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智力:已知的和未知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客观总结了智力研究领域的几个重要问题。对智力测验分数意义及智力的性质作了讨论 ,并提出这一领域尚未得到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庄子心性学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从心灵入手探讨生命秘密,都对主体的深层心灵进行了深入开拓。但二者在潜意识与无心、有多重我与无我、艺术是潜意识的白日梦与艺术是自然无为之作等方面有着鲜明对比。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揭示了一部分人的心灵现实,而庄子的学说则具有提升心灵品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伦理学研究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对道德矛盾心理的研究。道德矛盾心理研究从传统到现代实现了转型。从个体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道德矛盾心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心灵服从阶段、心灵激荡阶段与心灵和谐阶段。心灵和谐是道德矛盾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建设和谐社会就应该重视对心灵和谐的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朱林 《江汉论坛》2012,(3):95-98
人的道德心理发展有三个阶段,其中心灵和谐是道德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生活中,要达到心灵和谐有三条心理途径,即向善的信念、生命的意义和生活态度的审美化。同时,还要避免步入一些心理认知误区。  相似文献   

7.
略论智力资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创造价值的资本。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本文阐述了智力的资本特征,论述了理论界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并对智力资本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提出了全新的智力资本定义。  相似文献   

8.
情绪智力理论简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近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按照这一理论,情绪智力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或产生情绪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人的关怀,尤其是对个体的关注,对生命的关爱,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人性至上,以人为本,人文治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我国的智力与智力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元的切入点。在这一理论的观照下,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智力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同等重视三类智力教学,重点发展各自的核心成分;尊重并鉴别学生的智力模式,实施个性化的智力教学;采取三元评估手段,促进三元智力教学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商业智力,商业智力是让创业者在商业上成功的综合能力,它分为分析智力、创新智力和实践智力.本文以Sternberg的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重点对实践智力进行了研究,实践智力具有以下特性:实践智力可以被培养;实践智力与学术智力只有微弱的关联,有时甚至呈现负相关关系;以实践智力预测工作的成功较以IQ基础的预测更准确.实践智力包括:较佳的识别机会能力;较高的自我效能;较高的社会能力;逆向思维等.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心"、"心"是什么、心与身的关系如何,这一直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经由语言学的心灵剥离、科学主义的心灵放逐、实证科学的心灵驱魅,古老神秘的灵魂不断地"祛魅",心理的本质得到了还原与澄清,灵魂问题亦演变为心理问题、心脑问题,而心灵哲学也正朝着自然化的方向重建.  相似文献   

13.
心灵和谐:当代道德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总期望以自身的光芒来影响周围,并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一个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有赖于每一个成员自身的心灵和谐.文章从和谐社会对心灵和谐的新诉求出发,在分析了当代人所面临的心灵的和谐的窘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灵和谐应成为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并就如何挥去心灵的阴霾尽情地释放心情,提升生命的张力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岳国法 《理论界》2009,(2):90-92
通过从意识革新和心灵转向两个层面对比分析柏拉图的人学思想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理据,可以发现,以心灵转向实现人的道德意识革新,以个体心灵的和谐促成社会和谐,是把"善"具体化为人现实生活的价值背景,以个体"无我"的和谐意识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5.
在现存的关于文化批评的专论中,金斯利很少被放在重要的位置来研究。更令人遗憾的是,他还多次被划入"非利士人"——即阿诺德当年称作"与文化为敌者"的范畴。事实上,"非利士人"所崇尚的,恰恰是金斯利所反对的,这种对立的根本缘由可以从金斯利的文化思想中找到。金斯利是著名的社会改革家,不过,在改革的起点问题上,他所持的观点与当时的大多数改革家不同。他始终抱有一个信念,即改革始于心灵。这一信念构成了他的总体文化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尽管情绪智力从提出到现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对情绪智力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而情绪智力的测量更是成为学者和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介绍几种大家所熟知、运用较为普遍的情绪智力量表,对历来量表的争论进行概括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为情绪智力量表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心灵保鲜     
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用花香供佛,来世当得到庄严相貌的佛报。"  相似文献   

18.
诗人直面万物,在沉思默想中同众生沟通、交流,于是百端感悟,发自内心深处而流于笔端,遂为山水诗。诗人的人格在其审美创造及与人相关的生活行为中生成,并整体性地呈现于他的作品。诗人作为主体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是自我的无意识表露。  相似文献   

19.
《野草》是鲁迅一段时期内情感历程的真实记录,是鲁迅孤独心灵的深层写照,如果说写于《野草》同期的《彷徨》,显示了鲁迅仍作为一个社会战士在控诉黑暗社会对个人的压抑扭曲和摧折,是给社会人看的话,那么,《野草》则完全是鲁迅写给自己的书。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独特的生存方式和艺术想象力,幻化成一丛独特的“野草”。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情感四溢、难以平静的鲁迅,一个急于宣泄却又小心翼翼地把满腹愤怒、忧伤纳入凄美艺术境地的鲁迅。  相似文献   

20.
自然主义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家们共同的理论选择,但由于对自然主义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导致在心灵自然化的过程中哲学家们分裂成科学自然主义与自由自然主义两大理论阵营。这也表明在面对"意识的困难问题"时,当代心灵哲学家们既怀有寻求某种融合的、统一的自然主义理想的美好愿望,又不得不面对当前各种不同自然主义理论形式之间内在冲突、难以协调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