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与伦理:格非小说的叙事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与伦理构成了格非小说叙事的核心。从早期的先锋小说,到近年来发表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等作品,无论文学是从历史回归修辞,还是通过叙事为历史寻找筑居之地,他都在尝试建构历史与伦理之间的叙事张力,以打开文学探索的空间,发现未来的主题。在历史的叙述中对人的存在、心理深度的探询,体现出一种现代性的叙事伦理取向,坚守着一份文学创作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2.
当代小说从政治伦理、精英伦理再到个体伦理的叙事价值的迁移,形成内涵各异的小说话语范式:政治伦理规约下的人民伦理大叙事;精英伦理指向性的启蒙现代性叙事;以个体化、生活化和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的小说叙事伦理。这些变化表明文学在不断地被边缘化、市场化的同时,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和屈从,将会随着文学自律意识的复苏而逐渐消除,文学将重新疏通整理自身的叙事经纬,构建自身的叙事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3.
柔石小说在左翼文学中具有特殊性。本文从现代叙事伦理的视角出发,指出柔石小说与其他左翼文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叙事伦理策略的不同,进而分析柔石小说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特性,认为柔石小说叙事听从自我生命的本真感受,关注人的生命深处的呼唤,从而保全了个人话语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使左翼文学显现出别一风景。  相似文献   

4.
唐修<晋书>虽作为官修正史却多采小说入史,尤其是大量采用了<世说新语>的材料.这使得唐修<晋书>在叙述过程中时时呈现出小说化倾向,它也因此具备了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的双重性质.而先秦至六朝、唐初以来历史观念的转变和六朝文风影响下小说文体观念的不断发展,使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走向融合,这也正是唐修<晋书>呈现叙事二重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修辞叙事角度对刘易斯<大街>中的乡镇社会进行叙事伦理分析,可以看到小说中长期被学界所忽视的隐含作者叙事伦理的另一面:隐含作者显示了其对劳动群众的敬重和同情、对自然的热情讴歌和对乡村医生的良好职业精神的赞美.  相似文献   

6.
加缪的《鼠疫》是疾病文学叙事的典范,这部作品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中加缪直接对疫情的爆发到发展进行叙事描写,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直接描写疫情灾难的作品。学者从小说的象征寓意、对小说的荒诞阐释及小说对人性的反思向度对《鼠疫》进行过细致探查。本文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医学与文学的融通为导向,分析小说中的医者及“患者”的伦理身份选择。医学需要文学的引领,文学以医学故事为蓝本,从而打通医学与文学的界限,更深入、更立体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及他们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寻根小说是展现地域文化的中国新时期文学先锋,这种展现通过神话叙事得以完成,其中,塑造神话情境是重要方式之一。在寻根小说的叙事中,神话叙事的"混融"与"再生"特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突出人的自然特性的同时,寻根小说将人的道德伦理意识作为文本意义进一步生发的重要中介。地域文化、混融与再生的自然形态以及通过叙事生发的伦理内涵,使寻根小说的神话叙事成为一个自然环绕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巴哈伊教义的普世伦理观与“底线伦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世宗教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和以<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等为代表的"底线伦理"都是对人类意识中存在的普世伦理这个人类未完成的谋划的解读,将巴哈伊教自上而下的高级伦理与<宣言>自下而上的"底线伦理"进行比较,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反映出<宣言>及"底线伦理"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作品展现了师徒伦理关系的多个层面.从简单措置到对师徒伦理关系的有意错置,从单纯的扶助关系到功利因素的无情掺杂进而衍生师徒之间伦理关系的恶性呈现,金庸小说在师徒之间零伦理的极致呈现中,达到其师徒伦理叙事的顶点.师徒伦理措置、师徒伦理错置与师徒之间的零伦理,成为串联这些师徒伦理层面的伦理叙事脉络.  相似文献   

10.
在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亲情伦理叙事、婚姻伦理叙事和门第伦理叙事是其所要着力呈现的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3个维度。上述伦理叙事皆呈现出非常规性的叙事特征。小说中的伦理叙事又暗含着具有作家主体性的叙事伦理,也就是说"无根的无奈与寻根坚守的追问"和"真实的存在与存在的庸俗"这对富有启示性的叙事伦理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