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作为社会规律中的一种特殊规律,司法规律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实践性三重基本属性。其中,客观性是指司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要表现在司法规律对涉及司法领域的立法权的制约和对适用法律的司法权的拘束两个方面;主体性即司法规律的属人性,它规定司法规律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和性质;实践性即司法规律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属性,它决定司法规律的产生方式、作用场域和发展趋向。如果说研究司法规律的客观性意在强调司法规律的不可违反性,探讨司法规律的主体性意在阐明司法规律的可利用性,那么剖析司法规律的实践性则意在揭示司法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万斌  王学川 《学术论坛》2007,30(11):1-5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混淆二者将会导致历史认识领域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或者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失误.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同于本体论范畴的客观性,后者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前者则是以本体论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或者说历史认识与客观历史的能动符合.由于历史认识的主体性的不可避免的介入,使得我们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时不得不考虑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对之的影响.一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及其作用是产生客观历史认识的必要务件.因而追求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并不需要排斥主体性及其作用;二是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三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去准确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和人性的差异,是作为主体的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所造成的差异;主体性既包括主体能动性,也包括这一功能的载体─—主体的要素与结构的特质;主体性既包括主观性,也包括人的躯体的一切特质,还包括作为脑力与体力之统一支出的实践活动的种种特质。主体性与客观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等是既密切相联、又相互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批判理论与解释学虽然是不同的哲学流派,但它们的有些思想具有彼此间的可参照性.星丛概念作为阿多诺的批判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本身就蕴涵着客观性解释学的思想内涵.而星丛概念与客观性解释学的可通约性建立在客观性思想取向基础上,实现在主客体相互中介与突出个体的思想倾向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所称“感性世界”,盖指那些包括主体人及其活动在内的、经人改变或由人创造的属人对象和人为系统。人为性、人化性和人的现实命运的相关性,是其真正实质;“现实的、感性的人”,“人的现实的自然界”,现实的、感性的社会,是其基本内容;感性的实践活动是其现实基础;而感性世界的独立性和整体性,感性世界的主体性和客观性,感性世界的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感性世界的人化性和异化性,感性世界的解释性、评价性和改造性,则共同构成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概念的基本矛盾,就是概念的主观性同客观性之间的矛盾。概念的辩证本性,其基本表现即为概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由此,产生出概念的一系列的辩证本性的具体表现,这些表现就是:概念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概念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概念的单一性与体系性的辩证统一,以及概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  相似文献   

7.
个体主体性集中体现为自觉能动性。个体主体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统一。客观性是主体性得以确证的前提和条件。个体主体活动的客观性表现为受制约性、合规律性、重复性。如果进一步分析个体主体活动的本质特征———自觉能动性三方面具体内容的话 ,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在时空的动态框架内展开了对价值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基础.马克思价值主体性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解构了传统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对"人性"的一般假设,摒弃了价值论问题中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思想,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且实现了人文吁求的现实拓展,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南与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是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有离开历史本体来探讨历史认识的倾向,对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虽然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但有否定其客观性、重返唯心史现之嫌.笔者认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所必须认真研究的新的课题.历史认识仍然应当坚持唯物史观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来把握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历史知识、历史认识既有其主观性的一面.也有其客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德性概念的三重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理解德性概念,对于全面认识道德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人类学意义上,德性指人对客观的、外在的东西的主观化或内在化;在人学意义上,德性指人在不断超越自身自然属性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人性上的内在“卓越或优秀”;在伦理学意义上,广义的德性指品德或品性,狭义的德性指美德。  相似文献   

11.
高岸起 《晋阳学刊》2004,55(5):42-44
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具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客观性和能动性的统一。研究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及其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实践的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活力,防止和避免消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发生,把实践的主体性建构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保证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获得充分地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及其关系,不仅在理论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现实上也是有价值的。对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及其关系的分析与研究,需要大量的新成果、新事实来丰富和发展。随着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及其关系的深入研究,整个人类的实践的主体性水平将大大地深化。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前沿。国内近十余年的讨论,已将问题集中在关于主体性的概念规定及其本质特征上。我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即实践的特性,是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主观性和客观性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统一。”这个观  相似文献   

