联合组织召开的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21至26日在湖南省吉首市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汉、蒙、满、回、壮、苗、土家、侗、白等十几个民族的代表11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问题。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研讨会”于1999年8月3日至6日在延吉市召开。来自北京、吉林、云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的四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向研讨会提交的三十多篇论文是我国世界民族研究工作者向国庆5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同志,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赵延年同志向会议发了贺电。吉林省委、省政府、省民委和延边州委、州政府对此次会议十分重视,为会议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理事会于1988年8月15日至20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9个民族的168位代表。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会议代表共提交了150多篇学术论文,对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2.
古迪(Jack Goody)在追忆其所亲历的英国人类学的转变时说过以下一段话: 涂尔干的事业,对于人类学家界定其问题意识,无疑起到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来自埃文思-普里查德本人,而且也来自那些受牛津大学训练的学者以及诸如福忒思、格拉克曼、斯瑞尼瓦斯(Srirvivas,1916-1999)等较年长的学者,这些人像杜蒙一样,曾担任该大学的教员.  相似文献   

13.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14.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6.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