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刘少奇赴华中任华中局书记、华中部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委员,对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华中军事力量卓有建树。他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的韬略思想与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船山的战争战略指导艺术有明显的学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发展华中”和“巩固华中”的方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同志深入华中敌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等职,为实现发展和巩固华中的战略任务,为在华中广阔地区创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九年冬,刘少奇率领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一九四○年十月,经皖东抵达苏北,与陈毅等会合,共同领导华中的敌后斗争。他先后兼任了华中总指挥部的政治委员、新四军新军部的政治委员、华中局(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华中局)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华中分会书记等职,一九四二年三月奉令回延安,离开苏北。在这期间,他同陈毅等一起,领导开创了苏中、盐阜、淮海、淮南、淮北、苏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开创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他用了极大的精力,以盐阜区为点,领导和指  相似文献   

4.
华中党校于一九四一年四月在苏北盐城创建,它是在刘少奇(当时先后任中原局和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和新四军军分会书记)的首先提议和直接过问下筹办起来的。华中党校成立后,刘少奇亲任党校校长,多次为党校的学员授课,使华中党校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极具特色的大课堂,它不仅适应了  相似文献   

5.
吴芝圃传略     
吴芝圃同志是我省早期共产党员之一,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豫西特委书记、豫皖苏区党委书记、新四军四师政治部主任、华中中央分局宣传部长、河南省省长、中共河南省委第二书记、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委员等  相似文献   

6.
曹晋杰 《中华魂》2008,(11):12-14
在那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刘少奇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于1940年10月31日。从皖东来到盐阜区东沟。直到1942年3月19日从羊寨离开盐阜区回延安,前后同盐阜区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战斗了1年4个月零20天。当时的盐阜区,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刘少奇担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坚定的革命立场,卓越  相似文献   

7.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以刘少奇为书记,统一领导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敌后抗日斗争。刘少奇于11月23日从延安动身,奔赴华中敌后。此时,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在皖南集中整编后,东进江南,北  相似文献   

8.
自从1938年底中共中央做出发展华中的决策后,皖南和江南的战略地位开始下降,华中逐渐成为新四军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此,皖南新四军必须北移以作支援。而国民党政府以中央政府的身份迭次发出命令,必欲将中共军队驱逐出华中。国共在华中,尤其是苏北的冲突日渐激烈。《中央提示案》和“皓电”发出后,中共中央并未屈服于国民党的压力,相反加紧发展华中,并要皖南方面做好北移准备,试图以此让步缓解双方矛盾。但就在中共试图缓和国共关系之时,苏北的曹甸战斗却使双方更形紧张,也使皖南新四军直接北渡长江成为其唯一选择。就在皖南新四军北移途中,皖南事变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苏北盐城,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开展华中敌后抗战、积聚人民革命力量的战略要地,也是敌、顽必争之地,苏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等我党我军高级领导机关相继迁驻盐城,特别是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力挽狂澜,发布命令,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5月又于盐城成立了中共中央华中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朱理治同志在河南工作将近三年,历任河南省委书记,豫鄂边区党委书记,军委主任,中原局委员、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委员。在此期间,他正确执行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拓了河南、乃至中原抗战的新局面,为河南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此后,在开创华中新局面的过程中,刘少奇通过巩固皖东根据地,推动八路军南下和江南新四军北上,在黄桥沉重打击了韩德勤顽固派势力,最终开辟了苏北根据地,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巩固了苏北根据地。在苏北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巩固过程中,刘少奇表现了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原抗战初期,朱理治先后担任了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中原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豫鄂边区党委书记、中原局代理书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等要职,为中原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朱理治非常重视抗战宣传,为抗战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后与东南局合并成为华中局)书记刘少奇,临危受命,肩负重任,在华中敌后三年多抗日游击战争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中共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巩固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5月20日下午,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为盐城师范学院陈毅塑像揭幕。共和国元帅陈毅曾在盐城这片热土上留下深深的战斗足迹。1940年下半年,陈毅根据中共中央“发展华北、开辟苏北”的指示,率部北渡长江,东进北上来到盐城。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陈毅力挽危局,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毛泽东迅即签发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不久,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盐城遂成为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也渗透进盐城的每一寸热土。盐城师范学院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大力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培育和凝铸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陈毅元帅十分重视教育。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他戎马倥偬仍不忘教育;在他关心下,抗大五分校、华中党校、鲁艺学院华中分院等相继在盐城建立。1958年,盐城师范学院前身之一的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创建时,陈毅元帅欣然为学校题写校名,寄托了他对老区高等教育的殷切希望。陈毅塑像为铜质全身立像,塑像屹立在盐城师范学院通榆校区东进路中部,展示了陈毅元帅叱咤风云、大气若定的儒将风采。简朴而隆重的揭幕仪式由盐城师范学院院长薛家宝主持、院党...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由,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全面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陈毅的深厚情谊世人皆知。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与一幕幕政治活剧。然而,四十年代陈毅在新四军主政期间与饶漱石的一段摩擦,毛泽东是如何调停、陈毅又是怎样面对,其内幕却鲜为人知陈毅从华中来延安参加“七大”时,正处在“鬼都不上门”的尴尬境地,动身一刻,只有一名参谋及一名炊事员送行1942年1月13日,中共中央电告中原局:“中央决定少奇同志回延安参加七次大会。少奇同志来时,由饶漱石同志代理中原局书记并代理新四军政委。”3月4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作总结报告中最後说:“……中央有电报来,调我…  相似文献   

17.
芦蒲革命烈士纪念塔是盐城市境内一座气势宏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之一。该塔高耸于阜宁县境内的芦蒲乡,塔高18米多,塔面朝东。塔的正面镌刻着当年在盐阜区指挥华中抗战的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书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塔的背面刻写着当年任新四军军长陈毅的题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塔的左侧刻写着当年任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的题词:“为国为民,奋不顾  相似文献   

18.
彭雪枫将军是新四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之一,他于1925年在北京大学投身革命,随后参加红军,经历了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之初,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雪枫,和参谋长张震率领一支几百人的新四军游击队员挺进淮北地区,创建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同时创建了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师部驻在淮北泗洪县半城镇。1944年4月,日寇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国民党军队不战而溃,中原大片河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生  相似文献   

19.
八路军一部南下配合新四军开辟苏北,是贯彻执行党中央“发展华中”方针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领导和指挥八路军一部东进南下的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派八路军一部南下是发展华中的一个战略措施。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会议决定设立中原局,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对华中占领区的统治,消灭该地区内的新四军,1941年7月至1944年底,日汪在江苏大部分地区掀起了罪恶的“清乡”活动。针对日汪掀起的“清乡”活动,活跃在江苏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在中共中央及华中局的领导下,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与群众动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展开反“清乡”运动,最终赢得了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