13.
"生产主义"概念的多种语境及其义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怀远 《河北学刊》2004,24(5):45-49
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主义"既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主题,也是当今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话语."生产主义"概念分为狭义生产主义、广义生产主义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狭义生产主义是和"消费主义"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体制及其发展模式.广义生产主义中的"生产"是指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完整运行体系,既包括生产也包括消费,故广义生产主义也可称为泛生产主义或泛消费主义.生产主义意识形态通常表述为"经济决定论"、"经济主义"或"历史决定论",其核心是用"物质生产"活动说明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道路及形态.其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内容主要有三,即资源无限的"自然"理念、欲望为本的"人性"理念、经济制导的"发展"理念.研究生产主义不只是我们与当今马克思主义流派(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对话的概念基础,也是我们开展科学发展观研究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的羁束概念,是指任何人无权对其外延和内涵作出扩大或限制解释的法定概念,具体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实施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自由概念是指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目的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概念作出的学理概念,包括"一般违法观点","违反道德规范观点"和"犯罪学观点".其中,犯罪学观点将未成年人犯罪理解为最广义的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一切背离社会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5.
研究认识的主体性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认识的客观性。实践的观点与认识的主体性视角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从认识的主体性出发谈论认识,必然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从而将认识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在认识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人性概念辩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属性 :它既包括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之特性 ,又包括人与其他动物共同的人之动物性。人性是“体”与“用”的统一体 :人性的“体” ,亦即人性的质之有无 ,完全是生而固有、一成不变的 ,是必然的、普遍的、不能自由选择的 ,因而是不可言道德善恶的 ;人性的“用” ,亦即人性的量之多少 ,在一定的限度内 ,是后天习得、不断变化的 ,是特殊的、偶然的、可以自由选择的 ,因而才是可以言道德善恶的。人性依其能否言道德善恶的性质 ,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言道德善恶的 ,如知情意、眼鼻耳等等 ,是心理学等科学的研究对象 ,是心理学等科学的人性概念。另一类是可以言道德善恶的 ,亦即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本性 ,如同情心和妒嫉心等等 ,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伦理学的人性概念 :作为伦理学对象的人性就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相似文献   

17.
李江凌 《学术研究》2001,(2):101-105
康德、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和客观主义价值论者基于先验主义或超验主义立场解释价值本质,为追求价值的客观性而忽略了价值的属人性;奥地利学派基于心理主义立场去解释价值本质,看到了价值的属人性但放弃了价值的客观性.培里的兴趣价值说试图在属人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经验性与超验性的统一之中去把握价值本质.因此,培里对价值本质的解释更具有合理性,并给我们以方法论的启迪.但是,培里的解释也存在明显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用实践的思维去理解价值的本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德性的自然所展示的是人性的宽度和广度,那么德性的自由则标示了人性的高度和境界.通过德性的自然与德性的自由两重维度来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概念,可揭示其德性概念所蕴涵的人文关切.亚氏的德性概念在肯定人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具体性的基础上,通过逻各斯与伦理性的道德教化,使德性从自然提升到自由,进而塑造着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指出:辩证法这门科学是“最遭误解者之一”,“人们常常把辩证法看作一种技艺,好像它是基于某种主观的才能,而不是属于概念的客观性。”这里所讲的“基于某种主观的才能”或“技艺”,指的是诡辩论对辩证法的主观运用,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传统概念、范畴的探索,必涉及如何解释。由于以往对概念范畴的解释笼统、模糊、不分层次,因而,某一思潮和思想家的概念、范畴,哪一个层面上的义理是可采正面的评价,可批判地继承,或可创造性地发展;哪一个层面上的义理可采负面的评价,或改造转化,或批判摈弃,价值取向不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传统概念、范畴解释学的宗旨,是指在主体与客体的联结中,主体性解释能如实反映客体的内容,即主观的解释与客观内容相符合。解释的主客观相符合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阶段或层次,即客观、义理、真实的三层次解释。第一层次是客观的解释,即按照中国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